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敬爱的大师——施洛斯

 帝子飞618 2019-05-26

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

524日,中基协注销20家异常经营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包括最牛私募——“创势翔”。

黄平高中开始炒股,30岁实现财务自由后,他开始过'退休'生活,在游山玩水时突“受启发”,于2009年年底成立了创势翔。

2013年至2015年的牛市,迎来了最适合黄平投资风格的市场环境——小盘股炒作。在这期间,黄平创造了私募首个两连冠的神话。

2013年,黄平旗下'创势翔1'125.55%的收益率问鼎年度私募冠军宝座,而徐翔的'泽熙3'收益为90.22%,排名第四。

2014年,该产品再度以300.80%的超高收益成功卫冕,成就私募行业首个两连冠,创造了历史。

好景不长,2016年,创势翔便因踩雷欣泰电气巨亏2个亿,随后销声匿迹。

昔日私募冠军创势翔将正式从江湖消失。

第二个:

关于一个只做黄金的老头——彼得.帕尔米多。 大多数人,包括巴菲特都不喜欢黄金,因为不能升值,保值对于投资没有吸引力。他同样利用自己模型,在股市中赚够了自己养老钱后,创立了太阳谷黄金公司。

他开始偏执的研究和投资黄金,建立了4人的研究团队,成为了当时全球有名的黄金分析师。

但是,黄金是个很无聊的投资,因为标的就一个,而且长期的波动远没有股票和研究公司这么有趣。

成功,需要偏执。但偏执之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一个偏执风格的人,会遇到一个问题:

在一个周期性熊市中,再好的专业研究和精确的模型也无用武之地!

所以,一个真正的信徒必须能够在投资的荒原上忍受漫长的凄风苦雨,当他们的投资风格受挫、饱受讥嘲之时,他们要敢于放逐自我,孤独求索。

有些偏执,最后取得了人们眼中的成功,比如巴菲特,索罗斯。

有些偏执,最后成了遗憾和教训,比如创势翔。

有些偏执,人们永远无法理解,比如只做黄金的老头——彼得帕尔米多。

在价值投资门派中,也有这样的偏执狂,并且给我们验证能够取得成功的路径。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以为偏执狂——施洛斯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原汁原味的价值投资,不是好公司优先,而是低估值第一。借着上一篇的思路,和大家继续分享标准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大师——施洛斯。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施洛斯也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给他打过工,施洛斯也是他公司的分析员。

1955年,格雷厄姆解散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施洛斯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就他一个人 。他的儿子埃德温,于1973年加入该公司,就父子两管一个公司,规模在400万美元。

在替合伙人管钱接近50年的岁月中,施洛斯的年复合回报率高达16%,这是扣除了全部费用的结果(还原后预计在23%左右),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只有10%

换句话说,施洛斯的投资期间累计回报率为1240倍。做过投资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绩,所以,巴菲特后来会称他为“超级投资者”。(他是唯一可以时间 复利,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人)

我个人非常喜欢施洛斯,一方面他证明了2个人也可以做出全球最优秀的业绩。

另外就是他“捡垃圾”的投资思路。就是我听锋观潮中反复讲的——买资产。

施洛斯没有出过书,也很少接受采访,所以市面上没有专门研究他投资细节的。

但还是有好心人,自己整理了施洛斯所能收集到的访谈,然后自己翻译,做成了一本书《沃尔特·施洛斯 (Walter Schloss) 资料集》

 我自己呢,没有买过这本书,但收集了很多网友们的读后感和资料分享

他的主要思想是:别人不要的破烂,也能够赚钱。——粉丝称之为“捡烟屁股”。

利用PB为主的资产投资思路,去寻找绝对便宜的股票,然后等待他上涨,最后卖出。再找下一个“破烂”。

他在早期,只寻找“价格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这种股票极其安全,几乎等于工厂和设备都是白送的。

他之所以不愿意像巴菲特那样找好公司:

  1. 盈利总是不稳定的,自己不安心。

  2. 盈利无法预测,自己能力不够。

当然,买破烂也是有风险的,差的股票可能还会跌很多,所以它采用了极其分散的投资方式,持有100个股票。(100个是因为有些票长期没涨,就拿着,不断买进新的股票)

他希望买进破烂后,公司盈利改善、并购、公司自己回购,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当然也可以牛市带动。

他也喜欢盈利能力好的股票,但这样的股票往往估值高,一旦成长停滞,再杀估值,损失就很大。

以资产作为衡量标准,可以避免过大的损失,或者一去不回的损失。

而以盈利作为标准,往往时刻关注盈利情况,会被盈利牵着鼻子走,毕竟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很大。

