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liuqingxun 2019-03-07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金匮要略中的最后一篇《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22。在这一篇中,有20多个条文,我们挑几个重点的条文,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第五条。第五条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这一条也是后世说的比较多的一个名字,就这一条所讲的这个病后世叫梅核气,但是咱们书上说的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肉切成块叫脔。炙脔就是烤肉块,很明显是一个比喻的比方。但是这个比喻做得不太好,为什么?因为烤肉块,他说妇人咽中就像有烤肉块一样,就是说嗓子里有这么一块东西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与饮食无碍,不影响饮食。如果说嗓子里边有一个烤肉块,大家都吃过烤肉,很香。这个人不可能觉得嗓子里边又香,又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所以后世就给他改了,就俗称梅核气,觉得嗓子里边堵了一个梅核一样。我觉得说的比较准确,那么至于那个气,也就是说在这是气机阻滞的疾病。这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那么下边我们就要讲一下,这个病机是什么样的一个病机,要讲病机必须要从方子入手,因为原文非常简单。他就说了一个主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那么我们看一下方子,半夏厚朴汤,在这个方子中半夏一升,一升现在我们说要把它折合成两的话,是六两。半夏是六两,厚朴是三两,茯苓是四两,生姜是五两,干苏叶二两。

咱们剂量也比较好记,就是23456。那么23456是苏朴苓姜夏,所以我给他编了一个顺口编了一个顺口溜,苏东坡光临江夏。他们的剂量分别是23456,至于一两是多少?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也有不同的见解,也有不同的这种考证。多的有说一两是31.25克,少的,也有说一两是3.125克,相当于后世的一钱。还有中间的有两个观点,一个是13.8克,一个是15.6克。当然可能是考证方法不同,南北有所不同。

13.8克应该是南方,上海的柯雪凡柯老经过考证得出来的。北方一般是认为是15.6克,其实是15.625克。那么这个都无所谓,我们在临床上的时候,再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我们记住,按它的比例用量就可以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药物组成。首先先看半夏,前边的张仲景用的半夏的时候,半夏都是要写上洗,但是在这没有用洗。半夏,一升是六两,用的量是最多的。半夏这个方子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化痰,散结,降逆止呕,消肿

所以我们从这个条文中根据半夏可以考虑,因为它咽中如有炙脔,在这儿是什么堵住了?

半夏,可以化痰,可以降气,所以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痰气交阻。半夏,在这主要是化痰开结,因为咽中如有炙脔,有东西堵着。

下面我们看下一个药就是生姜。我们从剂量上按照剂量的比例来给大家讲,那么生姜是五两。生姜这个药,一可以解半夏的毒,因为半夏仲景用半夏都是生半夏,不像我们后世,用半夏有清半夏,有姜半夏有法半夏,都是炙过的。炙过的一般毒性都要降低。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所以仲景用半夏的时候都要配上生姜,生姜的量是五两,仅次于半夏。生姜那个药,它既可以制约半夏的毒,其二它又可以帮助半夏降逆止呕,散结,还有生姜,因为我们说它是走而不守,它是以散为主。所以在这适用于以上的功用就是生姜,下边就是茯苓。

茯苓是四两,茯苓的作用主要就是健脾,利水渗湿。所以我们由此可见茯苓在这是针对水湿而来的,尤其是要化痰,它还可以化痰。所以他针对痰湿而设,所以更明确茯苓和半夏相配,它可以起到化痰的作用,那么茯苓要健脾,可以看出这个痰怎么来的呢?是由脾而来,由脾所生之痰。

那么接下来就是厚朴,厚朴它在这儿主要是行气降气,还可以利水消胀,厚朴这个药在这儿,我们用上以后,它配合半夏和茯苓,正好我们可以得出在咽中如有炙脔,他是痰气交阻的病机,厚朴这个药它不仅仅可以消腹胀,它还可以消胸胀,胸部满胀。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咱们在伤寒论学过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什么呢?治疗喘加。所以这个方子在临床上也可以治疗咳嗽。还有厚朴麻黄汤治疗咳嗽,厚朴大黄汤治疗支饮胸满,那么都与厚朴,既能走上焦又能行中焦,又能行下焦。所以厚朴这个药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行气的药。这是厚朴。

接下来就是干苏叶。我们一般一看到苏叶就想到它的解表的作用,它能够发散,因为它是叶子类的药,辛温在这个条文中一般用苏叶,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苏叶芳香,宣气解郁。

宣气解郁如果从形象的角度来说,苏叶它叶子上都是脉络,可以说它可以行气发散而通络,那么也有一家提出在这儿可以用苏梗来代替,或者是苏叶苏梗同时用。

苏梗要擅长唱中气,行气,擅长行气,因为苏梗,梗它是中空的,所以他善于行气,所以临床上也可以苏叶苏梗同用。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这是我们看这五味药,我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们的病机是行气化痰开结。那么这一条的病机咽中如有炙脔,它的病机就是痰气交阻。至于这个痰是怎么来的,我们说它是脾虚生痰,那么脾虚如果要说脾虚的话,我们得用补气健脾的药。但是在这只有一味茯苓可以健脾,它还不是补气。那么胃在这里边是不是脾胃的虚弱呢?

我们说在中医上一般讲到虚症的时候,我的理解就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量的不足,就是说脾的气数量不足了。还有一个一方面就是脾气功能的不足。

因为脾气他有六大功能,气有六大功能。那么脾的脾气的功能的不足也是一种虚。功能不足,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水湿不能够很好地运化输送,这样就会停聚而成痰,所以脾虚生痰实际上是这么来的。

我们在平时一般不要一说到虚就想到肯定得用参类的药,在这它是功能的不足,而不一定是用参类的药,这是这一个需要注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