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舌诊的重要性

 思明居士 2019-05-05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看舌苔。“舌诊”是中医经过长期探研所累积下来的宝贵临床经验;在四诊中为“望诊”的一个重要部分。临床上通过对舌的诊断,不但能了解与掌握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确定辨证施治的方针,同时更进一步根据舌苔的变化,判断病情的发展及其预后。

  在整个病情的过程中,舌的变化,反映了疾病的轻重进退,因为舌与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有舌尖主上焦心肺,舌中主中焦脾胃,舌根主下焦肾,舌左边主肝,舌右边主胆之说。中医对舌苔之说,包含着“舌”和“苔”两个方面,舌是指舌的本质,苔是指舌上的一层苔垢。在诊断上是有分别的,但在反映病情的具体情况中,两者各具的重点却是互相印证的。

  舌的病变,随人体体质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一般上体弱的舌薄,体强的舌壮,面白血虚的舌淡,偏枯的舌歪,气血双亏的舌痿。由于这些象征都配合着人体脏腑经络等的变化,因此在临症施治时,舌诊便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有些情况比较特殊的病人,全身不会有十分明显的症状,甚至不表现其他症状或表现得很迟,但在舌上却有着极明显的变化或早已有表现。如一个水湿停聚和津液亏损的病人,在一定的时期,身体表面不一定会明显出现湿润或干燥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就得分辨舌来加以鉴别了:舌面湿润即表示水湿内停,舌面干燥即表示津液减少。又如湿热病,湿伏中焦其人但觉口渴,此渴乃因胃液受湿邪所阻,津不上升以致渴,与胃液不足之口渴大不相同,辨证的关键就在舌:胃液不足之渴,必舌面干燥,湿浊内阻之渴舌苔必腻。又如人体表面按一般正常的诊断,红属阳亢,白则虚寒;但若由于外界气候的影响或精神方面的刺激,肤表同样出现或红或白时,这就产生了临床上往往令人错辨的真寒假热症。然舌的变化是以人体内脏机转为依据,并不受外界的影响,故非真正亢阳,舌亦不红;非真正虚寒,舌亦不白。需服白虎汤者属大热之症,但有些病人由于汗出过多,体表反而没有什么大热,甚至还会有轻微的恶冷现象,此时若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即能确实明辨其舌干燥,则投白虎不疑。小儿出斑,亦往往先在舌上发现斑点。诊舌的重要,不仅有助于诊断辨证,甚且有利于预早施治。

  正常人舌上都布有一层薄苔。苔的形成乃由脾胃之气蒸化体内浊气而成,这好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来自地下的湿浊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苔的病变,随人体机能的反常而表现苔的多少、厚薄、干燥、滑润、粘腻等区别。苔的或多或少均标志着邪正两方面的虚实情况,苔少或无苔,表示里无浊气,或邪未入里,同时也表示脾胃之虚弱。苔的厚薄与邪气的多少成正比,苔厚邪重,反之,邪不重苔不厚。苔的干燥或滑润,明显地表现了热盛阴亏与寒湿内滞的不同。湿浊之痰内蕴,随阳气蒸化上升,形成了粘腻之苔。从苔的消退增长转化可以测知病的发展趋势。藏结为阴寒之邪内结于脏,虚寒已到了极点,若复见舌上苔白而滑,此为虚寒太过,中阳衰绝,故为难治。其他如湿温病见黑苔,此乃热毒炽盛非常,大热大毒耗伤阴津,亦属绝症。红绛之舌,舌面无苔光亮如镜,胃阴已亡,必死无疑。

  舌、苔在临床诊断上,两者各具的要点,必须是互相印证、互相牵制的。诊察一个无病者的舌苔,应该是把舌淡红,苔薄白两个方面配合起来,才可说是正常。如外感风寒,初起舌淡红,苔由薄渐厚,进一步化热,苔由白而转为半黄,热盛入里,则舌红苔黄。又如风热之病,舌边红苔黄,渐化热则成为舌绛苔黑黄。内伤阴虚,舌苔初为淡白,舌薄白苔,渐虚则舌红或绛边白苔。真阴耗亡,舌绛苔黄裂,甚至舌紫瘀黑苔。


  舌苔的病理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但这并非是全面的,因人体的机理病变非常复杂,同样有些局部疾患不表现在舌苔上,或舌苔的表现与病情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如苔厚苔多,本属邪气实之征象,但这种邪气并非就意味着正气已虚,此乃体内浊气过盛,脾胃之阳有力蒸化之故;又舌无苔虽为无邪,但若正气虚耗,不能蒸化浊气上升时,以辨舌苔为正气虚实的标准就无从根据了。又如滑苔亦不一定就是寒湿内聚,往往体内郁热,气液受蒸上升之故。又若胃阳不能蒸化浊气,以致舌苔干燥,则虽燥亦不一定表示体内燥热。


  舌诊的同时,必须配合归纳其他多方面的各部诊断,以符合具体病况在临床上得到全面反映的要求,从而达致更高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