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魏书生?说得太透彻啦!

 老刘tdrhg 2019-03-07

我对魏书生老师,心底是非常崇敬的。崇敬的不是他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等殊荣和称号,崇敬的是他质朴的人格魅力、高尚的精神境界、炽热的教育情怀、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幸福的教师人生。读他的书,听他的报告,常常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于他对教育有着宗教般虔诚,感动于他对世界怀着通透般包容,更感动于他对生命有着极大的热情、耐心、唤醒和激励。我常思考:为什么魏书生老师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为什么学习魏书生?

学习魏书生的“笃”


“笃”者,“实”也,“信”也,“定”也。在汉语词典里,“笃”字意味着一心一意,坚定不移。魏书生对教育这一事业,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热爱和信仰。

1971年,一个偶然的机缘,已有两年零四个月教书经历并且“迷恋上了教书”的魏书生被分配到盘锦地区机电机厂工作。在那个知识分子地位普遍不高,“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无异于“一步登天”。然而,在“到了盘锦地区电机厂,我深深思念着学校,想念着学生,想念着学校的老师。到厂的那一天,便向领导提出不愿在工厂而要到学校的要求。”这种申请做教师的要求,魏书生不是申请一次两次作罢,而是整整写了150次。这种对教师职业的渴望,对三尺讲台的眷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整整坚持了六年的一种信仰。“进厂六年多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倒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及其羡慕的心情向往这个职业。”

除了对教师职业坚定无比的热爱和信仰,我们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来解释魏书生这一在当时看来“大悖常理”的行为。这种热爱和信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很深的根邸,有着魏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平静而又深具理性的思考。

在书中,魏书生在回忆自己最初两年零四个月的教书经历时写道:“我常想,这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从事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所有职业、所有人群中,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和人群。……我迷恋上了教书,我找到了可以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找到了自己一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一生安身立命的根本,迷恋上了教书”,这既是教书两年零四个月的魏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也是后来他一直身体力行的准则和信仰。在他的心里,教书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可以为之坚守一生,奉献一生,并藉此实现自我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种认识,这种坚守,这种“笃”,正是我们最需要学习魏书生的地方。

学习魏书生的“爱”



和任何一位有着巨大成就和影响力的教育家一样,魏书生不仅对自己的职业怀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对自己的学生,也怀着朴素却又不乏深沉的爱意。

毫无疑问,在今日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衡量,魏书生都是以德立身、以爱育人的典范。他有着大海般的胸怀,包容一切,包容那些犯错的学生甚至是失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回迷失的自我。他从不贬低讽刺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热爱每位学生,他的爱是无私的。在他爱的沐浴下,他的学生学会了爱,以爱育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下,他的学生有了错误就会主动认错,自我处罚、虚心改正。以德育人是他的立教之本。他再三强调,做教师,不能做经师,而要做人师。

和很多教师停留在“想爱”这一层面上不同,作为一位对教育有着深刻思考的教育家,魏书生对爱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书中,他写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

因此,魏书生不仅是“有爱”的教师,更是“会爱”的教师。

他提出“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并再三强调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仅要看到他落后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先进的一面,不仅看到他气人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可爱的一面,不仅看到他堕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上进的一面。他主张,在教育学生时,教师永远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要学会到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教育的资源,挑动学生心灵中善与恶的斗争,并帮助学生自己战胜自己。

而这一切,都是他“心存大爱,懂得真爱”的表现。

因此,我们学习魏书生,不仅要学会他的这种“爱”,更要学习他立足于这种“爱”之上的对“爱的方法”和“爱的艺术”的钻研,学习他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爱并从爱中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还有他孜孜以求的钻研和探索的精神。

学习魏书生的“懒”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上的主导位置首先应该从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确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进度等,都不能不以学生能否有效接受为前提。魏书生的“懒”,不仅恰好地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充分显示出了一种教育上的智慧。所有的环节,包括课前好似漫无边际的铺垫,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步步自然行进,如草蛇灰线,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优质高效,就要像魏书生学习,突出“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课堂做进一步开放,对学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把班级小组变成学习型小组,人人参入学习,人人相互学习,让课堂变成快乐高效的课堂。上帝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魏书生任教育局长同时担任中学校长及班主任;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出版了几十本专著;魏书生担任高中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我想魏书生的成绩就在于他的“懒”上。就在于他懂的什么时候该“懒”,什么时候该“不懒”;什么地方该“懒”,什么地方该“不懒”。即“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就不要去替代”。

学习魏书生的“理”


即:“民主、科学”。

毫不夸张地说,魏书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班主任,也是世界最潇洒的班主任。他一年近一半时间是在外地开会、讲学,可他管理的班级从不找人代理,学生秩序井然,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个现象足以令我们深思,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答案其实很简单,教育民主、管理民主使然。

管理民主就是还学生的主人地位,它的境界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在魏书生眼里,每个学生就是他的副班主任,都是他的助手,都是班级的主人,集众人的智慧,举全班之力,班风、学风何愁不盛?

