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故事(1):好孩子的悲惨下场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5-16

智宣子想立一位继承人,在两个儿子之间做了深入比较之后,他选择了智伯。他认为智伯有以下5个优点:

1、长得漂亮,形象好

2、擅长骑射,武艺好

3、多才多艺,气质好

4、能言善辩,口才好

5、刚毅果断,能力强

这些是完全能够胜任领导者的,他找来了大臣商量。智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智伯虽有很多优点,但有一项缺点却很致命,那就是刻薄寡恩,心理阴暗。而这样是很容易招来灾祸的。

智宣子不听。

智伯当了宗族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欺负临班同学”。他首先向韩氏要领土,同意了。又向魏氏提出同样的要求,也同意了。再向赵氏提,没同意。气急之下,率兵攻打赵氏。

赵氏暗中联络韩、魏。提出了联合灭智氏的计划。由于之前都受过智氏的气,所以这个联盟很快结成。

在智氏攻打赵氏的时候,韩、魏两家联手背后偷袭了智氏军队,智氏家族灭亡。可怜的智伯,被赵氏首领赵襄子割下头颅,制成了酒器。

韩、赵、魏三大家族灭了智氏,势力得以迅速壮大,最终又联手瓜分了晋国土地,史称“三家分晋”,这也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正式开始。

智宣子选了一个他认为很理想的接班人,而这位继承者在世人看来也不可谓是不优秀。像智伯身上的优点确实就如同金子一般,总是在那里闪闪发光,撩拨着许多人那颗充满浓浓爱意的心。

其实正是这种爱与放纵,害了这位“优秀”的孩子。

仔细想想,其实这种悲剧在我们身边正在不停地上演。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是“唯分数论”最大行其道无法无天的时期。在那种思维影响下,催生出了许多所谓的“优等班”和“优等生”。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自然就成了老师眼中的“优秀”孩子,其诉求也往往会被最大限度的满足,形成了种种的“小特权”,这种“特权”思想种子一旦根植在孩子内心,是很难消除的。

“特权”有时候就像春药,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学校里的学生时代终会过去,绝大多数人在进入社会后都需要从最底层最基本的事情做起。领导、同事、自己之间,必定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责。如果再拿出“学习优秀”来说事的话,必定贻笑大方了。

曾经有过优越的环境,就会对未来产生过高的期待。当这个期待与现实产生差距的时候,失落、愤懑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我们那些充满醋酸且带有气愤的“他们凭什么高高在上”“我一高材生为什么要干这种小事情”的话,某种意义上不就是对“特权”的抱怨和鄙视吗?而这种抱怨和鄙视下的“特权”则是“优秀”孩子当年心安理得所享受的。

当种子变成大树,就以为着他要么成才要么成为障碍。

于是我们看到了智伯遭到拒绝后的疯狂,看到了许多优秀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种种不适应。这就是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做人要内外兼修。

适当地磨砺一下孩子的内心,免得他长大后遇到真的困难的时候手足无措。

附:通鉴名言

1、“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李克

释义:下级不参与上级决定上级的事,晚辈不掺和长辈的关系,外人不参与讨论亲戚间的事情。少管闲事,做好自己,人其实最难做的就是管好自己。

2、“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尚书》

释义:想打败他,就先放纵他,以让他引起众怒;想得到他的东西,就要先给他点东西。就像钓鱼一样,没有鱼饵是钓不到大鱼的。

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李克

释义:认识一个人要看他平时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好学上进之人还是市井无聊之辈;他有钱之后会做什么,是满足一己私欲还是规划张弛有度;手中掌握权力之后任用什么样的人,是贤良仁士还是贪佞之徒;他遇到困难之后的操守如何,是出卖自身,苟且度日还是坚守良心,逆境行舟;他贫穷潦倒的时候会怎样,是财取之不义还是物得之正途。这就是李克的“识人五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