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本期视频摘自第七期“讲透经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长沙站。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院长讲授的“张仲景经典药对举例”课程中的精选内容。 课程内容精彩放送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干姜 味辛,温、大热,无毒。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 凡遇咳者, 不论寒热虚实,总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在《伤寒论》原文中。 第119条: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 第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加五味子、 细辛、 干姜。 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 在《金匮要略》原文中。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张仲景,用五味子生姜治疗咳嗽,无论表里寒热虚实,只要是水饮咳嗽,就可以治疗。 《本经疏证》中:“《伤寒论》凡遇咳,总加五味子、干姜,岂不嫌其表里无别耶?经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是故咳虽肺病,其源实主于脾。 惟脾家所散上归之精不清,则肺家通调水道之令不肃。 后人治咳但知润肺消痰,殊不知润肺则肺愈不清,消痰则仅能治脾,于留肺者无益也。 干姜黄色,入脾土,温脾肺,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欬之源绝矣。 五味使肺气下归于肾。 是开咳之去路,去路清则气肃降矣。 合两物而言,则为一开一阖。 当开而阖,是为关门逐贼。 当阖而开,则恐津液消亡。 故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四逆散之兼咳者皆用之,不嫌其表里无别也。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临证中效法仲景五味子配干姜施治于临床屡验屡效。 并认为五味子独用亦无碍。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盖五味之皮虽酸,其仁则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济皮之酸,自不至因过酸而生弊。辛散酸收,其可自我调节。 临证应用时,将五味子捣碎入煎,少佐以射干、牛蒡诸药。 治咳皆取得疗效,不必定佐以干姜。 临证运用时。 若偏于肺寒停饮者,五味子量小于干姜为宜,以发挥干姜温肺化饮的功效。 若久咳肺气虚者,五味子之量宜大于干姜,主要用五味子来益肺止咳。 故凡见咳嗽、喘促及痰白清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者,均可于方中酌加姜、味之品。 刘志龙院长的讲解简洁精要,字字珠玑。 想学习刘志龙院长更多临床经验 5月17~20日,来山东济南,第八期“讲透经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 刘志龙院长携手 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 国家级名老中医姜建国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建民教授 以及一位神秘大师 六位大师为您讲透经方 |
|
来自: 金坛区 > 《咳痰咳嗽哮喘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