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经正对面】吴建斌:走过中海、碧桂园,再造阳光城“神秘武器”

 昵称60766069 2019-03-19

跟地产界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几年换一家公司不同,他30多年地产圈经历,至今只换了三家公司:中海、碧桂园、阳光城,其中中建及中海待了30年。

第一支中国红筹股在香港上市的时候,他身在其中;碧桂园高速发展的三年,他身在其中;阳光城千亿破局的2018年,他亦身在其中。

如果说人生的关键处往往只有两三步,他就是那个20岁和50岁,都站对了点的人。毋庸置疑,他是国内陆产行业的见证者和成就者。

在上海阳光城他的办公室里,听他娓娓道来这30多年的故事,两个小时的时间,他的声线、语速几乎没有变过。“我好像从来激动不起来,一直随遇而安,就是努力做事,对得起一份工资,对得起人们对你的尊重,像个机器人一样,甚至谈不上特喜欢,也许就是性格使然吧。”

话虽如此,吴建斌也深刻认识到:良田变新城,平地起高楼,他是我国地产界的一个拓荒者和实践者。作为业界精英的代表,不期然间,他还成为了一个记录者:书,一本接一本问世;照片从香港拍到上海。一路走来,不仅是经历,更多是发现和感悟。

通过自己忠实的记录、研究,他发现中海、碧桂园、阳光城各有道路,各自精彩,各种优秀,各领风骚。请他提炼出他们的共性,他一口气说到:高远梦想、家国情怀、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商业意识、产品支撑……

吴建斌感慨:中海是央企,“乐观”支撑了他。在央企,他学到的是严格管理,按规矩做事,绝不触碰底线;碧桂园,每天都在“追梦”。决策层天马行空的想象,脚踏实地的作风,让他仰视;阳光城一大批“国学”迷,从老板到员工,每个人都在练就强大的内心。将优秀国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相融,造就中西合璧的发展体系,令人欣喜。

五十多岁的吴建斌至今保持着财务出身的谨慎,从央企的迎来送往,到民企的细心体察,他一路放小自己、放大格局,以专业取胜。这个内心“静好”的人,除了向外辐射这种“静好”,他还自带目标驱动。时至今日,作为阳光集团执行董事、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每周、每月的重点事情,都认真写在办公室的小黑板上,渐渐地每一个框里都打上勾,再划掉再写,多年不变。

一个活得这般纯粹的人,通常生命中每一刻都很执着,大力出奇迹。

当然,他还是个很好的采访对象,有丰富的经历,深厚的专业,还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真诚。

界面:很多人把阳光城规模的突飞猛进归功于林腾蛟的“人才行动”。拉来国内头部房企的核心人物,用最简单快速方式复制推进。尤其当阳光城加速扩张,一路狂奔,将财务杠杆使用到极致的时候,你和朱荣斌来了,业界都替阳光城松了口气。最近,你们年报也已公布,你要不要亲自解读一下?

吴建斌:业绩还可以吧。

这是我们这个新团队首份完整会计年度的成绩单:合约销售金额1,628亿元,克而瑞销售排名跃升至第14位。当期实现结算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70%。合并报表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5%;经营性净现金流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148%,均达到历史新高点。

我一向强调阳光城“两升一降”策略,即在销售规模和利润上升的同时,确保负债率下降。经过艰辛努力,现在的确该升的升了:净现金流增加到218亿;该降的降了:净负债率从250%也下降到180%。当然,这个降幅还不够,我期待2019年降到150%之内,2020年降到100%以内。

很遗憾,2018年下半年,市场资金面收紧,导致境内和境外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我们的综合融资成本也大幅攀升,从2017年的7.08%升到2018年7.94%。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是我从业以来遇到的第一次。今年,接下来我会忙于提升信用评级从2A 到3A,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期待2019年控在7.5%

界面:据说阳光城有个“神秘武器”叫“财务共享”?

