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史话之瓦格布拉迪婆罗摩笈多

 金色年华554 2019-05-25

在阿耶波多之后,有个来自乌贾因的人,又将负数乘法的概念引入到了数学之中,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婆罗摩笈多。

数学史话之瓦格布拉迪婆罗摩笈多

婆罗摩笈多

婆罗摩笈多大约于598年出生在印多尔之北的乌贾因,他的原籍可能是现在巴基斯坦的信德。他的名字婆罗摩笈多的梵文是:Brahmagupta,其中Brahma是婆罗门教、印度教信奉的创造之神,汉语的意思是"梵天",与湿婆、毗湿奴合称三大神。不过他名字的后半部分"gupta"显示他可能来自"吠舍"阶层,也就是平民阶层。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们都知道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已经官方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种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还存在于观念之中。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四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第一等级,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刹帝利是第二等级,主要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享受世俗的特权,保卫婆罗门;吠舍是第三等级,主要是由普通雅利安人组成,在政治上是没有特权的,需要以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的人,所以他们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商业;首陀罗是第四等级,是被征服的绝大多数的土著人,非雅利安人,他们主要从事一些仆役类的低贱职业。在此之外,还有一个第五种姓或者说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又叫"达利特",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也最受歧视。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种歧视有多严重:如果一个"不可接触者"走在路上,看到对面有个高种姓的人走过来,他是需要躲起来不能让对方看到的,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会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数学史话之瓦格布拉迪婆罗摩笈多

种姓制度的解释

婆罗摩笈多就是属于"吠舍"阶层的,他一生都在乌贾因工作,主要从事天文学和数学,当时的乌贾因是印度数学和天文学的三大中心之一。婆罗摩笈多在30岁左右的时候完成了《婆罗摩修正体系》一书,这本书正是对印度古老的天文著作《婆罗摩悉檀多》的引用和修正。

在《婆罗摩修正体系》中有两章专门讨论了数学,其中第12章为《算术讲义》,第18章为《不定方程讲义》。在《算术讲义》中,婆罗摩笈多提到了负数、零和未知数符号的概念。他明确指出:正数乘负数得负数,负数乘负数得正数。婆罗摩笈多之前,包括希腊的丢番图和中国的《九章算术》中都提到过负数的计算,但是都只限于加减法,而婆罗摩笈多则给出了负数与正数的乘除法则,这在数学思想上是一个大的突破。他还使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这也是比丢番图要先进的地方。不过他给出了0的算法,比如他认为0/0=0,a/0是一个分数,这个思想是不正确的。

婆罗摩笈多在《不定方程讲义》中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予了形如"Nx^2+1=y^2"的不定方程正整数解的一个方法。X^2-Ny^2=1或者Nx^2+1=y^2型的方程被称为"佩尔方程",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就如同"阿拉伯数"一样。佩尔对此类方程并无研究,只不过是欧拉在一篇文章中不知道因为什么把它称为"佩尔方程",于是这个名称就延续下来了。实际上费马倒是曾经研究过这类方程。不定方程后来成为印度数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还给予了一个专门的名称:瓦格布拉迪。婆罗摩笈多给出的解此类不定方程的方法被称为"婆罗摩笈多引理",后来被欧拉重新发现。

婆罗摩笈多在67岁的时候,还写了一本关于天文学的著作《肯德卡迪亚格》,在书中,他利用二次内插法计算出了每隔15°的正弦值。一般来说插值法的公式要归功于牛顿,在他的《原理》一书中就用到了插值法,但很明显牛顿不是第一个用插值法的人。婆罗摩笈多就多次用到了插值法,而在他之前,中国的刘焯在《皇极历》中就已经用到了二次插值法。这是已知的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使用二次插值法的记录。

婆罗摩笈多另一个贡献是给出了勾股数的通解公式,其实也是从上面的不定方程来的,他得出了勾股数的全部解。另外他还给出了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婆罗摩笈多在几何学上的成就是给出了"婆罗摩笈多定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证明一下。

数学史话之瓦格布拉迪婆罗摩笈多

婆罗摩笈多定理

婆罗摩笈多定理: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则垂直于一边且过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分对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