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1 改良小柴胡汤

 逸农农 2019-04-16

【组成】柴胡125g,黄芩45g,生半夏50g,生姜50g。

【主治】小柴胡汤证(《李可医案处方集》247页)。

【方解】少阳胆经,居荣卫之内,脏腑之间。此经一病,阴阳不和。阴郁则恶寒,阳郁则发热。郁而不解,故寒热往来。胆经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聋、目眩、咽干。胆经自头至足,循耳后,下胸,环胃,循胁。胆经不降,故胸满、胁痛、不食、心烦喜呕。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相火。胆经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经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经气结滞,故病有以上诸证。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胆经逆胃经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相火上逆,中气与津液不虚者,减大枣、炙甘草、人参补中之品。

【用法】以水24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日3服。

肾炎

某,女,39岁。福州。2006年5月27日。

西医检查尿蛋白(++),隐血(++)。药误伤阳,寒伏三阴,宜扶正托透。

1.麻黄5g,制附片24g,干姜26g,辽细辛23g,红参(另)30g,生姜10片,葱白4寸,炙甘草30g。

附片日加10g,至舌麻为度;干姜日加10g,至70g为度;辽细辛日加5g,至45g为度;附片增至90g时,炙甘草相应增加至120g;附片大于60g,水增至2000~3000ml,文火煮2小时。

症状好转稳定时,上方加龟甲30g、砂仁米(姜汁炒)30g,黄毛茸粉(分3次分服)3g,即:

2.麻黄5g,制附片90g,干姜70g,辽细辛45g,红参(另)30g,生姜75g,葱白4寸,炙甘草120g,龟甲30g,砂仁米(姜汁炒)30g,黄毛茸粉(分3次分服)3g。

药进90剂以上,若出现寒热交作、口苦咽干等,以:

3.柴胡125g,黄芩45g,生半夏50g,生姜50g。

以下从略(《李可医案处方集》246页)。

【李按】慢性肾炎,反复感冒,或有浮肿,以1号方麻辛参姜四逆汤助阳透邪;当附片增至90g时,体内阳气已开始上升,为了预防阳火不藏,加2号方潜阳丹佐之;当药进到90剂以上,可能会出现阴证转阳,从阳化热,少阳相火不降,以3号方小柴胡汤和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