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到松腰?——舍此真理终何极? 十年数载亦糊涂!

 阿金大大 2019-04-25

腰在太极拳要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腰的功用和做法,不仅在古典拳经中多有论述,也是现代太极拳家们谈论较多的话题。

“腰为一身之主宰”,杨澄甫道出了“腰”在人体中和拳术中的统领地位。不过,首先要弄清楚太极拳的“腰”在那里,才好讨论腰如何来“主宰”。通俗地讲,腰是指系皮带的那一圈,医家多指两肾(肾俞)之间的命门部位。太极拳家所说的腰,应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的部位。

腰必须灵活,才能发挥出主宰全身的功能。要灵活就要“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就是说,要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就要先能松腰,然后才能使腰更好地“主宰”全身上下、左右、前后。

在太极拳经论中,身体各部位的要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方面做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运动质量。反过来,一个方面做到了其他方面也会自然做好。“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是相互贯穿而使劲势形成一个整体的典型理论。在这里,“松腰”的作用尤显重要。

如何做到松腰?形象地说,它就好像撒解(即大小便)之后放松,长舒一口气的感觉。具体做法是先顶头悬,接着配合呼气,沉肩胛、松落胸背肌肉、松腹,使气落丹田,沉于骶髋,再贯于两脚心。其间脊椎拔长,腰部松活,从而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并产生腰腿之力相连之感。

杨澄甫还进一步强调了用腰的重要性,他说:“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这段话至关重要,它强调了在行功走架、前进后退、高低起落、虚实转换时,处处要用腰,并且只要出现“不得力”(劲不顺、不得劲、不舒服)现象时,就一定与腰腿配合不当有关系。

至于如何用腰,杨澄甫仅简要地提到“腰转动”,而没有深谈。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专门强调一下“转腰”的问题。一般习拳者都知道练拳时要转腰,但容易忽略转腰实际上是转两胯,“腰转动”是在两胯转动之下形成的,以此起到腰顶、腰撑、腰拉的用腰效果,腰、胯联动才能产生“腰脊为第一主宰”的完整作用。在动作中只转腰不转胯,这种动作叫“扭腰”“扭身”,不仅形象不好看,劲势不顺,也容易将腰扭伤。这是用腰应注意的一个方面。

其实,“转腰胯”只是用腰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平面转腰的方法,在进退和虚实转换中,还包括腰脊处的竖向屈卷开合。腰脊处的竖向屈卷开合,是指命门向后顶和尾闾向前收的一种有意识的运动状态,使人体脊椎s形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得到适当的弹性开合,就像一张弓的中间部位一样,能前后开合伸收。这种调整腰脊的动作叫“腰顶”,是太极拳用腰动作中的重要概念。

总之,两胯与腰脊处(命门至尾闾间)的平面和竖向的立体联动运用,才基本上是完整的用腰方法。若两腰眼再能主动进行抽换折叠的运用,则用腰效果更佳。

因此,“转腰”、“腰顶”和腰胯间的折叠抽换,统称为“用腰”。用腰的质量,对行功走架中保持和协调身形劲势的灵活性、稳定性、整体性具有重要影响,并决定了劲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等方面的运动质量,杨澄甫在“十要”中所说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和“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指的就是这个方面。

身形腰顶岂可无?

缺一何必费工夫!

腰顶穷研生不已,

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

十年数载亦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