分享

这个朝代仅存在38年,但留下的一座地下建筑,至今仍让人赞叹不已

 寂寞的季节314 2019-02-13

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仅存在38年,但留给后世的遗产至今还发挥着作用。这里面最让人熟知就是大运河,不过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不是大运河,而是跟粮食的存储有着密切关系。2012年1月,为了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考古人员对洛阳隋朝回洛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次发掘让人们再一次被隋朝的粮仓所震撼。

由于隋朝留下的粮仓实在是太多了,笔者重点给大家介绍含嘉仓的故事。含嘉仓又被称为含嘉仓城,它修建于大业元年,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唐朝建立之后,含嘉仓的规模又有所扩大,称为了名副其实的最大粮仓。当时,朝廷规定洛阳以东的粮食都先集中在含嘉仓,这座粮仓的对于唐王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是国之大事,粮仓储量的丰富直接影响着当时社会安定、国泰民安。”作为统治阶级,粮仓的修建是头等大事,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含嘉仓的发掘,人们终于了解到含嘉仓的作为“天下第一粮仓”并非虚言。

大家不要误认为含嘉仓只是一口粮仓,其实这近300座粮窖组成的。这些粮窖的结构格局基本相同,最大口径约12米、深约12米;最小的口径约8米、深约6米,均口大底小,呈圆缸形。隋朝工匠在修建这一个个粮窖时,先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烘干,再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装粮食,离地面半米处同样用“席子夹糠”法覆盖,最后封土才算完工。

当年考古人员在发掘含嘉仓的部分粮窖时,编号第160号粮窖里竟然发现了保存良好的粮食,“窖里的粮食粒粒分明,有的呈棕色,有的发黄。考古工作者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碳化,52%是有机物。”

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这些谷物还能发芽。考古人员将发掘出土的谷物颗粒,送到当时洛阳农科所培养,第二年这些谷物竟然结出了国史。谷物之所以千年后还能发芽,这足以说明含嘉仓的先进性。

原来含嘉仓选择的位置土质干燥,水位低,这非常利于谷物的储藏。同时,人们在冬季存粮时,使用了“席子夹糠”法使粮窖隔湿保温,这更加有利于粮食的储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