吴建斌:财务共享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在2017年11月份、12月份开始的。当时找了供应商一起去谈未来财务发展的一些基础工作怎么改进,因为财务管理的定位一定是价值创造的中心,所以一些具体的业务都要丢给财务共享中心,把业务和财务完全打通。业务人员输入的业务数据经过智能化的处理,90%可以转化成财务工作的数据。财务共享系统是行业非常领先的工具,有了这个平台的支撑,完全可以保证公司走上更高的台阶。

界面:你加盟阳光城将近两年,和朱荣斌推动着公司方方面面的改革,你觉得阳光城这两年变化大吗?阳光城的“双赢机制”又落实如何呢?

吴建斌:很显然,变化很大。

除了董事局的正确领导及经营班子的勇猛精进工作外,我觉得主要还是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阳光城已经拥有了行业里最先进的激励机制,加上老板的胸襟和眼光,构成了一个组合拳。激励机制最顺应人性,每个人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同时责权利统一,大家一起奔跑才不会抱怨,才会创造出奇迹来。

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有172个项目用“双赢机制”管理,效果很好,从买地到开盘平均7个月,年回报率达35%。这个成绩很了不起。我作为强投人员就投了上千万,年回报比买房炒股都好!

第二个重要点是强化了整体运营管理能力。荣斌是工程出身,他一直推行着强管控理念,只有做到工程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法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公司才是真的变强。经过一年多的强管控的专业化努力,阳光城的基础工作大幅提升,初步变成了一支可以打大仗的正规军,从带有闽系烙印变成了一支全国性品牌的房企,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有了如今这样的管理,若有可能,以后做到数千亿规模也没什么了不起。因此,快速扩张,管理锚定,各部门、各区域、各业务的运行像齿轮一样齿齿紧扣,创造奇迹也是可能的。

界面:很少有人如你一般,呆在地产圈30多年,从央企到民企,每一步都是稳稳的幸福。这一路,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呢?

吴建斌:其实,这没什么。我认识的很多人都这样。只要你在这个行业里永志坚持,在专业上不断提升,帮企业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就有你存在的价值。然后,你被大家肯定,也被大家尊重,还能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一直这么给自己定义的。

我在香港待久了,就特别喜欢香港的商业文明。什么是商业文明,我以为就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敬畏法律,遵守商业原则和技巧,把契约和诚信放在首位,实现生意上的双赢。香港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商业活动,大浪淘沙,有些人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有的人的生意越做越小,一切由市场决定。市场唯大。当你适应了,你就生存;当你不适应了,你就死亡。根本不存在哪一类企业被保护,吃偏食。

因此,这一路看着自己参与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其中有一份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一滴汗水,甚至自己背后的一滴眼泪,真是蛮享受、蛮开心的。当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该离开时会毅然离开,毕竟我不断有自己新的追求,特别是我会尽情享受创造辉煌的过程,但并不迷恋创造出来的结果。

界面:但是你迷恋记录,摄影,写书,持续不断?

吴建斌:是的,在摄影、文学方面,我是个忠实的记录者。但在企业管理方面,我始终是个实干家。只要属于我分管的领域,我会抓得很紧,一点都不会玩虚的。我比喻自己是颗螺丝钉,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并不死板,内心世界很丰富。我喜欢追求卓越,创新。只要想成就某一件事,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作为一个技术男,我没事儿就爱琢磨点事。央企积累的是深度和厚度,民企拓宽的是灵活和眼界。正因为他们的区别太明显了,比较起来很鲜明,所以一路写了下来。

也有人定义我是个老中医。就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多,好比久病成医,我很喜欢给参与的企业抓药方,然后在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不断调药方,直到日趋健康。我最喜欢追求企业“均好”发展。

【财经正对面】吴建斌:走过中海、碧桂园,再造阳光城“神秘武器”

界面:现在大家对房地产业有很多看法,没有当初那么坚定了,也提出了走多元化的道路,你怎么看?阳光城呢?

