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章第一篇,孔老师就讲,“斯为美,小大由之”。说到书法里的“小”楷,委实也不“小”,方寸之间,笔墨蓄诸,自有天地。 那些学书多年,有经验的朋友当有体会,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写字往往一味求其大,就喜欢写大字。待上了点年纪,世间沧桑风雨淋遍,一切心气渐和之际,可能不自觉提笔就是小楷。这在过去,说的风雅,是大字直抒胸臆,小字明月清风。 我们的书圣王羲之大佬,名门公子哥,曾也是盛气之人,动不动就是“仰观宇宙之大”,虽无书展可显摆,那也是爱搞大字的。《圣教序》开篇第一字就是“大”字,冥冥中大抵若合符节。后来的孙过庭老师,《书谱》里还爆料说,“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干嘛题壁,按王季迁的闲聊,是彼时没有大纸,只能在粉壁上过过手瘾。 可是,王老师等到了晚年,体弱多病,心神已安,笔尖就多游弋在小楷。他给后世留下的精品,就没有大字,可知最后一副墨迹《孝女曹娥碑》,就是小楷精品。所以,小楷的难度根本不低于大楷的要求,是可以想见的。 小楷,指甲盖般大小,在有功夫的人手中,实书艺之玄牝之门,是可以缩放自如,变幻无端的。而我们学书,也要尽可能掌握其规律吧。 学习小楷,和其它所有书体一样,首先要面临的,应该还是书帖如何择取的问题。看历来书法史,就前人的经验而论,他们学小楷,一般有两个路径,并由此大体奠定规模堂庑。 《孝女曹娥碑》.“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八种”,翁万戈旧藏 其一种,是“由近及远”。也就是说,取你现实生活世界中,年代较近的小楷名家学起,拾阶而上。这般的用意在哪里呢,推想其因,总的来说,一则,近人是你比较亲切熟悉的,会更有兴趣去学——这与旧时人学写文章的道理近似,比如民国时期的钱基博、张舜徽等学苑大师,虽然对桐城门派有看法,可是劝子弟学写文章,还是会告诫他们从姚鼐这些人用功起步较合适。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考量再于说,近代人书帖流传较广,便于得到,也更便于临摹揣度,对于洞察他们的笔墨奥义,可以更加便利。我们也看到,以此种方法入门并最终成家者,实代不鲜见,更不乏其俦。晋代二王父子、宋四家、清人刘翁梁王等诸大佬,都是由此进阶的。前人之经验,也可证实此法未必不是良法吧。 台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纵 23.2、横 28.4cm 我们熟知的文征明大师,以小楷卓绝百代,可看他集子,他就是从学赵起步,进而临欧,中年后专力在《黄庭经》等,最后方荟萃集长,挺然一代宗师的。 还有一种“套路”,自然是“取法乎上”的倡导应和,自上而下,一开始就从二王等书史上的小楷最高峰入手,基础打牢后,再选取唐宋元明清名家小楷“调剂”。 赵孟頫像 这种路径的好处自不待言,它可以“先入为主”不被后之俗字污染牵制,也可以跳脱流行时风的习气和框架,起初就得到古人的结体和用笔之道,最终杂汇各家面目,自立门户。 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松雪先生,他当初学小楷,本身是有宋宗室的“家法”可直接上手的,但是他志气大,不愿意被祖宗们牢笼,径法二王,遍习隶篆等体,后来再返归前代精髓,终成小楷大家。这些历程,在他的文集一些议论和书信中也是透露出信息的。 所以,学习小楷,在选帖上首先就需要有所考量,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标设。我自己的看法,从《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入手可能更好些吧,毕竟它们都是过去人公认的小楷最佳临习范本。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笔法精工扎实,意韵虚和婉丽,不可多得 “由近及远”,设想虽好,但真的容易染上习气,如影随形,戒都戒不掉。 其次,我们应格外注意的,可能在于需要特别研究下小楷的步骤、章法、用笔等规律及细节问题吧。 大笔写小字,对初学者来说,可断言就是乱忽悠 就步骤而言,从前人经验论述看,意见则是相对比较一致的,应该基本不存异议:即连小楷,不宜初学书法就入手,理当先学稳中楷,待学有深入后,再料理此“方寸”之功不迟。奥秘在哪里呢,我的理解,核心当在于讲,书法这门道,只有等到你有较不错的中楷基础后,你的指、腕才能有劲,笔杆才能真的握得紧,才可以在精细的运笔中,心手相应。 因为,小楷论其审美实质,最忌讳的,本就是漂忽孱弱,仿佛一排东倒西歪的小矮人一般,如此形样会显得极丑,是以需有比较好的运笔与间架结构基本功奠定,才不会把写出来的汉字整容成奄奄垂死的武大郎。 王献之《洛神赋》局部.结体疏密有致、舒展合轨,行笔遒媚婉然、大方典雅,向称“小楷极则 就章法而言,小楷的形式是有点特别的。我们练习书法的都晓得,大楷结构章法要点,在愚“紧咬不漏,插针为难”,可是小楷却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理应讲究的秘诀,是“舒展开疏,间可跑马”,可谓别流异趣。 道理在哪里,从美学理论上推究,就是说小楷本身,所要讲究的就是自然工整的综合美感,所谓“十年平头,十年平脚”即是,加上本身它“场地”就窄小,字体又都往往只有几毫米,还不如小拇指的指甲盖有空间,它极易在视觉上予人以一种压迫感。一旦不得法,就会拘谨过甚,缩成一团,犹如一堆“乌合之众”,挤在一块张皇失措,瞪眼不知所谓。 近人翁同龢小楷。朴厚守中,庙堂气象,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显然,其章法布局显然就是助力 这些层面,当是在学习小楷时,即便只是再思想上,都是需要力戒的吧。 所以呢,小楷是最讲求平正工整,可又非一味地刻意地端正匀称,它最好要注重在章法上舒展疏朗,避开呆滞之弊,整出气势与神韵来。 民国人喜欢讲,“大字当作小字写,小字应作大字写”,无事多体味,也会品出些许端倪来吧。 这个藏理,细想倒也与如今的姑娘们穿衣原理都有点类似呢:穿紧身衣,固然最有利于凸显你婀娜多姿的好身材,但若你忘记了优缺搭配,松弛有致,只怕会适得其反吧,反倒让人看了感觉恶俗呢! 这些点面,要我这粗人再说的更粗俗一点,就是说,天下的所有美往往都美的各有特色,可是世间全部的丑,几乎都丑的道理一致。想明白这一处,我充大觉得,无论是练小楷,还是穿衣打扮,迹都殊途同归,其理其方可以思过半矣。 晚,闲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