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味道中的人情滋味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3-05
什么是台湾的古早味?原来就是台湾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方言用语,特指那些遵循历史流传至今的饮食制作方法和味道。作者黄婉玲历时九年,寻访台湾本地那些传统老师傅、老店铺,并以自己的体验,寻觅这些旧味道之中的人情滋味。

36种台湾古早味,大多是些小吃,形状颜色有些与大陆相似,只是名称叫法和制作工艺上略有差别----不知这些是出自台湾本土,还是早年蒋撤离大陆之际带到台湾的一些变化之物。作者在记录采访时,不仅描绘出这款饮食的口感差异、特别之处、工艺要诀、细微之处等,还深情穿插了与这款小食有关的店家故事,自己的美食经历,旧有的情感点滴等等。在品尝过这许多古早味后,也为这些即将消失的或已失传的古早味命运而扼腕叹息。

物以稀为贵,在“即将消失”可能永远也品尝不到的美食追求上,也许多多少少能引起饕餮家们的注目,引发一些尝尝鲜的好奇,进而因为喜爱而挽救这些即将的失传手艺。这是作者这种身体力行记录的一个出发点。不过,这也是一种理想,现代生活的丰富食材,中西合壁的烹饪手艺,再加上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不再是吃饱裹腹就好,在美食之上附加了更多营养的、赏心悦目的、保健的、娱乐的、社交等需求。而反观这些古早味不能满足当下人的要求,慢慢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比如,猪油拌饭,多少作家笔下苦难记忆中的美味,也确实简便易行,比快餐还快餐,可惜味虽美但油脂高、卡路里高,注重健康与保健的现代人自然不能人见人爱。

在作者如同记录片式的细致文字里,有时能读到温暖回忆,有时又有苦涩的坚持,还有许多温婉流淌的旧时光,这些古早味,不仅是一款小吃,更多的承载着一个时代流传的印痕(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方面挖掘还不够深入)。书中介绍的36种台湾古早味,有的也算不上”百年“,不过仍希望他们的生命力长长久久。

作者穿街走巷行遍台湾各地,以实地采访的形式寻访那些传说中的古早味,并留下这些美食片断。以前曾读过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1和2),也是这样嗅着美食寻遍全城。据他本人讲,在香港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对照着一一品尝到这些美食。《百年美味》里并没有附带这些传统小食店地址,于是一时也无法寻访。不过,36款古早味的介绍之外,附带了制作方法,有心者完全可以对照操作,熟能生巧,这种方式当然也算是一种立竿见影的传承。其次,欧阳应霁的寻访立足特色有趣上,并不拘于“古”,言语之间也多是人间烟火;而《百年美味》在唤起人惋惜之情的温情人世图景描摩之余,又多添了几笔让人感怀的人情沧桑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