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之说

 tjboyue 2019-05-04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是练好形意拳的基础,既是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的课程。同时,三体势也是形意拳变化的根本,故曰:“万法出于三体势”。那么,到底何为“三体”?作文一篇,略作探讨。
三体,亦名三才或三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名词,由来已久。三才从总体来说,一是指天、地、人,故《三字经》文:“三才者,天、地、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风、火、水,人有三宝:精、气、神。”《易》则进一步阐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是皆一阴一阳,合而成三之妙。”《悟真》篇则曰:“道自虚无一气生,便从一气生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生。”而老子则直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由混沌无极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而三才,三才生万物。
二是指天道、地道、人道,道即其规律、准则。《易·说卦》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宇宙万物总分为“三体”,人体就是其中单独一体。三体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那么,作为人,其三体又是如何呢?
人之三体从宏观方面来说,指形、气、神,“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有生命的人是形、气、神三者共同存活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而把“人”作为宇宙之“一体”,其意念与宇宙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人体头顶百会穴与天合,吸收阳气;脚底涌泉穴与地合,吸收阴气;人生天地间,口鼻呼吸空
气;上下合于关元(丹田),丹田与人合。天地合于人体,阴阳气相交,配合以呼吸之气,是为三体。这就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即“天人相应”。“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始祖”、“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成地,名为二也,上天下地,阴阳相合,而施于人。”人生天地间,秉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能主动利用自然条件,适应自然,参悟天地之道,修身养性,而这也正是把三体势作为形意气功修炼姿势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形意气功的特点。
人之外形也有三体,此三体又谓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总体而言,头为梢节,身与手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单就某节而言,又分为三节,梢节头为天庭、鼻部、地阁三节;中节身躯分为颈部、胸腹部、小腹部(丹田)三节;上肢分为手、肘、肩三节;根节下肢分为足、膝、胯三节。单以手足而论,又可分为三节,手三节为指、掌心、掌根;足三节为趾、足掌、足根。所以,人身总分三节,每节又分三节,三节无处不在。
人有三体,体有三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若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三节之分,关乎劲气发放,其动不外乎起、随、追三字,即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劲气发之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梢节。这样警起四梢,三节一体,不动如山,动如山崩,一动无不动。周身一体,可以随心所欲发放功力。
三节之用在于“远腿近手曲进肘,粘身便用贴身靠”。与敌交手,视距离远近,起足、进手、继进肘,近身便用贴身靠,以根节制敌、肩胯打人,其效必显。对四肢而言,梢节手足又喻为头门,中节肘膝喻为二门,根节肩胯喻为三门。又头门喻为院门,二门喻为家门,三门喻为室门,若要取人,则需登堂入室,仅于“院门”外活动,则难以奏效。故拳家讲:“一门攻,二门沉,三门紧追不放松”、“一门丢,二门攻,二门丢失三门攻”、“头门不动,二门不行,三门取胜。”即必制其上下肢之根节,此为攻法。若于防守,制其头门,对方屈臂进肘,故“接手不如接肘”;但接肘后,对方“吸泄”挪化而用贴身靠,我受害更大,故必制其根节肩胯,使对方难以变招还手,尽可由我发挥。
人之体内也分为三体: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指人体内的脏、腑、皮、经、筋、骨、肉等;液体指体内的精津血液;气体即人之真气。三体的相互消长就构成了事物的生长、发育、死亡,三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三体运动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气功修炼就是把无序的三体运动变得更加有序,使之成为受精神意识控制的统一体,能更好地做到警起四梢,三体合一,“以意领气”,使得“气与力合”。故三体受意识导引程度的高低就反映了气功修炼程度,修炼有素者,能随心所欲运用功力,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