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病篇学习札记

 风徽中医陈越 2021-05-14

太阳为六经之首,人身之藩篱,主一身之表,故而《伤寒论》首言太阳病。学习太阳病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何为太阳、太阳之为病与太阳病的关系、太阳的标本从化、太阳病本病及坏病、太阳病标化脉证并治以及太阳与他经合病等问题。

一、太阳寒水解

太阳,于六气中主寒,于五行中属水,故而说太阳寒水。何为太阳寒水?黄元御《六气解▪太阳寒水》解曰:“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

二、太阳之为病与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条文一直被视作太阳病篇的提纲。但是对于“太阳之为病”的解释却颇多争议,存在争议的地方就在于对“之为”的理解,大部分的观点认为“之为”是虚词,在此处并没有实在的意义,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之为”是“导致”的意思,对于没有学习研究过五运六气理论并探求五运六气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的人来说,第二种观点确实难以理解。

“太阳之为病”这里的“太阳”并非太阳经的意思,而指的是“太阳寒水”,在五运六气理论中,太阳为寒水主令,所以“太阳之为病”应该说的是太阳寒水侵犯人体导致的病,太阳寒水导致的外感病的必要特点则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个问题,我们从下文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以及“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等诸多条文我们也可以发现端倪。

“太阳病”,细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上中下篇不难发现,太阳病从病位来说,可以用在太阳之表(即太阳皮部),太阳之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以及太阳之腑(膀胱和小肠)三个方面来概括;从病性来看,可以从太阳本气病及坏病、太阳病标化及坏病以及太阳与其余五气合病来看……

三、太阳标本从化

根据《内经》标本中见的气化理论,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此外还有一个介于标本之间的中见之气,即相表里的气。如《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这段话总的来讲,某气司天,就预示着有标本中三种气化的转换关系。

把这种转换关系运用到《伤寒论》六经辨证上,就可以观察到每一经的病证都可能向对立面转化。如太阳病由本气之寒,可能转化为标气之热,也可能由标气之热,转化为本气之寒。也可能由标气之实热,本气之实寒,转化为中气少阴之虚热或虚寒,反之亦然。其他各经,相仿类推。

因此,读气化一般将中见之气化省略,标本连着读读。如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等。这就是标本先后的原始根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六气有病理的从化,有生理之从化。从何种气化,在自然界有一定的胜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之所以说从本从标,或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是因为这些从化气象有宜与不宜。气宜者,化生万物,人的生理正常而不生病;气不宜则伤害万物,人的生理失常而生病。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如虽遇不宜的从化,但人体强健能够适应,也可能不生病;如虽遇相宜的从化,但从化太过或不及,人体不适应,仍可能生病。

其中太阳、少阴的从化规律为: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这是说少阴、太阳皆宜从本化,又宜从标化,即从水火之化。因为少阴本热标阴,太阳本寒标阳,不仅标本异化,而且相反。水在下,火在上,为阴阳正位,二者相反而相成。水火上下交泰,相互转化,才能化生万物,也才能维持人体心肾水火既济而相对平衡。所以“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就是为了维持水火相对平衡而提出来的防病治病原则。故《伤寒论》少阴病心肾阳衰者,要注重扶助相火,心肾阴虚者要注重滋阴降火。再者,水湿同源,君相二火同气,故维持水火相对平衡,就能保证火土化生万物。

四、太阳病本病及其兼证概说

(1)太阳病本病及脉证并治

太阳病本病即太阳寒水本气侵犯人体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寒水为患的治则为:“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寒水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则为太阳表寒证,其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桂技、炙甘草、杏仁)。麻黄汤的主症有头痛,身痛,骨节痛,发热恶风寒,其特征是无汗脉浮紧,为表实证。

相关条文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等,这是太阳寒水伤于太阳之表的证治。

寒水之邪伤于太阳经则会有太阳经循行部位的疼痛,拘紧,强直等不适症状,寒水之邪伤于太阳经络的主方是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寒水之邪伤于太阳之腑膀胱则令膀胱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而为五苓散证。其主要症状诸如口干不欲饮,小便不利或者腹泻水样便等诸多水液分布不均的表现,所以五苓散更确切的说是治水剂,功如“大禹”。

(2)太阳寒水兼有他邪侵犯太阳经。

寒水之邪兼有厥阴风木之邪则为麻黄桂枝各半汤证,或为麻黄二桂枝一汤证。

寒水之邪兼有太阴湿土为患则有麻黄加术汤证、麻杏薏甘汤证,兼有湿热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等。

五、太阳病标本从化病概说

太阳主寒化,应肾与膀胱。其中气是少阴主热化,应心与小肠。太阳本寒标阳,标本异化,故太阳病有温病、伤寒两大类别。“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即太阳病从标化热化,就要按标气病的病机指针论治,所谓“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标者”“有取标而得者”。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以及热实结胸的大小陷胸汤汤证。

太阳病,有表寒证或里寒证,此即太阳病气从本化寒化的伤寒病,就要按照本气病的病机指针辨证论治。所谓“有生于本者”“有取本而得者”。如在表的麻黄汤证,表里皆寒的小青龙汤证。在里蓄水的五苓散证,寒实结胸的三物白散证。

太阳病,既有内热烦渴,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此即标本兼病,要标本兼治,所谓“有取标本而得者”。如大青龙汤证。

太阳的标气病或本气病不愈,传入少阴而成虚热证或虚寒证,则是太阳病气从中见之气化,就要按照中见病的病机指针论治,所谓“有生于中者”“有取中而得者”。如治虚热的黄连阿胶汤证,治虚寒的附子干姜汤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

太阳篇里还有许多不能归类于本经的,则属他经的汤证。

六、太阳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十二地支,分属十二时辰,三个时辰为一组(6小时),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巳午未位于南,属于阳,太阳伤寒得阳热则缓解。其中“欲”字要特别注意,是“想要”的意思,即有那么几种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内,要么得天地之气的协助,顺利把邪气消灭了,要么正邪斗争非常剧烈,患者症状更加明显,斗争之后两败俱伤,没有好转,或者邪气胜了,病情加重。所以这段时间是咱们治疗太阳病的一个切入点。

顾植山教授对《伤寒论》“六经”“欲解时”释为“相关时”。对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六经欲解时”启迪性强、指导性大。不论病症是在一个时段发作或加重,还是多个时段发病或加重,都寓示着正邪斗争状态和病机演变的趋势,均可以依据“六经”的“欲解时”以及“三阴三阳”“开阖枢”的特性,作为抓运气病机的切入点,顺势而为,因时调治。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临证时若能掌握“六经欲解时”相关的时间节点,知晓“三阴三阳”的动态时空方位和把握阳气动态升降趋势,顺势而为,以求气机升降出入如常,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能治疗很多因时发作的病症了。《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所以调升降出入之机是愈病之理。

以上便是我在学习太阳病篇的时候的一些粗浅理解,初步构建了一个框架,尚有很多内容需要去进一步学习,研究然后充实。其中内容不免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陈越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