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在最底层,被驱赶着生产劳动;蜂农在第二层,面临企业的低价收购,只好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产量;企业在第三层,一边压价,一边继续“提高产量”;消费者在终端,都对蜂产品有大量需求,但大多数人对蜂产品的真假没有辨识能力。 爱蜂人姜德勇一辈子同蜜蜂打交道,对蜂产品的真假鉴别颇有见解。 ═════我是分割线(*^__^*) ══════ 蜂蜜不结晶就是假的么? 田原:蜂蜜的情况呢? 姜德勇:蜂蜜怎么造假的都有,只要能减少成本,就有人造。 好一点的,用麦芽糖造,至少还有点药用价值。 现在普遍不用麦芽糖了,把旧蜂蜜收回来,掺上果糖,或者直接用果糖造,都是黏黏的糊状。还有些造得更糙的,白糖加一点硫酸,那就有点害人了。 田原:检测不出来么? 姜德勇:还是那句话,大部分能检测出来的指标,都可以造假,就像牛奶查蛋白质含量,有的厂家为了提高指标,大量加入三聚氰胺! 蜂蜜主要检测什么指标?糠醛、水分含量和各种糖的含量,都可以造假。 田原:真蜂蜜和假蜂蜜如何区分? 姜德勇:没法区别。 很多人说看结不结晶,不结晶的蜂蜜就是假的,因为果糖就不会结晶。 其实不全对,虽然大部分蜂蜜都结晶,像最好的荆条蜜、荔枝蜜,因为里边含有大量葡萄糖,但槐花蜜、枣花蜜的葡萄糖含量低,不容易结晶,并不能说是假的。 田原:但是,相比于蜂胶和王浆,蜂蜜更为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这真是个难题。 姜德勇:老百姓要想中低价买成熟蜜,我的建议是到蜂农家里去订购,避开中间的规模化加工、销售环节。这样更有可能买到纯正的、成熟的蜂蜜。 有灵魂的王浆才是好浆 田原:王浆的情况怎样? 姜德勇:以前有往王浆里掺糖的现象,现在监管力度比较大,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要有问题,就两个:一是浆蜂产的没有灵魂的王浆,一是冷冻不及时丧失活性的王浆。 田原:浆蜂产的王浆和真正的王浆在颜色上能看出来吗? 姜德勇:纯鲜的天然王浆都是冷冻保存的,浆蜂产的颜色浅,发白,吃起来甜一点;正常蜂产的偏金黄色,依稀看到里边一朵一朵的形状,味道酸、辣,以辣为主。 但是,做成王浆制品的就看不出来了。把王浆迅速冷冻干燥之后,磨成粉,做成片剂、软胶囊、硬胶囊,携带起来方便,也容易服用。 制品的效果比纯鲜蜂王浆稍微差一点,其中效果最差的可能是王浆口服液,王浆含量一般很少,质量很难保证。 建议大家去买的时候,让店方取一点纯鲜的天然王浆出来看看。这一般都在冰柜里边放着! 冷冻不及时的王浆,有的像粥,有的像水。 田原:现在北方养浆蜂的蜂农多吗? 姜德勇:北方很少,主要在长江以南,一是经济意识比较强,再一个,跟南方当地的植被、养殖习惯有关系。有些人养蜜蜂就是为了生产王浆,北京这边还是以产蜂蜜为主,所以养的多是普通的意大利蜂。 (浆峰:是蜜蜂经过长期选育后的王浆高产蜂种) 鉴别蜂胶三要素 (1)选品牌 必须有合法的建资号,而且有自己的原料基地,能拿出真蜂胶原料。 真蜂胶原料一般是深棕褐色,有些偏黑,还夹杂蜜蜂的翅膀、腿儿等杂质,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东西。如果更专业一点,可以用专门的仪器测量一下里边蜜蜂的口水的活性酶含量。树脂熬出来的蜂胶里没有。 (2)看蜂胶液的颜色 简单提取后,未脱铅前:深棕褐色,有些偏黑。(注意:熬制出来的树胶也是这个颜色。) 经脱铅提纯后:金黄色。(注意:色拉油冒充的也是这个颜色。) 滴到水里摇几下,如果呈乳白色,那一般是真的;如果浮上来了,就是色拉油。 (3)闻味、试口感 真蜂胶闻起来略带清香。 头一次吃,往往很难喝,苦、辣、麻,树脂熬出来的只有苦和辣味,不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