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药''让人活到120岁!''长生不老''有望在真实世界实现

 瓷师彭老 2019-03-29

'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有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历经数千年,科学家们终于窥得其中的一些奥秘。近期研究证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有可能成为'长生不老'的'神药'。

二甲双胍可强壮健康细胞,延长细胞寿命

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促进细胞中毒性氧分子的释放,从而增加细胞的坚固性及寿命,最终可以缓解机体老化,并延长个体寿命。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秀丽隐杆线虫机体的衰老,其个体会慢慢变小,全身褶皱,运动能力也慢慢降低,采用二甲双胍干预后线虫身体尺寸的变小速度和起皱速度明显下降,衰老速度减缓,重新恢复健康状态。随着细胞中释放的有害活性氧分子量的减少,会对细胞带来长久的有益影响。在活性氧对细胞产生毒害之前,细胞通常会有效利用活性氧颗粒,而二甲双胍往往可以导致细胞中有害活性氧略微增加,使得细胞变得更加强壮,且延长健康细胞的寿命。

小剂量二甲双胍可促进小鼠的健康,延长其寿命,或成抗衰老药物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显示:定时给予小剂量二甲双胍,可促进中年小鼠健康,延长其寿命,但大剂量的二甲双胍反而会缩短小鼠寿命。机制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似乎促进了小鼠利用脂肪生成能量的效率,在小鼠体内发挥出抗氧化,随着小鼠年龄增长,二甲双胍辅助机体维持体重,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衰老一直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临床已经证实二甲双胍能减轻这些疾病的症状。老鼠使用二甲双胍后,它们的寿命延长了近 40%, 骨骼也变得更结实。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他们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更长。鉴于此,二甲双胍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候选药物,可以用来研究其对于健康及寿命的更广泛影响。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临床试验,用以观察二甲双胍是否对人体也能延长寿命。一项名为 '用二甲双胍对抗衰老' 的临床试验计划已于2016年在美国开始。期待能借此证明,二甲双胍能延缓衰老并阻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甲双胍可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甚至长于非糖尿病患者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二甲双胍对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也有益处。在一项纳入18万人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服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情况,将这些患者的预期寿命与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3组人群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其他临床状态等指标上均匹配。结果发现,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个体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且预期寿命更高;服用磺脲类药物的个体生存质量却有所降低,其预期寿命亦降低。二甲双胍可帮助人们抵御心血管疾病的侵扰,还能够降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发病率,降低风险效果可达1/3。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使用二甲双胍者和停用二甲双胍者相比,继续使用组的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有降低的趋势,意味着肾功能有好转,其原因可能与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明显下降、血糖波动减少、体重下降等因素相关,最终这些患者通过加用二甲双胍延长了寿命,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二甲双胍有抗癌的神奇作用

关注@赵亮骨科教授头条号,更多专业科普分享给你。

1、 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

日本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通过增加肿瘤CD8+浸润淋巴细胞(TILs)数量,阻止CD8+TILs因凋亡而减少,表现出抗癌效应。TILs是一种特殊的肿瘤攻击性免疫细胞,这种细胞能直接攻击肿瘤细胞,数量与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数量多能避免免疫反应导致的凋亡,这可能是二甲双胍抗癌的细胞学基础。这一研究提示,二甲双胍配合各种抗癌症免疫治疗或许能产生意外的效果。

2、 二甲双胍对肝癌有抑制作用

近期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肝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对273例肝癌患者的样本分析发现,肝癌细胞中蛋白激酶(AMPK)的活性降低,且低水平AMPK活性与患者预后差相关。二甲双胍可激活肝癌细胞中的AMPK,抑制细胞增殖,降低其体内成瘤能力。科研人员解析了这一作用的分子机制,即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发挥抑制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活性的作用。

老药二甲双胍已证实能够延长生物寿命,如此说来,二甲双胍堪称'神药'、'仙丹'! '让人活到120岁!'长生不老'有望在真实世界实现。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收藏或转发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Diabetes Obes Metab, 2014, 16(11):1165-1173.

2. Proc NatlAcadSci USA,2014,111(24): E2501-E2509.

3. Cell,2013,153(1):228-239.

4. Nat Commun,2013,4:2192.

5. Proc NatlAcadSci USA,2015,112(6):1809-1814.

6. Clin Cancer Res, 2013, 19(19): 5372-53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