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道禅居士 2019-02-22

“心住一处”:是让妄念之心止于一处,是前行修法,仅是暂时的修法,非正行之法。所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是了义之法。

心住一处、一住心、一缘住心或一缘观心是一回事,就是想要初学者消除举掉。初学参禅者,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兴奋高举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另一个是昏沉低迷的心,昏昏欲睡。因高举兴奋的心难以入禅止定,此时需要一种对治方法,那就是心缘一处,来对治这个兴奋的妄心。另一个是昏沉,这需要自己提起精神来,是让自己不要睡着了,睡着了还修什么禅啊?!

修禅是一个明明白白的过程,初学者一般都是处于见解非常少,或者不正确,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众多现象。

初学者自己如果出现了高举沉掉,往往是不知道对治。有的人见解高一点,知道如何对治,对治过后,不用再对治,却还在强行对治,都是已经失去了修禅的意义。这些都是在修寂止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事情,也叫做禅病。

在修法的胜观上,如果没有真正的般若正见,变成了盲修瞎练:有执着于一缘,有执着于法,有执着一境,有执着一觉受等等,都是没有理解般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变成了野狐禅或者是汤禅。

得到了寂止胜观,最后还需要把桩识一一拔除。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是最圆满的,最完美的正行修法。

对渐悟者来说前行很有必要,因为正行他没法真正趋入。

无所住才是真正般若的智慧状态,心无所住,是一个真正的寂止状态:是了然、明然、觉然,一切都不可说;而生其心(觉性)是它的智慧呈现状态。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其事非常深奥的,并非文字解说那么简单,那些完全属于心知肚明的一种修行境界,而非属于语言文字,对这一点初学者是无法认知的(此指真实境),也是无法达到的。

所以说,禅是为上根利智者宣说的,却磨砺与中下根基者。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像某些教授、某些学者一上来说自己已经开悟了,还要在大众前为兜售他的“直指心性,见性成佛”,这可能成了天下的笑谈了。某大学教授的视频就很客观的反映了这一点。其实学者们好像都喜欢不懂装懂,是有“传承”的,比如说名气非常大的作家胡适,就是一个不懂装懂的门外汉,胡适写了一本《修禅指归》,这里面的内容让牟宗三老先生笑了很久,写作的态度至少应该像冯友兰那样。我也偶尔看了一眼这本《修禅指归》的内容,从此我对胡适就另有看法,这本《修禅指归》可能也是民国的不幸。

不懂就要虚心的求学,装懂不仅害人也害己。谁能消除《学禅指归》的危害?胡适已经不能了,这种祸害难道还要遗祸千年吗?不得而知。

学者的作品,应该是虔诚的、真实的、谦虚的同时也是严肃的。不要为了几个钱就在狂编乱造。祸害的不仅仅是国人,反过来也是自己。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只有中国才配称为文化之国,智慧之国。因为禅宗智慧,万年不灭。其他民族(除去古印度文明)无法出其左右。

文/蓝天日月星河

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