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半路遇到我的,之前遇到我的,最新遇到我的,喜欢知识卡片,想要做这种笔记尝试做知识整理的小伙伴写一篇关于知识卡片的普及文章。 我会从以下3点来讲述我践行了2年的知识卡片。 ![]() image.png 知识卡片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好好看下知识卡片到底是什么? 定义一:站在个人学习角度来说,知识卡片,是一种对知识进行拆解、理解、记忆,帮助大家对知识进行更好的融合、应用的学习笔记方法。 定义二:站在知识传播角度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碎片学习时代,为提高个人和用户对优质内容的吸收和学习效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可视化的一种学习和表达方式。(参考笔记侠文龙) 知识卡片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他具体有什么功能 在知识卡片的定义一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学习方法术的五个步骤:
那么这五个步骤对应的有不同的功能整合如下3个功能(组块指单个知识点):
image.png 知识卡片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逻辑 最后,我们来思考知识卡片行之有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 ****必要难度 如果知识你存入的时候容易,那么你要调用这个知识的时候就会不容易,因为只是过眼的知识,会很快流失掉,而过脑的知识,会比较容易锁住。 怎么将知识过脑,就是让自己比较吃力的输入,吃力的输入,让自己对知识记忆的越牢,不容易流失,后面提取出来也快。 做一张知识卡片就是在提高你的存入难度,因为你要将知识进行结构化、视觉化的呈现在你的面前。 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每次做完一张卡片之后,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刚刚做的知识卡片的的布局排版和知识点的排布,这有点像记忆宫殿,我通过回顾知识的形状,再回顾每个形状周边的细节。 我们的大脑在无形中,反刍刚刚学习的知识,加强知识的记忆。 关于大脑对知识的反刍,也可以给我们另外一个启发: 不要一次性做太多,刚开始,每天做一张知识卡片,每天践行一点点,每次回顾一个知识点,对于帮助大脑对知识的吸收和记忆也是有好处的。 2、 知识阻碍 提高了摄入难度,然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就更深,提取更容易提取,但是如果想要知识在头脑的稳定性更强不容易遗忘,那就要充分的提取、流动起来。 那么如何让知识流动起来,跟其他知识形成交互联想,变成网状的,才不容易丢失呢。 化被动的学习,输入,为主动的联想记忆。 而单个的知识点,更容易帮助我们进行联想和消化。 把任何你学习的内容拆解成若干个单一的知识点,然后主动的去把这个知识点跟我们过往的经历或者知识进行联想,形成交互,就可以盘活原来旧的知识,巩固新的知识。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我用到了好几个知识点,都是我之前在其他渠道看到的,听到的,这几个知识点流动起来了,成为了一个网状,包围“知识卡片”这张名词存在,所以我每次和大家聊到知识卡片,都永久不会忘记这几个知识点。 3、 ****大脑的偏好性 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的。了解我们大脑的偏好性,再来制定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 那么大脑有哪些偏好性呢? 1、大脑喜欢有颜色的东西 2、大脑喜欢结构化的东西 3、大脑喜欢图像化的东西 4、大脑喜欢简洁化的东西 5、大脑喜欢问问题 从上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在不断的尝试用图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洞壁穴画,楔形文字,象形字….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文字。 在大脑的意识中,其实没有文字的概念,我们一个文字在大脑中其实也是一个图像化的存在,所以,把文字变成图像化的东西,是有助于我们大脑的记忆的。 况且大脑处理视觉信息要比文字信息快60000倍。 另外,大脑还喜欢简洁化和结构化,有色彩的东西,所以尽量让你的卡片图像化、简洁化、结构化,美观度高。 4、 ****兴趣金字塔 有一个模型叫兴趣金字塔。最底层的东西往往是最牢固可靠的。 兴趣金字塔的底层就是感官兴趣,通过视、听等方式让你产生好奇、兴奋,觉得好玩,然后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进一层产生想要变成职业的冲动,产生职业兴趣。 这一点在吸粉这块,发挥了很大的价值。 大家要是看到群里有小伙伴发了一张漂亮的笔记,马上就有一种去勾搭的心动,于是,噌噌噌的经常有人来加好友,想学习如何制作这么漂亮的学习笔记。 于是有人就利用这点,就知识卡片和思维导图开了训练营,把吸粉作为宣传的亮点。 从这个现象来看,我们从感官兴趣产生学习兴趣,但是如果真正的学习知识卡片,其实不仅仅只是教学如何制作,而应该放在个人知识整理系统里去思考,知识卡片是怎么应用的,在每个环节起了怎样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么,知识卡片首先激起了自己学知识卡片的感官兴趣,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去实践做卡片,那么也让被动学习变成了一件主动学习的事情,在行动中巩固了我们的知识。 放在知识传播上来说,为了更多的去调动别人的感官兴趣,除了结构化、视觉化、我们可以去研究卡片的配色、排版,整齐。 ** 5****、 ****碎片学习** 且在信息爆炸时代,碎片学习时代,我们面对信息洪流往往无从选择。 大脑具有惰性,三五分钟的时间,大脑会喜欢选择一些轻量化的东西,看起来可以秒懂的东西。比如: 我们看到一篇很长的文章,或者很长的图,我们看到题目或者大概内容,就会判断值不值得深读; 如果值得,我们就会先保存起来,收藏到印象笔记,深度阅读,不值得就直接忽略掉。 如果我们在碎片时间的注意力只有几十秒或者1分钟,那我们可以把知识轻量化,胶囊化,知识即看即时吸收。 彭小六老师在《洋葱阅读法》中谈到,碎片学习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的理解和吸收碎片化的内容。 那么碎片化的内容,用卡片形式来承载最好不过。 碎片时间,我们去吸收一个概念、一个金句、一个模型,概念卡、金句卡、模型卡是在碎片时间用来做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最好不过。 image 最后总结 1、****从如何让知识卡片更好的帮助自己学习来看 我们理解了必要难度这个知识点,就会知道,不管卡片好不好看,只要我们下功夫去把知识视觉化、图像化,这个过程就是提高了我们的摄入难度,记忆就更持久。 我们理解了知识阻碍这个知识点,就会下意识的把每一张的知识卡片和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变成一张稳定的知识晶体网,锁住碎片知识,不容易遗忘了。 2、从如何让知识更好的传播,让用户更好的吸收来看 我们理解了大脑的偏好性,就会知道,卡片要尽可能的简洁化、结构化、图像化 我们理解了兴趣金字塔这个思维模型,就知道卡片也要讲究美观,配色和谐,排版整齐,字体大小合适。 我们理解了碎片学习,就会知道,轻量化的卡片更能吸引人,适合我们学习。 记住 任何一种方法,自己用踏实了,形成了道法术的闭环,才能更有说服力。 先让卡片为自己所用,先不要管卡片好不好看,尽量去图像化、结构化、简洁化就对了。 再让卡片为别人所用,在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基础上,站在用户角度去优化卡片。 在让卡片为自己作用和让卡片为别人所用之间,需要做的事情:
关于结构化,小小sha之前整理了30个知识晶体, 关于知识卡片模版,小小sha之前也整理了24个知识卡片模板, 后台回复小小sha ,添加微信,备注:小小sha -知识晶体/卡片模板 ,进“导图+卡片“群,并获取知识晶体+模板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