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阳救急汤

 学中医书馆 2019-03-16

【组成】  熟附子9g 干姜6g 人参6g 甘草炙(9g 白术炒9g 肉桂3g  陈皮6g 五味子3g 茯苓9g 半夏制(9g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煎之。临服入麝香三厘(0.1g)调服。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药理作用】  具有强心、保护心肌、抗心肌缺血、增强免疫力、抗休克、双向调节心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

【中医证】  真阳虚衰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吐泻腹痛,面色苍白或青紫,或汗出不止,舌淡,苔白,脉微欲绝或无脉。

【西医病】  感染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心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昏迷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阳气虚衰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阳气虚衰,暴寒直中所致。暴寒直中三阴,阳气虚衰而不能温煦,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心神既不得阳气温煦,又被寒邪所困扰,故神衰欲寐;阴寒浊气乘虚而逆乱上下,故上吐下泻;舌淡,苔白,脉微欲绝或无脉,皆为真阳虚衰之象。治宜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真气大虚,以人参益气固脱,共为君药。干姜、肉桂温暖脾胃,助附子以温阳;白术健脾益气,助人参以固脱,共为臣药。半夏、陈皮、生姜醒脾和胃,调理中气;心神不宁,以茯苓宁心安神,益气渗利;以五味子益气敛阴固脱;以麝香芳香醒神,辛散开窍,与五味子同用,辛散收敛并用而无虚阳散越,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与干姜、附子相配,既能辛甘化阳以补阳,又能制约干姜、附子辛燥峻烈之性,并能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效。

配伍特点:辛热药配味甘药,辛甘化阳补阳;辛散药配收敛药,醒神敛阴固本;益气药配理气药,固本不恋邪。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真阳虚衰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吐泻腹痛,面色苍白或青紫,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或无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呕吐涎沫者,加炒吴茱萸,以温暖肝胃,化饮止涎;若呕吐不止者,加生姜,以温胃降逆止呕;若泄泻不止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阳止泻;若无脉者,加少许猪胆汁,为反佐,以免药证发生格拒等。

3.注意事项:麝香用量要适中,以免量大耗散正气;阴虚火旺证者慎用本方。

【附方】 

 回阳救急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黑附子三钱(9g紫瑶桂五分(1.5g别直参二钱(6g原麦冬辰砂染,三钱(9g川姜二钱(6g姜半夏一钱(3g湖广术钱半(5g北五味三分(1g炒广皮八分(3g真麝香三厘(0.1g ),冲 清炙草八分(3g水煎服。功用:回阳养阴,益气生脉。主治:阳衰阴损证。手足厥冷,呕吐痰涎,下利,脉微或无脉。

《伤寒六书》与《重订通俗伤寒论》所载回阳救急汤两方用药略有不同,《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中用茯苓以渗利安神;《重订通俗伤寒论》回阳救急汤中没有用茯苓而用麦冬,强调阳衰之中夹有阴损,所以治疗原则应兼顾益阴养阴。

【方论选录】 

汪昂:“此足三阴药也。寒中三阴,阴盛则阳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热之药,祛其阴寒,而以六君温补之药,助其阳气。五味合人参,可以生脉。加麝香者,通其窍也。”(《医方集解》)

【方歌】 

回阳救急四逆汤,再加六君合成方,

肉桂五味与麝香,口唇青紫此方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