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作者:郑燕平 目前,经多裂肌外侧入路MIS-TLIF手术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掌握,首先它由肌间隙进入,易显露、到达靶点最短距离、出血少;减压过程中,减少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牵拉;缩短肌肉剥离范围及牵开时间;减轻肌肉动脉血供损伤程度;其置钉方便,尤其是骶骨,便于横突间植骨;并能减少翻修术中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刺激和损伤。 该技术符合现代脊柱微创手术发展趋势和理念,可避免传统手术造成多裂肌萎缩,大大减少由此导致腰背痛。 第一部分:什么是经多裂肌外侧入路MIS-TLIF手术? 传统腰椎后路显露方式(固定融合) 传统腰椎后路显露方式(椎管减压) 后正中入路椎旁肌剥离后的影像学表现 腰椎退变性疾病后正中入路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10年随访 残留LBP:74.6%; 严重LBP:仅12.7%。 参考:Yorimitsu E, Chiba K, Toyama Y, et al. Spine 26:652–657, 2001. 术后7-10年随访 明显LBP:28% 参考:Loupasis GA, Stamos K, Katonis PG, et al. Spine 24:2313–2317, 1999 术后4-17年随访 持续LBP:23% 参考:Dvorak J, Gauchat MH, Valach L. Spine 13:1418–1422, 1988 解剖概要 经多裂肌外侧入路- Wiltse入路 Wiltse LL, Bateman JG, Hutchinson RH. The para-spinal sacro-spinalis-splitting approach to the lumbar spine. J Bone Joint Surg(Am), 1968,50(5): 919-926. Wiltse LL, Spencer CW. New uses and refinements of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to the lumbar spine. Spine, 1988, 13(6): 696-706. 郑燕平、刘新宇等,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 中华骨科杂志 2011年第九期 921-926。 第二部分:Wiltse入路 手术步骤及技巧 (1)术前手术节段准确体表定位。 (2)腰背筋膜下寻找多裂肌外侧间隙,钝性分离间隙到达关节突。 (3)电刀剥离关节突周围组织,显露关节突、椎间孔外缘及横突,安装工作通道。 (4)双极电凝精准止血。 (5)预制钉道、安装定位针并透视确认定位针位置。 (6)拔出定位针,骨蜡封闭预制钉道口。 (7)清理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截骨刀截取下关节突及上关节突显露神经根通道。 (8)清理黄韧带。 (9)双极电凝对椎管静脉丛止血,显露椎间盘。 (10)处理椎间隙、椎间隙植骨、安装椎间融合器。 (11)安装钉棒系统并锁紧。 (12)再次透视确认螺钉位置。 (13)关闭切口,放置引流条。 操作流程(附图): ![]() 第三部分:多裂肌萎缩与腰痛 肌肉萎缩程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牵开时间、剥离范围、脊神经后根中间支的机械性牵拉及热损伤程度、肌肉动脉血供损伤程度及术后制动等有关。 参考:Gille O, Jolivet E, Dousset V. Erector spinae muscle chang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ing lumbar surgery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 Spine, 2007,32(11): 1236–1241. Suwa H, Hanakita J, Ohshita N. Posterior changes in paraspinal muscle thickness after various lumbar back surgery procedures. Neurol Med Chir (Tokyo) , 2000, 40 (3), 151-154. 多裂肌退变与慢性腰痛密切相关,当脊柱突然失平衡时,多裂肌的收缩明显早于最长肌和腰髂肋肌。临床上慢性腰痛的患者,多裂肌的收缩较正常人明显延迟,且多裂肌萎缩,常伴有纤维化和脂肪沉积。这些都需要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