从魏书生的著作中不难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管理之魂。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指挥学生去做什么,总是强求孩子们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魏书生做班主任,凡事多与学生商量,所有的学生都是副班主任,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他特别善于撩拨学生向善向真的神经,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十个一分钟:日记、家务、军歌、名人传记、记忆、小楷等;十二个习惯:读、写、讲、错题集、出考试题、筛选资料、定计划、自己留作业、大事办不了小事赶紧办等等。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学校的管理、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学习魏书生的“实”



与其说魏书生是改革家,还不如说他是实干家。他是正确教育理念的坚决执行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担任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的日子里:十几年来,魏书生一直引导盘锦的师生做符合四条标准的事情:(1)眼前符合师生利益和国家利益。(2)将来可持续性发展。(3)时间成本低。(4)经济成本低。十几年来,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十几年来,每年都会在相同的时间举行校长会,总共不超过六次;十几年来,每年教育局的工作计划的结束语都是一样的:“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的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

显然,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能把认为对的事情一千次、一万次的去做。一切都那么平常、平凡、平静、平实。他把育人教书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守住、守住、再守住;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说了算,定了干。他运用“民主”和“科学”两大法宝,开启了“计划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三大系统,始终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就用这些相同的理念,实实在在地管理好了他的班级、学校和整个盘锦的教育。

学习魏书生的“养”


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强健的体魄,教师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造诣达到一定高度。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长期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已使不少教师身体不堪重负,要更好的教书育人,必须强身健体。

魏书生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时身体力行强身健体,他除每天完成三千米长跑任务外,还总是在差半分八点时准时到达教育局大门口,带领干部职工一起做早操,十几年从没间断过。他还要求全市师生做好“注意力体操”:即做到四个字:“松、静、匀、乐”。

“松”就是“身体松”。教书、写字,做题各部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轻装上阵,感觉是世界最轻松的人。

“静”就是“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训“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宁静方能致远,“静以修身”也。

“匀”就是呼吸匀畅。保持匀畅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缓解高考紧张情绪。

“乐”就是确保自己处于快乐之中,以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人生的挫折、误会、诬蔑仍能坚守内心的快乐阵地。坚守正念和乐观,每天打开眉结,打开心结,面带笑容。孟子曰“得英才而教一乐也”。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坦荡的胸怀走上三尺讲台,必然激情澎湃,纵横捭阖,运用自如,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学习魏书生的“齐”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很好的处理着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虽然这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不是那么耀眼夺目,经常被人忽略,可是我认为这就是十分可贵的“齐家”。

我们经常听到、见到、甚至亲身经历到教师们为事业、为学生,自身病魔缠身的同时又弃幼儿老母而不顾,呕心沥血于三尺讲坛……每当这时,我除了感动外还有辛酸甚至于悲哀。我们在这方面真的应该向魏老师学习,调整心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善待学生,善待自己同时也善待家人。也许我们会在时间上亏欠亲人,那么我们就在情感上深厚的祢补,也许我们会在精力的投入上愧对家人,那么我们就在方式方法上弥补。魏老师与妻子陈老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举案齐眉,他们的独子魏星品学兼优,独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清华大学,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而是同样的世间凡夫俗子,面对家庭、事业、学业,魏老师的从容、和谐的处事方式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学习、思索。如果我们真的理解那句“学习、工作、助人是享受。”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克服它的同时战胜它,以一个强大的自我面临挑战,在奉献自我的同时,提升自我,而不是牺牲自我,这样我们收获的会更多。

的确,我们要学习魏书生,学习他对教师的“笃”、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懒”、对班级的“理”、对工作的“实”、对身心的“养”、对家与事业的“齐”。他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听过魏书生的报告,看过魏书生的著作之后,感觉他正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就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深邃的哲学气质、一事百法的工作策略、匠心独运的教学艺术,让人仰慕、心生敬意、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学习魏书生最根本的目的!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学习魏书生?

我认为,我们学习魏书生不是模仿他、成为他、更不是超越他,而是为了走近他,学他的精神,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学习他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做法,从而领会、借鉴、实践他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品尝教育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名快乐而又成功的人民教师!

作者:赵国忠,魏书生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学校品牌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洋思高效课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名师名校长研究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