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中下三焦分治,赶走体内的寒湿

 梅香斋21 2019-05-20

悦读中医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 编 导 读

“病多寒湿,法当温化”,前几日的推文中为大家讲述了经方高手赵亮老师治疗寒湿病证所总结出来的治疗大法。临床具体应用时,当以“温”为基础,上中下三焦分治,治法各不相同。赶走寒湿,看温化之法显奇效。

1.上焦寒湿证——温肺化饮

临床表现: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白或干咳无痰,喉中哮鸣有声或气喘。舌淡嫩或胖,苔白腻或水滑,脉沉弦或紧,寸浮。

病机:外寒内饮。

治则:温肺化饮兼解表。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具体药物: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五味子15g,干姜10g,细辛5g,半夏20g,炙甘草10g,紫菀15g,款冬花15g

煮法: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煎,汤成温服。

加减:伴颈部僵硬不舒、恶寒甚者,加葛根;

伴咳嗽、咽痒甚者,合半夏厚朴汤;

伴口干咽痛者,加桔梗、生石膏。

2.中焦寒湿证——温中燥湿

临床表现:腹部胀满疼痛,喜温喜按,呕吐,纳差,小便调,大便稀烂,倦怠少气,四肢不温。舌淡嫩或胖,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弱。

病机:脾胃虚寒夹湿。

治则:温中燥湿兼止泻。

方药:理中汤加减。

具体药物:党参20g,苍术15g,茯苓30g,白芍15g,干姜10g,木香15g,砂仁10g,炙甘草10g,陈皮15g,防风15g

煮法:以水三碗,煮取一碗,汤成温服。

加减:伴口干而小便不黄者,加葛根;

伴恶风汗出者,加桂枝;

伴蜷卧沉重,利不止者,加附子。

3.下焦寒湿证——温阳利水

临床表现: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治则: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

具体药物:红参10g,苍术15g,茯苓30g,白芍15g,生姜5片,防己15g,当归15g,制附子10g(先煎),川芎15g,泽泻30g

煮法:以水三碗,煮取一碗,汤成温服。

加减: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

下焦阳虚而下利甚者,去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

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可更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

(注:方中白芍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上中下三焦分治,简单明了,温化治法原来是这样应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