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冤不冤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袁崇焕错没错却是个清晰明了的问题。 咱们不妨从“错没错”这个角度朝下聊。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天启六年出任辽东巡抚,镇守宁远,文人带兵戍边,报效朝廷,这一点让袁崇焕在当时以及后世赢得了不少赞誉。 宁远一战,袁崇焕在孤立无援的情势下,拒绝努尔哈赤诱降,题写血书,拼死抵抗,并用红夷大炮一举击中努尔哈赤的黄龙幕帐。 此前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因此忿忿而归,不久就病死在了沈阳。 这是袁崇焕的成名之战,也是扭转辽东战局的关键一战,不管真实的战果如何,可圈可点是肯定的。 这一战之后,袁崇焕又在锦州、宁远再次挫败皇太极。听闻捷报,天启皇帝朱由校欣喜若狂,他在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一旦挫其狂锋。”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扭转十年积弱之势,力挫敌人狂锋的大将,不久竟遭到专擅朝政的魏忠贤的忌恨,在其党羽的诬陷下,袁崇焕被迫辞官而去。 崇祯即位后,为了扭转辽东局势,主持兵部事务的左侍郎吕纯如请求皇帝重新启用袁崇焕。吕纯如给出的理由是:袁崇焕“不怕死,不爱财,曾经打过。” 这几点的确是袁崇焕身上的闪光点,但吕纯如的评价不够全面,袁崇焕身上其实是有致命弱点——功名心太重,权力欲太强,而且还有文人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这些致命的弱点从他获得崇祯重用的第一刻起,就鲜明地显露了出来。 崇祯元年七月十四日,朱由检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辽东事宜,希望袁崇焕能够提出振奋人心的方略。 袁崇焕为迎合崇祯,竟信口开河地提出了“五年复辽”的方略,并且要求崇祯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利。 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崇祯很高兴,在场的许多大臣纷纷盛赞袁崇焕肝胆相照,是当朝奇男子。 但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却显得相当的冷静,趁着崇祯退入便殿休息的机会,许誉卿当面向袁崇焕请教“五年复辽”如何实现? 袁崇焕只轻描淡写地吐出了四个字:“聊慰上意!”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在功名权利面前,袁崇焕实为狂徒。 徐誉卿听了大吃一惊,悄声提醒袁崇焕,当今皇上英明之极,你岂可随口承诺,到时按期责功,你怎么办? 按道理,此时的袁崇焕应该冷静惊醒下来,但他没有,而是拿出了文人的各种心机。为了给自己的豪言壮志打圆场,随后他对“五年复辽”附加了诸多条件,例如钱粮、武器必须悉心筹措,用人必须得心应手,朝中不能有掣肘等等。 崇祯不是雄才大略,深沉持局的帝王,经袁崇焕这么一说,他随即将尚方宝剑赏赐给袁崇焕,并作出了全力支持的姿态。 此时的袁崇焕,内心应该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瞬间得到如此大的权利、声誉让他很受用,另一方面“五年复辽”又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他的头顶。 明知道五年复辽不现实,到期怎样才能向崇祯交差呢? 不是说袁崇焕就此失去了忠于朝廷的一腔热血,但跟前期比,他心中生出了杂念,那是一定的。 他想给自己解套,只有一个办法,一边守战,一边和后金达成和谈,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和谈,结果就变成了别别扭扭,错上加错,以至于到后来给人背道而驰之感。 如果说为了功名权利信口开河,是袁崇焕犯下的第一个大错,那接下来擅杀毛文龙就是袁崇焕犯下的另一个不可挽回的大错。 关于袁崇焕为何要犯大忌,擅杀毛文龙,说法很多,争议也很大。 但站在根本处看,有两点绕不过。第一点,如果只是因为军饷、拥兵自重的问题,这中间是可以调和的,袁崇焕犯不着把自己逼入绝路,走这个极端;第二点,毛文龙在辽东战局中所能起到的战略作用,袁崇焕再没有战略眼光,这一点也应该看清楚,如此为后金解除后顾之忧的蠢事,他为什么执意要去做? 咱个人更倾向于毛文龙的存在影响了他的和谈,又或者说,除掉毛文龙,是后金为了忽悠袁崇焕开出的和谈条件。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袁崇焕就是叛徒,他不过是想盘活局面,在守住功名权利的前提下,让“五年复辽”的大话落地。 照这个看法再朝下看,崇祯二年十月下旬,皇太极率领满洲与蒙古骑兵十万之众,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 他为什么只在京城外围防御,不积极阻击?敌军越过蓟州向京城进发时,他为什么只在后面跟随,而不包抄拦截? 如此纵敌深入,任由后金敌军烧杀劫掠,他无非是想借后金压迫朝廷,让朝廷改变策略,坐下来和后金和谈。 如果和谈成了,那他五年复辽的困局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皇太极要的不是和局,而是胜局,所以他借机布了一个能置袁崇焕于死地的离间之计。 而崇祯也不可能接受城下之盟。 在这种危险且叵测的局面下,崇祯还能怎么做? 当然要防范于未然。 事不过三,信口开河的大错在先,擅杀毛文龙的大错在中,北京城下纵敌深入的大错在后,崇祯别无选择,只能杀了袁崇焕。 在当时的时局下,对杀掉袁崇焕,即便明智之士也是没有异议的,唯一的异议只是觉得崇祯杀的太急迫,稳健一点的话,应该先让袁崇焕戴罪立功,之后再秋后算账。 然而,朝堂终究是肮脏的,杀袁崇焕这样级别的将领,在罪名上一定要上纲上线,否则不利于帝王的权威、时局的稳定。 综合这些来说,袁崇焕之死,一点都不冤,他应该为自己因私心犯下的大错买单。 但加到他身上的大罪名确实是冤枉的,至少咱不相信,他真的想背叛朝廷。 他不过是想给自己解套。 结果玩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