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置换”生死 —— 潞河医院血液科成功救治一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开心100mm05xkw 2019-04-15

近日,吴女士突发头晕、恶心、尿色加深,随即来到我院血液科门诊就诊。曾惠副主任医师看到全身皮肤黄染的吴女士后,紧急为她完善了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贫血、重度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升高,生化提示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肌酐升高。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曾惠医生立即将吴女士收入了血液科病房。

入院后,给吴女士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外周血涂片、Coomb’s试验、凝血、骨髓穿刺等。

血液科主任周合冰考虑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损伤,高度怀疑是血液科急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便立即召集全科医护人员,要求对此病人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向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血液科即刻为吴女士进行抢救性血浆置换,同时快速送检血浆ADAMST13活性检测。

“TTP”

TTP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典型的TTP“五联征”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症状,伴有血浆ADAMST13活性明显减低。此外,TT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90%。在高度怀疑或诊断明确本病时,不论轻型或重型都应尽快开始血浆置换治疗,推荐剂量为每次2000ml血浆用量,每日1-2次,直至症状缓解、血小板及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可延长间隔。

此时,我院医疗部也为吴女士开启了绿色通道,在血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输血科给予了全力支持,积极提供血浆,为患者的及时救治提供了保障。

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越、护士乔绪在第一时间为吴女士进行了血浆置换。每日对她进行2000ml的血浆置换,吴女士的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ADAMST13活性回报<5%,TTP诊断明确。在周合冰主任的指导下,又加用了激素及免疫治疗。目前吴女士已无明显症状,血小板、乳酸脱氢酶、肌酐基本正常,病情趋于平稳,预示急症TTP抢救成功。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死亡面前,血液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成功将患者从死神的手中“置换”回来。

本例TTP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我院医务人员面对急重症患者,与时间赛跑、通力合作、勇于担当的潞河精神,更标志着我院血液科在危重症血液病方面的诊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知识链接:

治疗性血浆置换(TPE) 

TPE是我院血液科开展的一项以减少/去除血浆中毒性或病理物质(生物毒素、免疫球蛋白、脂肪)为目的,利用血液成分单采去除病理性血浆,同时补充一定量的正常人血浆或溶液。

与传统的“膜滤过式”相比对血管的要求低,为非选择性血浆置换,对溶质分离的能力为全部成分。它的适应症包括:

 ●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

 ● 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

 ● 肾脏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血液系统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凝血因子抑制物、母婴血型不合妊娠、巨球蛋白血症。

 ● 各类中毒:毒蕈碱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急性重金属中毒等。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危象、急慢性肝衰竭等。

TPE技术的应用,为我院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文字来源 | 血液科:陈霄磊

图片来源 | 宣传科、血液科

微信制作 | 宣传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