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害怕失去,避免敌对情绪,学会忍耐等待,懂得适时放下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4-12

不再患得患失人们常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亦常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事实上人生不总是失去,也不总是得到,而是有失有得,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可是人们却总是习惯得到而害怕失去。

一位俄国作家曾说:“在人的一生中,失去比得到更为必要,种子消失之后,才能发芽。”不能舍弃,便无法得到;只有承受失去,才有资格得到。有时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很多时候,人们在失去的同时,却得到了更多。

英国诗人弥尔顿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了他最杰出的诗作;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在丧失听力后,创作了他最辉煌的乐章。但人们总是习惯哀叹小小的失,而不习惯满足既有的得。有时候,人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其实,人生最大的得就是生命,最大的失就是死亡,对它们尚且无能为力,还有什么得失更值得计较呢?

患得患失是人们深陷烦恼的根源。当遭遇不幸时,人们总是反复权衡得失,试图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情况并不算太糟,以为通过这样的权衡,就消除烦恼。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当人们越长时间去开解烦恼时,却越发现找出了更多值得烦恼的理由,糟糕的思绪总是紫绕心中。事实上,只有不去思考这些烦恼的事,把得失抛在一边,才能真正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避免产生敌对情绪敌对情绪容易使人做出过激反应。具有敌对情绪的人容易同人产生争执,不能容忍不利于自己的事,容易发怒,经常对他人不满,并且很容易患上心血管、癌症和糖尿病等。研究发现,具有敌对情绪的人与其他人相比,死亡率要高5倍。

许多自卑的人,内心情感比较脆弱,由于害怕受到伤害,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敌对情绪,其实他们强硬和对抗的后面,是深深的恐惧和缺乏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为了显示自己性的强大,变得非常有攻击性。相反,那些非常自信的人,因为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很少产生敌对情绪,也因为自信没人能伤害他们,所以很少自我设防。

如果我们凡事能采取顺其自然的心态,不去设防和抗争,就不会产生许多敌对情绪,也不会对事情做出过激反应。如果我们能保持内心的从容和平静,就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有句话说的好;“上帝要想毁灭一个人,必须先使其瘋狂。”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反应过激时,绝不可能恰当地处理这件事;同样,当我们对某个人的言行反应过激时,实际上已经被这个人所控制。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学会忍耐与等待一位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身体衰弱,衣着破旧,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对老人说:“您看起来很高兴。”老人回答“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女作家又说道:“您难道没有烦恼吗”老人回答:“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等待三天,说得太好了!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不幸和烦恼时刻与人们相伴,但是那些选择忍耐与等待的人,总能重新找回美好的生活。

生命必须包含忍耐与等待,只有那些能够忍耐寂寞和痛苦,善于在困境中等待的人,才会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因为它们不仅是保全生命的需要,也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在这里的等待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既是一种甘于寂寞的静守,又有着一种审时度势的清醒,它是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状态。

人们总以为,必须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但有时候避开问题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的问题不是很严重,忽视它就可以了,因为它不值得你花费太多的精力。如果你的问题很严重,也不要急于去解决,仓促应战不是明智之举。

当糟糕的问题发生时,不要过分敏感和情绪化,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可以暂时将事情放下。过一段时间,事情自身可能会发生变化,带给你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时机。此时如果执著于问题,急于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将问题引爆,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游戏,你不可能每次都获胜。重要的是,你要在被别人超过之后,仍能保持自信和自尊,始终如一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你需要学会忍耐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首先学会忍耐小事情,然后便能忍耐大事情。你要选择相信,相信生活不会总是这样、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状况、相信事情一定会出现转机。古希腊学者格里大斯说:“谁要是能把忍耐和自制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谁就会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

所有的人和事都受着时间的主宰,在时间里出生,也在时间里死亡,时间会改变一切。所有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有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静静地等待,一切的痛苦终究会过去,生活终将会改变。

重要的在于放下紧张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处处充满紧张的气氛,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令人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令人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更令人紧张。紧张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色,也是现代病的根源,是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病、失等许多疾病的诱因。

我们应该有一种从容放松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对待考学、求职还是创业,都不能太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比如,对待孩子的成长向题,孩子稍微有点波动,家长就异常紧张,这种不安情绪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在担心孩子的情绪波动时,如果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实,父母从容放松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成长环境。

许多人在生活中,总感到紧张焦虑、心情烦乱,似乎永远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扰着,轻松快乐的时刻少得可怜。其实,不是生活中的烦恼太多,快乐太少,而是人们对许多事情过于执著,财富、地位、爱情、友情、亲情,哪一样也不愿意放下,直到生命再也无法承受之时,才发现原来也可以选择放下。

希望掌控一切的欲望,才是人们饱受折磨的主要原因。如果尝试着不把每件事都抓的那么紧,不再试图控制一切,不再急于达到目标,而是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然后等待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那生活就不会这样艰难了。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能够放下,当我们放下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实、轻松、快乐,那是另一种人生境界。

当然,放下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被动,执著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重要,过于放松会缺乏进取,过于执著会产生压力,重要的是在两者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工作中,我们要全神贯注,但也不可过于紧张,否则很快就会将能量耗尽;在闲暇时,我们要放松身心,但也不可过于懒散,否则会失去生命的活力。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只教会了我们应该执著,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放下。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