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云 《孟子》开讲45天。 上高中的女儿每晚回来我都要抱一会,抱一下,抱一回。啥也不说,就是抱抱。说啥都行,就是抱抱。 我的场景大多是写作站起身来,或是练书法放下毛笔,张开怀抱,等他来投。语言从“爸爸抱抱”改成了“抱抱爸爸”。 这一抱有3个信息: 1、家里有一双敞开的怀抱,无论何时,等你回家。 2、拥抱你的人很敬业,每天马不停歇,不舍昼夜,希望你也像他一样。 3、家里的这个老男人很需要你拥抱,记得对他关爱、关心和关注。 与每周回来的儿子也要拥抱一把,这小子比我高出一头了。但也要让他感受到我的温存,也正好感受他强劲(jing)的力量。拥抱是一种语言,意思是我爱你,我等你,我需要你,我感谢你。 教育没那么复杂,只是把爱给对方,把期盼给对方,把感恩给对方。这一抱,尽化柔情,父子同心,天人合一,荣辱与共。 你抱,或者不抱,我就在家里,不急不躁。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家里,等你拥抱。你忙,或者不忙,我就在家里,有空就抱。 我在想,将近50岁的我,回到家里还能听到老父亲“抱抱爸爸”“爸爸抱抱”,该多么幸福。但他老人家已经糊涂几年了。即便没糊涂时候,这种“抱一抱”的要求也是破天荒的,自从有记忆后从来没有。没有就是没有,没啥理由。不用,不敢,不必。反正就是没有。 不能埋怨父亲失职,因为他没意识。非但不抱,连句语重心长、平心静气的话也没有,有时严厉,有时警告,有时唠叨,有时愤怒。如今糊涂了,只是笑。实际,是我这做儿子的失职,他不抱你,你去抱他呗? 我没当父亲的时候不懂,当了父亲没读国学也不懂,读了国学没研究家风还不懂。中国人讲究鞠躬。鞠躬是礼,拥抱是情。与家人,我们差个拥抱。这周回家抱抱父亲。 陪伴即教育。不只是陪孩子玩,还要陪他读书,陪他锻炼,陪他塑造人格。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把自己塑造成那个人的样子。 你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却呵斥孩子“赶紧写作业切!”这不是陪伴,这是带坏。他一定会长成你的样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父母带坏的。 你们夫妻之间争吵、怒骂、摔东西,还互相指责,却跟孩子说“没你事,写你的作业!”这不是陪伴,这是邪恶。他一定会长成你的样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是被父母陷害的。 或者你很忙,没空回家,把照顾孩子的任务交给家里老人,即便交给妻子,这孩子会缺乏自信,表现软弱,还有可能偏激,有一身的毛病和习气。没有一个孩子的缺点不是被父母当作礼物给予的。 每个当父母的都知道这个理儿,说我慢慢改...... 慢慢改就是不想改,就是现在还没空改,还没有意识到作为父母为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有人反驳,你也要容我时间呀,明天就改还不行,忙完这一阵就改还不行? 孟子问您,现在有一个人每天都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告诫说“你这可不是君子之道呀?”那人却说“那我就少偷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原文: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这里的攘,用为窃取、偷盗之意。 是呀,既然知道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为什么不现在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天,等到下回呢? 我当然理解你确实很忙,但电话沟通、微信交流、视频问候不可以吗,每天,每周,每月给孩子写封信不可以吗,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不可以吗,通话中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共鸣,少一点嘱托和命令吧可以吗? 别拖辞了。从那个你欠他很久的拥抱开始吧! 今天的原文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