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它总是帮助我们排除外在或内在对身体的侵害,修复已经造成的损害,达成生命的延续。 如皮肤被划破一个小伤口,过两天就好了;有时感冒病不需要吃药就能不治而愈;身体觉得累了,休息一晚就恢复......这些,其实都是这位“神医”——人体自愈力在起作用。 当然,这位“神医”并不是万能的。身体越强壮的人,他的自愈力就越强;身体越弱的人,他的自愈力就越弱。 自愈力来自人体的自愈系统,它的内涵中除了通常所说的针对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外,还有排异能力、修复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传统中医中称自愈力为“真气”“正气”。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内正气充盈时,就不容易受邪气侵犯,人就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自愈力是天生的,但如果我们经常践踏健康,自愈力也会变弱;相反,如果注重养正气,自愈力也会得到提升。 养生命之原 肾精是先天之本,里面蕴含了非常强大的能源,是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因肾在腹腔的下部,可通过经常按摩命门穴来养肾精。 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脊骨内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穴”。 命门中藏有元精、元气、元神,这三大“法宝”,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创生人和一切生命的关键所在,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序列上》说:“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 先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肚把尾骨搓热,再沿尾骨搓到命门,搓5分钟,此为一阳来复。然后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 另外,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晚上7~9时,是肾经气血最衰弱的时辰,此时泡脚,也能达到滋养肾的目的。 养元气之母 脾胃居于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所以《黄帝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李时珍也非常重视脾胃的作用,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母”,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另外,“脾为卫之源”,具有抵抗“外邪”侵犯的作用,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精力旺盛,保持健康。 养脾胃的第一要义就是适度进食。过量进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造成肠胃疾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过分节食,则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多种疾病。 此外,每天可利用半小时按摩脾胃上的经穴,如大横穴,它在脐旁四寸,也就是乳头与胸正中线的距离。在大横穴和脐之间还有一个穴叫天枢穴,天枢穴的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养脾胃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保持清净心 生活中,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容易情绪化的人,往往不如情绪稳定的人健康,如爱生气的女性容易乳腺增生,经常紧张的人容易头痛,常悲伤的人往往肺会出毛病...... 当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时,最先攻击到的是身体的免疫系统,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是导致出现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保持一颗清净心,才有益于健康。 《坛经》认为自性清净,而执念、贪欲,让原本玲珑剔透的心上蒙了灰尘,所以才生出无限烦恼。然而,当我们执着于这些执念、贪欲时,往往丢掉了内心最纯粹的快乐。 林清玄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开车去接孩子放学,因路上堵车,不得不把车开到一个转弯的地方停靠片刻。无意中抬头看天,却被绚丽的晚霞吸引了。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因自己忙碌的心,早已错过世间许多风景。也正如他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简单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当我们减少了私心、欲望,保持内在朴质,就能体悟到内心的自在。而内心的自在,也能为提升免疫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你不知道的中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