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古不学今 王铎说:“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梁谳在《学书论》中也说:“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初学书法应当从古法学起。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们知道,古代书法名家名帖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是沉淀下来的经典。是否能够出色地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决定着将来的书法根基与发展底蕴。 ![]() 书法艺术是由秦代开创先河,两汉魏晋时期逐步成熟,隋唐时期走向鼎盛,宋元明清时又进入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在漫长的传统历史长河中取得的,我们学习书法,当然要虚心潜入书法艺术的深处,以古为师,汲取其书法最本质的营养。 不提倡初学者以当今名家的书法为范本,并非是厚古薄今,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虽然大多取法古人,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的审美意识和情趣的影响,良莠并存,不太好甄别。宋周行己《浮止集》有云:“近世士人多学今书,不学古书,务取媚好,气格全弱,然而以古并之,便觉不及;岂古人心法不传而规模形似,不足以得其妙乎。”因此,学习今人书法作品,可能会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未必是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所以学习书法最好从源头上学,学今人不如学古人。 ![]() 另外,书法艺术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钻研的学问,当代名人书法作品因为时代相近,容易上手,往往让初学者忽略了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究,急功近利,迎合潮流。向所谓的今人“大师名人”、“大赛金奖获得者”看齐,心摹手追,数月速成,以获得大奖或时人的追捧为傲。 二、学墨本不学碑刻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北宋米芾《海岳名言》也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笔法很重要。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需用工。”说的就是“书法首重用笔,而结字次之。”窥探书写者的笔法除现场观摩外,书法墨迹能够很好地还原书写者的笔意笔法,以及运笔方向、顺序、笔势等等,是学习者临摹、学习的最佳选择。明解缙《学书法》中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碑刻由于并非是书法作品本身,是以书法作品再加工的结果,从碑刻到碑拓(碑帖),则是又一次再加工。经过多次再加工,书法作品的笔法细节遗失殆尽,没有一定的功力和书法修养,是很难从中领悟到作者的笔法精妙,所以初学者先不要学碑刻,应先从墨迹入手。 ![]() 隋唐流传下来的墨本挺多的,比如《智永千字文》、《大字阴符经》、《文赋》等等,相对于碑刻而言,稍加注意就可窥其笔法的精妙之处,都是初学者入手的好门径。虽然学起来可能上手会慢一点,但是方向正确,对于长远发展很重要。 三、学正书不学行草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论书》也说:“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 初学者学习书法,应当先以正书入手。这里所说的正书,严格意义上应该包含篆、隶、楷,因为在先秦时,篆书为正书,两汉则以隶书为正书,两汉以后,楷书慢慢取代其它书体成为正书。这从考古发现的2000多年前的《汉悬泉置遗址纸帛书》以及1700年前的《诸佛要集经》写本残片可见一斑。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明丰坊《学书法》中很好地阐释了书体的递进与学习的关系。 ![]() 梳理书体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发展的轨迹,基本上就是最终以楷书为集大成,风格基本固定,相对于其他书体而言,楷书速写速度慢,但是控笔能力要求最高。这与行草书不同,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跑。”梁谳《学书论》也说:“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所以,学习书法往往从楷书入手打基础。 楷书从风格上可分为二个系统:一是魏碑,即南北朝时期书法刻石,其中以北魏最精,故称“魏碑”;二是“唐楷”,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楷书的法度逐渐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出现了许多楷书大家,其中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自唐以后,在楷书上可称大家的就只有元代赵孟頫了。与唐楷的法度完备、精品迭出不同,魏碑中有不少作品刻工粗劣,这虽然一方面使作品增加了刀刻的味道,增加了率真野逸的风致,一方面也使一些作品笔法不辨,所以不宜初学而适合后期提高。 ![]() 四、学大不学小 “学大不学小”指的是,初学书法宜从大字入手,而不应以小字入手,比如楷书,初学应先学大楷,而后再学习小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书法首重用笔,而结字次之。”大字的结体绝不是将小字放大那么简单。 晋卫铄《笔阵图》:“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明丰坊《学书法》也说:“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蒋和《书法正宗》:“初学先宜大书,勿遽作小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大字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 1、主要是锻炼笔法和控笔能力。大字的好处是每个笔画的细微处能完全展示,起笔、收笔、点、模、竖、撇、捺的笔势都能看得十分清楚。并且写大字等于把用笔的动作放大了,这样不仅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动作的放大更能强化动作记忆。 2、写大字容易让初学者理解“知白守黑”、“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结字方法,发现练字过程中出现的结构问题,较易掌握汉字的结体规律,使字紧密雄劲,体势宏大。这样,大字的结构布好局了,小字不在话下。 3、写大字打好基本功,对将来的实用性和个性发展来说,不仅可以写大楷,还可以写榜书,写小楷,不仅只有正书,还能够写行、草书等。 |
|
来自: bookman1959 >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