择时,也不是他喜欢的方式。

施洛斯讲了一个故事:有人在高尔夫球场上,某人跟巴菲特赌,10洞里,只要巴菲特能打出一个一杆进洞,就输给他1万美元。打不进,巴菲特输10美元。

但巴菲特拒绝了。为什么这么好的生意不做? 他说“小事不遵守纪律,大事也不会遵守”。

施洛斯就是不停翻找垃圾堆的偏执狂,一个和巴菲特一样严苛遵守投资纪律的人。

做这样的风格,很寂寞,和那位黄金大叔一样。 2个人经营公司,没人说话,更没人喜欢这样的风格。

这样的投资风格,其实是个悲观主义的,总担心未来会不好,所以尽量买安全的。

巴菲特是乐观主义,认为未来会发展,总会有盈利更好的公司。

施洛斯不愿和管理层交流,是因为他们会影响他的判断,而且往往都是美好的蓝图。巴菲特的分析能力非常强,他能够看出管理层话中的真假。

施洛斯常年接近满仓,他认为持有股票比现金更安心。他努力寻找股价是净资产一半的公司,没有就略微降低要求。最起码,股价要低于净资产。

他认为,很多人大亏之后,才会重视资产。他们不会在业绩增长时重视净资产。

他说自己的问题是:往往买的太快,等股价更低时,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购买。

我们对于他的思想,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抄。

市场和时代都在变,80年代后,低于净资产的股票,公司质地远不及过去了。他2012年去世了,我想现在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真正远低于净资产的公司越来越少。

他用的pb低就买入,也并非那么简单,pb确实是现有的资产,这个值低就表明泡沫小,以面粉的价格买到了面包。

但面粉长期不用也会坏掉,到时候公司更不值钱了。所以,他也要求负债率低,存货低,管理层不是骗子。

我们看待任何东西,都要全面的,正反去看。我提出的“不死鸟”的说法,便宜但不能死,也是长期时间后,根据A股特性而思考出来的。

比如银行股,PB<1死不掉,你可以长期持有。当然,还要估值和股价,最好都是出于历史低位。

施洛斯平均持股的时间是4年,他只负责买入股票,股价到了他可以接受的水平,他就卖掉换新的。

所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买股票要像买菜一样,而不能像买香水。

买资产,核心要了解资产只多少钱。他认为买入还是容易的,卖出是最难的。 这也是我认可的观点,买入相对容易,所以把容易的事做做好。

他喜欢在行业最悲观的时候买入便宜货,他分散投资,不喜欢做空,常年满仓。

他认为,投资的前十年,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这句话值得A股散户同志们好好思考。我们多少人做了十年,有多少是职业思考的十年?

当然,这种投资方法,会错过很多牛股,赚不了大钱。所以需要偏执的性格,不然必定受不了外界的诱惑。

如果我们用更科学的眼光来看施洛斯的投资,可以这么形容——困境反转投资。

他不但买入打折的价格,而且在持股等待股价修复的过程中,享受分红。

他希望找“每年股息5%,并且未来股价有翻倍空间的,不管多久”。看到这句话,让我异常激动。

我在实战体系的课程中,不也讲了这个思路吗?

当然,这样的思路放在这套课里,真是大材小用,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下图)

我自己也是从巴菲特启蒙,接受了价值股,成长股的熏陶。但不知不觉自己的风格定在了买资产的角度。也许是保守,也许是悲观,也许通过十多年找到了性格中的真实风格。

施洛斯的公司,就像杂货铺。不断低价进货,尽量在4年内趁着价格合适卖掉货。就这么不断的低买高卖,补充货物。

更妙的是,比起杂货铺,他在等待时还有分红,而库存也不会过期。

但我们也不要只看到他的思想,寻找低估品种时,他会看年报,研报,公告,不断追问自己,股价为什么跌这么多,他值多少钱,安全吗,会完蛋吗,包含商誉存货吗,有现金流和利润足够活下去吗,行业水平如何,竞争对手会消灭它吗。。。。。。。。

他说,自己没有能力去研究未来,他的能力只能研究当下是否价格低于资产。别人怎么做我不管,我还是按照老的一套来

如今的市场,我们学习施洛斯的投资方法,是否还行得通?是否需要调整一下?

我认为,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自己的体系,并且专注去做好。

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不同的,大师们用一生给我们走出了可借鉴的思路。

最后,我给大家再讲个故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

轮扁上堂问桓公:“请教大人:大人所读的是什么人的言论?”

桓公说:“圣人的言论。”

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

桓公说:“已经死了。”

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

轮扁说:“我做轮子,下手慢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快不慢,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有口也说不出,但是这中间是有奥妙技术的。

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岁了还在做轮子。

古人与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傅佩荣译解庄子·天道·第十段》

上面这段对话,并非是贬低学习的作用,而是告诉人们不可迷信于书本。所谓“去其糟粕而得其精华”,指的是通过书本的学习后,在实践中去领会真正的精髓。

一个偏执风格的人,会遇到:在一个周期性熊市中,再好的专业研究和精确的模型也无用武之地!

所以,一个真正的信徒必须能够在投资的荒原上忍受漫长的凄风苦雨,当他们的投资风格受挫、饱受讥嘲之时,他们要敢于放逐自我,孤独求索。

大师们的真正精髓,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获得。

知行合一,到事上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