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血与希望——1943年末期至1944年初期第八航空军作战纪实

 q1338 2019-03-18

写文章


1943年8月17日,第八航空队发动了针对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两个地区的战略空袭行动,出击的376架轰炸机得到了大量喷火式战斗机和P-47“雷霆”式战斗机的护航,皇家空军的战术轰炸机群和战斗轰炸机群也会在同一时间段攻击德军机场,牵制德国战斗机部队的兵力。但是计划到了最后关头出现了失误,护航的大部分喷火和P-47在半路上因为燃料不足的原因被迫提前返航,留下来的少数P-47完全无力为庞大的轰炸机群提供足够的保护,最终抵达目标上空的轰炸机群遭到了德军战斗机部队的大规模屠杀,而皇家空军更是直到第一轮空袭结束才开始行动。美军当天有60架轰炸机被德军战斗机击落,更多轰炸机迫降回英国后因为受损过于严重而报废,要不是为轰炸机群的返程航线提供护航的P-47机群的及时赶到,第八航空队的损失还会更加惨重。在8月17日的行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第八航空队的空袭行动都局限于护航战斗机的航程范围内。


1943年10月,第55战斗机大队加入了第八航空队,他们装备的是P-38H-5“闪电”式双发战斗机。随着P-38战斗机的加入,第八航空队终于获得了第一款可以将轰炸机群护送至德国本土纵深的远程战斗机,新的护航战术也随之出炉:由喷火和P-47负责将轰炸机群护送至西欧内陆,当他们返航时P-38大队将接替上来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直到他们抵达目标上空;轰炸完毕以后另一批的P-47战斗机群会前来护送轰炸机群回家,在交接完毕以后P-38机群便脱离编队单独返航。虽然第55战斗机大队竭尽所能,但是光靠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以从根本上降低轰炸机部队的损失率:1943年10月14日,第八航空队在对雷根斯堡地区的空袭行动中损失了291架轰炸机中的60架,损失率超过了20%!这并不是某些地摊文学所说的什么P-38护航不力或者性能不佳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盟军此时还缺乏足够数量的能为轰炸机群提供全程护航的战斗机这个原因造成的。
幸运的是,这个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1943年10月,第354战斗机大队来到了英国,他们装备的是北美公司的P-51B“野马”式战斗机,这是第一款能够航程能够覆盖整个德国本土的战斗机。但是第354战斗机大队却被划归到了主要执行战术任务的第九航空队,原因是艾拉·埃克将军更看重P-38的重火力和重装甲。这可急坏了第八航空队的领导们,经过几番交涉,1943年12月第354战斗机大队的P-51B“野马”式战斗机才执行了首次战斗任务。后来第二支装备P-51B“野马”式战斗机的战斗机大队——第357战斗机大队一开始也被分配到了第九航空队,最终第八航空队用装备P-47“雷霆”战斗机的第358战斗机大队将其换到了自己这里来。在野马式战斗机形成足够的数量以前光靠第354战斗机大队以及后来的第357战斗机大队还是无力从根本上扭转西欧上空的局势,但是随着更多野马式战斗机的到来,德国空军终将被扫出天空!不过对于德国空军而言幸运的是,1943年12月美国陆航高层也做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B-29“超级飞行堡垒”战略轰炸机将不会用于欧洲战场,因为以B-17和B-24的航程从英国起飞攻击德国本土已经足够了,而太平洋战场又急需更大航程的战略轰炸机。这样一来,德国空军至少不会再增加一个对手,但是也并不代表他们的压力就真的有所减轻。

时间进入到了1944年,第八航空队迎来了新型的P-47D“雷霆”式战斗机和165加仑副油箱的服役,从此携带165加仑副油箱的P-47战斗机可以将轰炸机群护送至德国本土浅纵深地区,即汉堡—法兰克福地区一线。但是165加仑副油箱在当时要同时配备给P-38、P-47、P-51三种战斗机,因此一直到1944年2月份的“伟大周”行动中P-47大队才拥有了充足的165加仑副油箱供应。
1944年1月6日,詹姆斯·杜立特将军出任第八航空队司令,除了要求用P-51全面取代P-38和P-47在第八航空队的位置以外,他还下了那道著名的命令:在完成护航的本职的基础上,护航战斗机可以对天空、机场等任何地方的敌机进行攻击,即“护航战斗机自由攻击”指令。虽然这条指令遭到了轰炸机机组的猛烈批评,但是却解除了加在护航战斗机身上的条条框框,从此西线出现了这么一种景象:天空中返航的德国战斗机被美军护航战斗机到处追杀,在机场停放着的德军战斗机也未能幸免于美军战斗机的枪口下。除了英国皇家空军第二战术航空军以外,第九航空队的战术轰炸机群和战斗轰炸机群也加入了对法国境内的德军目标的袭击。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疲于奔命,而飞机战损也大大超出了预期,危机真的降临了。

1944年2月20日到2月25日,第八航空队展开了针对德国飞机制造企业的空袭作战,即著名的“伟大周”行动,由于当时装备P-51B“野马”式战斗机的只有第354战斗机大队和第357战斗机大队,因此“伟大周”行动期间的美军主力护航战斗机还是P-47“雷霆”。持续了五天的大规模空袭并没有给德国飞机工厂造成多大的损失,相反德国还在几个月后迎来了战斗机产量的高峰。但是德国空军在这五天内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优秀飞行员,新补充的飞行员很难复制之前的老飞行员在战场上多年厮杀获得的经验。在“伟大周”行动以后,第4战斗机大队也换装了P-51B“野马”式战斗机,到了最后只有第56战斗机大队还保留着他们的P-47D“雷霆”战斗机,以后他们甚至会少量装备新型的P-47M“雷霆”战斗机。被替换下来的P-47和P-38大部分前往了第九航空队,在那里他们找到了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对地攻击。进入1944年3月,P-51D“野马”式战斗机开始投入生产,很快便能投入欧洲战场了。

德国空军为了更加有效地击落B-17“飞行堡垒”,先后投入了空对空火箭弹、30毫米机炮、50毫米火炮等武器,甚至发明了空对空轰炸战术。除了30毫米机炮,其它武器的实战表现都不怎么优秀,其中210毫米空对空火箭弹由于命中率低,只能起到驱散轰炸机群的作用。当盟军的远程护航战斗机——P-38和P-51相继大量投入使用了以后,携带30毫米机炮的德军战斗机也很难接近美军轰炸机群了,丧钟已经正式敲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