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玫瑰

 风临酒把2 2019-03-04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71×90cm
【年代】1890年
【作者】文森特·梵高

【收藏】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从人物肖像绘画过渡到纯纯的静物绘画作品是很自然的,似乎只是在同样的地点或位置上,摆弄着不同的物象,人物肖像就是请模特一坐、一立、一躺,静物则是找来生活中各样的用品,如瓶瓶罐罐、花草百果、鸡鸭鱼肉等摆设成一角。对物象的描绘即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绘制,是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存在,有形状、颜色,还有声音、味道、温度、湿度等等的属性,总之是具体可感的。七步成诗的曹植就曾说过一句“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似乎点明了物象与意象的差别,天马行空与脚踏实地的比对。所见即所画,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描绘。

在未有注重外光写生的巴比松画派,以及后来将光色作为极致追求的印象派出现前,就已经有了许多的画家从画室走到户外,尝试对着自然光线下的物象作着自然而忠实的描绘。只不过,印象派是将对光色的重视和感受发扬光大的一群。起初对物象光的追求,是一种对客观的追求,后为渐渐就有了超越于客观之上的追求,甚至在试验中走出一条从客观到主观的表现手法。如果说印象派早期还算是客观地对自然的绘画,那么到了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晚期的表现,以及后来的后印象、新印象,似乎就有了更多主观的表现,开始游离出走原先遵守的许多的绘画规则,到了立体主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的兴起,甚至有些作品全都成了主观刻画。重回画室创作又成了一种风气,或是虽然眼睛看着自然,笔下却是主观思想的呈现,画得不再是物象,而是意象。可以类比为一种文学上对物象表达的升华,不再是物象本身的描写,而是言志、言情、言心声,发乎情,止乎礼,源于心

说到用心绘画的事,六月还是会想起梵高来,他用心画了那么些的不同状态下的向日葵,又用心画了那么多不同季节的麦田。今天的这一幅静物画,梵高绘制的《玫瑰》(Roses),与之前有介绍的《鸢尾花》似乎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失真夸张的表现,更没有诡异奇幻的元素,依然在作着客观的物象呈现,只是观者若同样有心的话,或许可以透过画面感受到他可能有的情绪。

从时间上看,这幅《玫瑰》是梵高计划结束康复疗养的行程,准备前往奥维尔之前,在圣雷米最后的时光里画的。去圣雷米进行疗养是梵高自己的意愿,其目的为得是不再让家人为他担心。现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梵高,也将这份良好的感觉,映射在他的画中,绘画表现得也是极其良好。因此,同期的鸢尾花》繁花似锦的形容与色彩,仿佛有他要赋予的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昭示他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痛苦和挣扎,最终怀着光明和自由而盛开怒放。

鸢尾花是室外的一景,而《玫瑰》是室内的一角,同期他有画过两幅《玫瑰》,这是中间最大的一幅,可能也是他所有静物作品中,最大最美丽的一幅。如此盛开,给人以有一种荣耀的释放感。茂盛的花束,给人以满足感。虽然他有时会给花朵赋予一定的含义,只是,资料显示梵高并没有为玫瑰做出特定的联想。当然,在梵高的内心有无联想过什么,他且不说,观者就不会知了。不过,一种叫做同感和共鸣的情愫,或许还是能让观者捕获到一点梵高的心迹,至少充满着生机,像是沉浸在一种将要进行的庆祝活动之中。会不会是他心里正在庆祝,即将要离开圣雷米前往奥维尔的计划。虽然说起来是在圣雷米疗养,可是周边的人,包括家人都还是把他当成一个病人看待,如今,即将要离开此地,能够重新获得亲友的正见,这的确值得梵高庆祝。

这种感觉在画面中被新鲜的春绿色背景所强调,起伏的带状的色彩,以斜线方式施加在画布上,生动、流动、荡动、溢动。似乎还有表现出有花落下的一瞬,直播一种花朵和叶子卷起的动态。原先这一大束的玫瑰差不多是粉红色,或有香槟色,如今,颜色已然褪去,并且产生了与绿色的台布形成互补色的对比,这种色彩上的补充效果通常会使梵高着迷,相信同样也会令观者着迷。

绘画着了迷的梵高就会不惜油彩,拿出那种油彩不花钱的作风,将色彩颜料踏实地用笔或是用手就直接抹在画布上,显得非常厚实,以至于这种厚实朴实憨实的绘画技艺而成的作品,在他离开圣雷米时被遗留了下来,包括另一幅描绘玫瑰的作品。原因就是这些画布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干透,不便携带。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