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2

 陶然一方 2019-03-14

自从70年代以来,多数女性主义评论家虽然承认作家需要感到不受标签的束缚,但她们否认无性别的“想象力”之观点,她们从各种角度指出想象力逃脱不了性别特征的潜意识结构和束缚,强调不能把想象力同置身于社会、性剐和历史的自我割裂开采。……对妇女作家的统一和无性别的“想象力”进行更有系统的女性主义批判来自拉康 ,72理分析学.拉康G理分析学研究处于语言中的女性主体的分裂。在由父子相似性和占主导地位的男性逻辑构成的一个m理语言世界里,女人是匮乏或缄默、销声匿迹和默默无闻的性别。……士性美学试图以假设存在着一种女性语言,丧失了的母亲大地,或男性文化中的女性文化来建立一种独特的女性写作,但这样的做法不能够由学术研究结果来支撑和证明。①

仅由这些理论家的见解就可以想见,女性想象力是很难得到确切说明的,它只是一种推理,是对于弗洛伊德在潜意识和语言中没有注意到女性存在的不满所产生的后果。拉康的想象级真的能给予女性特有的想象力吗?笔者认为很值得怀疑。因为女性主义所讲的女性想象力在拉康学说中找不到确切的根据。拉康的想象级中勉强与女性想象力有关的无非是这两种因素:

其一,拉康在无意识中运用主体的辩证观念,把主体分为话语的自我与欲望的自我,这就隐伏了分裂的线索。

其二,这个想象力是脑的再现能力,它是直觉性的,拉康称其为inmgos,认为它是想象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家来说,感性与直觉之间设有太大的区别。她们也承袭了传统的看法,女性的感受能力强,表现于思维中拒绝纯理性的思辨形式,宁愿以感性来再现自己。语言的本质是感性的,它与逻辑不同,所以女性能在语言中发展这种感性并且形成女性语言。她们从未说过自己要形成“女性逻辑”,这也说明,她们的语言是反逻辑或是反文化的。在她们看来,拉康想象力也是反逻辑、反文化的。

具体来说,拉康理论用于阉割与话语的关系最为直接,这便要从女性的阉割焦虑开始,儿童发

86

现母亲是无菲勒斯的身体,产生一种焦虑,顾虑自己某一天会有同样的命运。精神病人也会有同样的现象,感到自己受到某种威胁,产生焦虑。精神病人的焦虑有其童年的根源,便是儿童的阉割情结,它理所当然的是精神病态了。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意识与无意识的同时阻断,由此可能导致失语症。法国的米歇丽 蒙特雷认为,拉康学说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新的启示。她总结拉康理论在以F三个方面有所助益:1)潜意识是再现(represemation)的欲望结构或结合;2)表述可以被称为阉割的再现,只要其实际方式有效地夺取了一部分愉悦(j )uiss“ce)的对象;3)愉悦的丧失是再现所付出的代价。②

她对这三个方面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第一,要区别再现与无意识,“再现是意识性质的,它解释有关哲学上主体与客体的反思活动。与其相反,潜意识表述既不反映也不意指主体和其客体”。笔者认为米歇丽 蒙特雷这个解释基本正确,但又并不是很准确。应’j说,拉康重视无意识与语占的相类似结构和作用方式,这是没有疑问的。语言是意识性的也是肯定的,可以说语言涉及主客体,但语言的目的并不是“解释主客体的反思活动”,这样说就把语言的范围变得过于狭小了。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流交际手段,它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是社会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的生产工具。不能H把语言局限于“哲学反思”之中,这种做法的危害不但在于它的书生气,而且把语言只划入意识形态的工具之中,这便本末倒置了。如同有人说,人的嘴巴是用来说话的,这话当然足对的,但不要忘了,人的嘴巴也是用来吃饭的,这个作用并不比前者次要。这并不是概念的疏忽,而是对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问的关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不能完全把再现与语言等同起来,拉康也曾在语言的意义上使用“再现”一词,但在更多的场合是把两者区分开的。应当说拉康主要关

①[美]伊莱思 肖瓦尔特,《莪仃J自己的批评:美周黑

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自主与同化现象》,见张京援

主编,1992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