吴建斌:房地产市场起码还有10年20年的蓬勃发展。因为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只有59%,而日本达94%、英国达83%、美国达81%、法国达80%、德国达76%。实际情况是,每年城镇化率还不到1%。若以德国作为标准,我们至少还有发展房地产17年。即使今后房地产开发面积在减少,但价格总会上升。去年,我在多个场合讲过,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在3~5年后会达到20万亿的规模。这么大的市场,关键是你的企业怎么做,见仁见智。

恕我偏见:房地产企业直接转型到产业多元化是很难走通的。这是因为:第一,最高决策层还是那批从事地产的具有地产经验的人;第二,地产快钱赚惯了,突然转向一个赚慢钱的行业,且投资大,周转慢,他们很难有耐心的;第三,隔行如隔山,也许你能找到一两个牛人,但难保他们处处受到掣肘,等等。

至于阳光城,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是聚焦住宅产。2019年,我们继续做规模。只要有机会,我们会不懈努力。在做大的同时,兼顾优化财务指标。若未来几年,阳光城做不到3,000亿、5,000亿,我们这个团队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界面:你有没有觉得你在地产界很另类?

吴建斌:哈哈,我可能是有点与众不同吧。我的性格很中庸,不会走极端,也不会与人争个面红耳赤,很多时候会聆听他人的陈述,遇到难事就会退一步海阔天空,自我安慰也是擅长,天生如此。

我是个比较独立的人,特别能坚持自我,家人说我像台机器,因为我每天早上一定会六点半起床,一个小时的运动,小跑慢走之类的;八点半一定到办公室,开始工作;晚上十一点休息,倒下就睡着,也不做梦。周末时间,一天拍照,一天写作,雷打不动。

我拍了30年香港,一条街、一条街地拍;现在来到上海,又是一个弄堂、一个弄堂地拍。

写作呢?是先有目标,细化成框架,然后把一周发生的事情、素材及读书心得填入框架里。到了要成稿时,一改二改三改,甚至交给这方面的专家提意见。就这样,一点点成型了,瓜熟蒂落。作品交给出版社后,后面的事情我就不管了。然后,下一个目标开始。

工作方面,我会把重要的是事情写在黑板上,每日上班先看一遍。把做完的事划掉。这叫销项管理法,很管用,既不会耽误事,还会有效安排时间。你看我黑板上标记的二月工作基本做完了;三月开始,就以公布业绩,评级、发债为主线。

有时想想自己太呆板了,你们千万不要像我这样,会没乐趣的。

界面:你不是呆板,你是一种务实的浪漫,我们是想做做不到。你应该不会离开地产圈吧?

吴建斌:不会的。地产圈这么丰富,这么有趣,有那么多取之不尽的素材,我会在这个行业干到退休的。

界面:对了,最近大家对房企的高周转深表怀疑,你怎么看?

吴建斌:如今,房地产企业在高周转方面,面临很多挑战:有来自政策层面的限制,高周转不起来,所以求一个相对高周转。所谓相对高周转,就是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回笼现金快了;或和同行相比较,比同行快了那么一点,你就成功了。成功,就是和别人比,你好了那么一点点。

界面:你前面说的优秀企业要“均好”发展,到底是怎么一个“均好”法?

吴建斌:在我看来,房企在从千亿规模到万亿规模的发展路上,应努力做到“均好”,我认为“均好”有12条:

1.战略是坚定的;

2.文化是先进并具有特色的;

3.决策灵动,能顺势而为的;

4.在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负债水平管理方面,有稳定的思维和举措;

5.有一套“资金高周转”的运营模式,且好于同行平均水平;

6.毛利率要高出同行的平均水平;

7.时刻关注经营现金流为正的演练;

8.资金池里永远有保命钱;

9.面对国内生存环境,融资环境的变化,能努力把规模做大;

10.建立领先的员工激励机制;

11.把品质管理放在非常重要位置上来抓;

12.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界面:挺全面的。那你怎么看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呢?

吴建斌:中国家族企业这些年发展的很快,但需要沉淀,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沉淀。在家族企业里,大家不妨好好研究一下李嘉诚的家族企业。我以为李嘉诚是个神,一切处理得都那么恰到好处。

界面:可以说说你自己偏好的投资吗?

吴建斌:我始终将钱分成三份:一份是存款,或债券投资,追求无风险的稳定收益;一份是长期股票投资,时常满仓,低位买了后几年不动,追求最大利益;一份是房产投资,有需要就买,买来是居住的,不喜欢了就换。遵循风险和收益的总体平衡,总的效果还可以。其实,我感觉个人理财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不由得你不重视。如果重视了,运气又好,也许能让自己更从容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