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个三月》

 野之老 2019-04-29

“四个三月”,合起来当然就是自然界里的一年四季了。而在《内经》中,此“四个三月”说的则是人体四时作息养生的基本规律。其实事先不用看,猜都可以猜出来,这个养生之道的基本规律就是四个字:顺应自然!本来嘛,人既然生于自然,那么也就必然养于自然了。究竟如何,请看经文怎样明说。


经文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的春季是什么呢?是“发陈”!什么又是“发陈”呢?“发陈”意为启故从新。也就是说,自然的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同时这时也是天地自然蠢蠢萌生,万象万物富有生气与欣欣向荣的时候。那么作为生于自然的人,这个季节又该怎样顺应自然地去作息、去养生呢?经文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很清楚,入夜即睡眠,早些起床;然后披头散发地漫步庭院,解开衣带,吐故纳新,并使得自己身心舒缓,精神愉快。又因春季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所以此季节要顺应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要做到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以上就是春季的养生之道。如果违逆了此养生之道,那么就会损伤肝气;而一旦肝气损伤,那么肝气提供给夏季“夏长之气”的条件则就会不足,因此到了夏季,就很容易发生寒性的病变。


第二个季节是“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自然的夏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盛景呢?两个字:“蕃秀”!也就是自然万物繁茂秀美的样子。当此时节,天气清阳下降,地气浊阴上腾,天地阴阳之气大交合,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此对应于人类的作息养生,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同样也是坚持晚睡早起!又因为夏季昼长,所以更要使情志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做到使个人精神之英华与夏气自然之茂秀相适应。另外还要使得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唯有如此才是顺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如果违逆,经文说:“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即,违逆夏长之气以养生,则就会损伤心气!从而使得心气提供给“秋收之主”的条件就会不足;如此到了秋季则易发生疟疾,及至冬至时分,病为最重。


接下来是“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自然之秋季又是什么特点呢?《内经》说是“容平”,即平静、收敛之意。这段意思是说,自然之秋季,万象万物成熟而平静收敛;当此之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作息养生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很好理解,作息当早睡早起,与报晓司晨之雄鸡的活动时间相一致。养生方面当保持神志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然后还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同时也要做到不使神思外驰,如此方可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以上即是顺应秋气的作息与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意思是说,若违逆了秋收之养生之道,那么就会伤及肺气!从而使得肺气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于是冬天就有可能发生飧泄之疾。


最后是“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里说,自然之冬季,乃为“闭藏”!此乃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天寒地冻,万物封藏。对应作息养生,当然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强调的是早睡晚起,等到日光高照时再起床!平时不要轻易地扰动人体阳气以妄事操劳,这样就可以使神志深藏于内而安静自若;同时对于个人之理想与隐私,此时也当严守而不外泄,以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谋定而后动;再就是起居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自身阳气不断地损失……上述即为冬季作息养生之道,当然“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说,如果违逆了冬令的这些作息养生之道,则直接损伤的就是肾气!而肾气一旦损伤,则必会使得肾气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那么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即四肢枯萎,软弱不举的一类疾患。


以上为中医“顺应四时”的作息与养生之道。由此我又多余地联想起现代人名类繁多的所谓科学的养生之道:什么每天的运动量多少卡?什么每天的能量摄入多少焦?什么每天饮食摄入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都各是多少克或是多少毫克、微克……我这里只想请问一句:现实生活中,这些所谓的科学养生之道,有可操作性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