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舟求剑治不好糖尿病

 尚振奇 2019-04-22

摘要:

  为什么国内外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总是把生活方式干预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说用降糖药只是症状解,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杠杆解?

  为什么自己努力20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专业团队只用了3个月?

话说有个楚国人,他的剑从船边掉入水中,他不马上下水去捞,而是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船到岸边,他才顺着刻记去找,哪里还找得到呢。没错,这就是著名的刻舟求剑。

你的健康是在哪里丢的呢?你又是在哪里寻找呢?

咱们中国,每3年更新一次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永远放在第一行,而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因为健康通常是丢在我们患病前的种种“习惯”中。国外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亦是如此。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长年血糖控制不好?为什么你在不断加药,而有的人(当然,目前是少数)却在减药?很可能是因为您只是做了一些事(比如按时吃药、定期去医院),但却没有做对事,比如没有吃最适合的药,没有把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到位,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烟酒、心态等诸多方面。

说实话,这些都做到非常难,比如每天考虑饮食和血糖的关系,每天要运动,因为不运动血糖就会比之前高。所以很多人都是遇到问题才调整一点。

但生活方式跟糖尿病治疗有什么关系呢?国内外的指南又为什么总是把它放在治疗路径的第一位,并贯穿治疗全程呢?

每次去医院时,医生会给开检查开药,但药物针对的是血糖升高这个症状,而改善生活方式才是针对了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根本原因——肥胖(少数降糖药可以对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有一点改善作用)。所以,用降糖药只是症状解,解决表象;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杠杆解,解决根本问题。

但让糖尿病医生来指导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可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呢,为什么呢?因为那是营养科、运动康复科、神经内科、心理科医生的事。比如你问,如果我吃了一块红薯的话,那我还能再吃多少面条;或者怎样运动才能增加肌肉量,糖尿病医生就很难回答。跨着界呢。

再者,看病通常只有短短几分钟,糖尿病医生如果跟你讲许多饮食和运动知识,一来体现不出来他的专业性,甚至会让他看上去有点“不务正业”。而实际上,大多数糖尿病医生也没有指导别人运动和健康饮食的经验。他们跟你一样,也忙于工作、生活、家庭、孩子。虽然是医生,也被大环境裹挟着,“无暇”关注自己的健康。

所以,我们从医院得到的最多的帮助是调整药物。

因为医疗流程中没有配备专人去实现“生活方式干预”,这个第一要务往往被“管住嘴,迈开腿”6个字粗暴地代替了,以至于太多的患者也忽略了这个重要手段,也误读了生活方式干预,以为糖尿病管理就是什么都不让吃,而且必须每天都有运动。这些误读实在太难执行,索性就放弃了。

于是,现状很骨感,我国每100个糖友里只有不到6个人血糖、血压、血脂都达标。这意味着太多的人(94%)因为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会越来越重。

在许多国家,有专门的医疗资源做贯穿糖尿病治疗全程的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心理支持,有专业人士去指导患者学习、掌握、执行。

而咱们国家糖尿病护士兼任的“糖尿病教育者”,经过多年的争取,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名分”,也就是说,没有这样的岗位,护士去做糖尿病教育管理的话,没有人给她发工资。

但国内还是有一些组织,在尝试帮助患者营养饮食、科学运动、心理调整。通过这样的调整,帮患者控制住了病情,甚至减少了用药。

董秀萍(经本人同意使用真名)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个糖尿病20年,“三高”了多年,每日打针吃药的胖大妈,现在却酷爱穿旗袍,因为体重减了32斤。“三高”都能控制达标,是她没想到的事。

毕竟前20年,所有打听得到的方法她都尝试了,那是一段20年的弯路。但有专业人士相助,达标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健康的状态会帮你找回信心,去面对生活、压力、挑战和各种未完成的愿望。尽快帮自己找回健康,是咱眼前的头等大事。

刻舟求剑治不好糖尿病,症状解治不好糖尿病,用好专业糖尿病管理团队,尽快接近科学并适合你的生活方式,才能更早找回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