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能考倒教授的“胃痛”病例

 博览众长123 2019-04-23
陈雅男 胃肠病 3天前

2019年4月15日,周一,当我匆匆忙忙赶到梁宝松教授诊室的时候,屋子里已经围满了等待就诊的患者,梁宝松主任正在认真询问病人的病情,我赶紧坐到老师的身后,开始了今天的学习。

焦躁的病人和家属,嘈杂的环境,使我也不禁烦躁了起来,可是,梁老师却始终有条不紊地接诊病人,全天103位,对待每一位患者,梁老师都是按照他的看诊套路,一句话都不少地耐心详细询问着,抽出来一点点空闲的间隙,还同我讲解问诊的技巧和诊断的思路。

上午九点左右,进来一位49岁的中年男子,刚一坐下,这位患者就开始向主任讲述他的求医之路。

原来这是一位从祖国遥远的西部边陲,乘坐高铁从数千公里之外赶来的患者,1年之前,他因为上腹部不适,到当地的地级医院就诊,医生给他检查了胃镜,告诉他他得了胃息肉,安排他住院,通过胃镜做了胃息肉切除治疗。

治疗之后,患者经常感觉上腹部疼痛,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再到地级医院复诊,开了治疗胃病的药物,没有效果。

也许是诊断不对?患者就来到了当地首府最大的医院,再次就诊消化内科,仍然给予胃镜检查,还是诊断为慢性胃炎,可是,无论使用什么治疗胃病的药物,就是没有效果,迫不得已,患者只有舍近求远,按照老乡的介绍,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找到了梁主任。

听了患者的叙述,梁老师并没有直接给他开胃镜检查,而是向我讲述了自己总结的有关腹痛的“双九”诊断方法,有关腹痛临床思维的“梁氏双九”套路:

梁氏问诊九条:

1.原因诱因;

2.部位;

3.性质;

4.程度;

5.发生时间;

6.持续时间;

7.放射;

8.伴随状况

9.缓解方法。

梁氏逻辑思维九条:

1.局部脏器的疾病;

2.临近脏器的疾病;

3.远处脏器的放射痛;

4.皮肤和全身病;

5.主动脉夹层和少见病;

6.伴发热优先考虑外科病;

7.急性发作优先考虑外科病;

8.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

9.先一元论再多元论。

梁老师先问患者:

“你的腹痛多长时间了?”

“差不多一年了。”

“每次疼痛发作多长时间?”

每次半个小时,有时候更长,”

“你自己认为每次疼痛都是什么原因或者诱因引起的?”

“每次都是走路快,跑动或者掂重东西就开始疼了,”

“有没有短阵的疼痛,有没有胸闷?”

“没有短阵的,有点上不来气,”

“有没有左上臂疼痛,有没有后背疼痛?”

“没有左上臂疼痛,有后背疼痛,”

“怎么样就不疼了?”

“赶紧停下来脚步,或者把重东西放下来,就不疼了!”。

梁老师问我:“你觉得是什么问题?“

“有点像是冠心病心绞痛。可是,这疼痛时间也太长了吧?”

通过层层分析,梁老师考虑病人心血管或胆囊方面疾病的可能性大,同时建议完善活动平板试验和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如果这些检查没有问题,再完善胃镜检查,患者和家属将信将疑地拿着单子出去了。

一个小时以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活动平板试验阳性,根据这个结果,梁老师告诉患者目前考虑冠心病可能性最大,建议其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门诊结束后,梁老师再次与我分析了这个病例:“患者中年男性,上腹部不适1年,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胃息肉或者胃炎,但是息肉并不会引起腹部不适,所以患者的疾病不能用息肉去解释。同时患者按照胃病治疗无效,按照诊断学教科书要求,治疗效果不好,首先考虑诊断错了!

再加上患者活动和劳累后腹部不适出现和明显加重,休息后缓解,不能排除冠心病 劳力性心绞痛可能,虽然内科学书上心绞痛的疼痛部位主要为心前区、胸骨后,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但是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按照书本得病,作为医生只有仔细分析,抽丝剥茧,才能尽量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门诊的一天忙碌而充实,梁老师的“双九”思维帮助我建立了正确的诊疗思路,使我懂得了灵活运用临床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