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器物大乾坤—玉勒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5-22

玉者

石之美也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探讨研究古玉文化

身上的佩挂
或悬于颈
或系于腰
是古人重要的装饰
不同质地、不同形制的佩饰
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勒子,古老读音为lēizi,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即“勒玉”。勒子的原型初始并非玉石玛瑙,而是结绳后的绳子于生产劳动中的应用附件,即是将兽皮包卷绳上两端用细绳系紧,成为提握功能,后来才发展为更加耐用的石玉材料,直至成为饰品。

有种说法认为,琮是勒子的放大,或勒子是琮的缩小,但从考古发现来看,玉勒子与琮常是同地出土,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仿的问题。用作礼器的,形体须大方显威严,称琮;用作佩饰的,形体要小才方便,称勒子。


据资料显示,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饰,一般中间有通天孔,多属单独佩戴使用。从红山、良绪文化一直到明清时期,玉勒子都在加工制造,形成了一个器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勒子系列。


玉勒子一般有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束腰形、腰鼓形、方柱形、扁方柱形、三角柱形、六角柱形等。勒子早期以素面为主,后出现各种纹饰.常见的有兽面纹、线形纹、谷纹、勾连谷纹、云纹、勾连云纹、龙纹、凤纹、文字等勒子常见有平面线刻、曲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等。


新石器时代玉勒

勒类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其形制、用法不一。有一些较短,成组串联作为颈饰,有一些制造得粗大厚重,可能是坠饰或嵌件。

浙江余杭星桥横山2号墓出土 良渚玉勒

良渚文化遗址中有许多柱形玉器,其中有一些柱状的小琮,孔较粗,外表饰神人兽面纹,有人称这种小琮为勒。总之,在新石器时代,勒类器已被广泛使用。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 良渚琮形玉勒


商代玉勒

商代玉器中,出现了一种喇叭形的柱状器,器的一端向外翻撇而成喇叭口,口部孔较大,与柱中心通孔直接相连,这种玉器也被称为玉勒。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 商代玉勒

商代的玉勒,其口部光滑圆润,似经绳磨,孔贯通于两端,不甚直,孔径有变化。商代玉勒所用之玉多为新疆和田玉,一些器物上带有水银沁或血沁。据分析,这类所谓血沁主要是由于铁锈侵蚀而造成的,而商代墓中难有铁器,因而传世的商代玉勒上的铁锈沁可能为后人所染。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 商代玉勒

商代有一些玉勒制造得相当精致。器上有用挤压法雕出的兽面纹或整体兽形纹,工艺精湛,美轮美奂。

西周玉勒

西周时期的玉勒都两种,一种为喇叭口形,一种为扁柱形,龙纹是常见的装饰纹饰之一。

山西博物院 西周玉勒

西周扁柱形玉勒的外表常以阴刻斜线缠绕为界,有的四周边缘雕出齿牙饰,界内以双阴线琢侧面龙头及弧线几何纹组合的象征性龙身,线条优美流畅,极富西周玉器之特点。

春秋战国玉勒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勒有圆柱状、圆筒状和扁方形等样式。圆柱形的较为粗大,外侧和顶部常刻有纹饰,中心的孔细而长,贯于两端。圆筒状的较为细小,孔粗而壁薄,表面常饰有纹饰。扁方形的玉勒,形状有许多变化,有的中部宽而两端窄,有的两侧有排列整齐的凸齿,有的外表有分节。这类玉勒可用于佩饰,是成组玉佩的组成部分。

通安严山王陵出土 春秋玉勒

春秋时期的玉勒的纹饰有双阴线蟠虺纹、阴线兽面纹、凸雕蚕纹等,战国玉勒纹饰与春秋玉勒类似,常饰有谷纹、蚕纹、勾云纹等。

中山国3号墓出土 战国玉勒

汉代玉勒

汉代玉勒是用于穿系玉佩的配饰件,规格比较小,战汉时期出现的高浮雕、镂空雕等集多种工艺于一身的玉勒,型制丰富、雕琢纹饰精美、具较高的工艺艺术价值。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 战汉玉勒

玉勒子的寓意,曾有人这么描述过玉勒子,颇具趣味:玉勒子谐音“遇乐子”,人生在世,除了事业努力外,闲暇之余也要谋求精神上的慰借,人人各投其所爱,玉勒子便成了引喻的吉祥配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