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崔竣豪 2019-05-14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ī)蛇不螫(zhē),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德性深厚之人,就好像刚生下来的小孩,蜂、蝎、蛇这些毒虫都不会去蜇他,猛兽也不回去侵害他,凶恶的鸟不会啄食他。

此章中心词汇为“赤子”,老子在《道德经》前文也多次将修道悟道的最高境界形容为“婴儿最初始的状态”,将有道之士形容为“婴儿”,而此处的“赤子”,并非仅仅是指“婴儿”,而是特指“赤裸裸的婴儿”。可能你会不解,穿了衣服和不穿衣服的“婴儿”,难道代表两种不同的修道境界吗?

其实答案在《德经》开篇就给了我们: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老子看来,上德之人他们的德性就如同“没有穿衣服的婴儿”,他们不避讳、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是最自然、最本真的自己,什么“上德之人”、什么又是“下德之人”,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而“下德之人”他们的德性就如同“穿了衣服的婴儿”,虽然淳朴而又简单,但是他们的内心还留有一丝“挂碍”,这个“挂碍”就是这件名叫“德性”的衣服,他们每天都不自知地将这件衣服展现给他人看,还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上德之人”的最高境界了。

这便是“赤子”和“婴儿”的区别。其次在本章老子还以“赤子”详细论述了“柔弱”的高深和绝妙,敢问世界上真正的强大是什么?真正的强大不是你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力量和权力去征服别人,而是当你面对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时,它却伤不到你,而且你还能同它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慧的人不说话,说话的人就不是有智慧之人。

这里的“”不仅仅是指“说话”,可泛指“表达”。谈到“说话”,这可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宝贵的本能之一,为何老子却不提倡“说话”呢?在老子看来,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盛行“口令言辞”之风的话,那么一般会出现这两种后果:一是空谈误国,二是巧诈盛行。当言语丧失了其最初最本真的“功能”时,也就意味着使用它的人,已经离最初始的自己已经很遥远了。

此句在历史上被很多文人墨客所引用,也有不少的解老者,读到此句认为老子是个“自相矛盾”之人。白居易读完此章就曾调侃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大意是说:“既然说话的人比不上不说话的人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我是听老君说的,如果说老君是个有智慧的人,那怎么还自己留下这五千字的《道德真经》呢?”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住欲望的门径,不露出锋芒,消解纷扰,收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此句分别与前文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以及第四章“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相呼应,论述了有道之士的行为举止,同时也以此来表述“道”的境地。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这种玄同的境界,已经超过了“亲疏”、“利害”、“贵贱”,所以才被认为是天下最珍贵的东西。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为、清静来治国,以诡奇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搅扰人民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此句是老子军事哲学思想的千古名句,被历史上诸多统治者和君王所沿袭,成为历朝历代,军事研究必读之经典。

以正治国,这是老子一贯主张的“无为而治”,统治者要想治理好国家,要顺应三样东西,方能达到无为而治:一是“顺天地”,第七章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二是“顺自然”,第十七章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三是“顺民心”,第四十九章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以奇用兵,对于这一句在学界有很多争议,因为老子在《道经》部分多次提出反对战争的言论,如第三十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无不说明老子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惨痛后果的悲惜之情。但为何此处又谈到了“以诡奇来用兵打战呢?”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老子在《道经》中所讲的战争是论述战争这个“本体”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客观描述战争”,而现在讲的是“”的道理,就是军事上的主张,简单来说是“战争的策略”。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一把刀,永远不杀人,但需要自卫,而不是去伤害别人[1]

以无事取天下,正所谓“没有事情就是最好的事情”,老子向来主张“少私寡欲、清静无为”,一个好的君王,对天下的百姓,不会有太多的严苛杂令,不会像那些有为的君主那样,朝令夕改,法令滋章,这样百姓就会生活的自由而没有束缚,不用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触犯法令,而诚惶诚恐。

所以老子最后总结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人民就可以自我化育;我好静,所以人民就能够自然富足;我无欲,所以人民就可以自然而又淳朴。

纵观此三章,老子分别论述了有道之士的“赤子之心”、“玄同”的境界以及治国用兵之道。老子在第五十五章通过描述“赤子”不被毒虫猛兽袭击,来表达有道之士的高深“德行”;在第五十六章通过描述有道之人的“塞兑闭门”、“挫锐解纷”以及“和光同尘”,来表达“玄同”的高超境界,超越了“亲疏利害”和“贵贱”;第五十七章老子主张“无为”、“好静”、“无事”来治理国家,以“”来运行军事。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老子他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