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循新指南:优化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下)

 冬竹123 2019-05-27
  • 遵循新指南:优化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作者:韩雅玲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 10 )

【接上文】

二、新指南的中国特色

1.洋地黄类药物的推荐:

地高辛治疗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运动耐量,荟萃分析显示心衰患者长期使用地高辛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中性的,但可降低住院风险。近期ARISTOTLE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死亡风险与血清地高辛浓度独立相关,无论是否伴有心衰,启动地高辛治疗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独立相关。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指南中洋地黄类药物降为Ⅱb类推荐。经指南撰写组专家反复讨论,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医疗资源的显著差异和使用地高辛的现状,仍按照我国2014年心衰指南,对地高辛维持Ⅱa类推荐,对经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新指南再次强调应使用小剂量和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使之维持在0.5~0.9 μg/L。

2.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推荐:

临床试验已证实HFrEF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能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风险。新指南要求使用β受体阻滞剂要逐渐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目前我国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有所提高,但达标率仍较低。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新指南首次将静息心率降至60次/min左右的剂量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利于临床推行。

3.优化心衰的管理:

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的随访和管理。分级诊疗是我国医改的大趋势,心衰患者的管理需要适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为心衰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因此在心衰患者管理部分,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也结合中国国情,对如何进行心衰患者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利于在基层和二级医院实施。新指南强调心衰患者的管理应遵循心衰指南及相关指南,需要多学科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心衰管理流程,进行有计划的长期随访,给予患者运动康复、生活方式的干预、健康教育、精神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恶化、降低再住院率。做好此项工作是我国心衰防控体系和实现心衰分级诊疗的关键。

4.关注老年心衰患者: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的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其中≥80岁的老年人占13.9%。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加,≥80岁人群心衰患病率近12%。老年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恶化和再入院的风险较高,新指南对于老年心衰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特殊性进行了介绍。治疗既强调以指南为导向,也要注意个体化。对老年患者应进行综合评估和多学科管理,有助于早期识别衰弱、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以尽量避免其不利影响。

5.高原心脏病:

我国高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新指南中加入高原心脏病,有助于促进临床医生对其的诊疗和开展相关研究。

6.中国证据:

新指南制定过程中检索和评估了中国心衰研究的相关证据,引用了中国相关文章35篇,占总文献的21%。

总之,新指南总结了心衰领域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遵循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对心衰诊治手段进行了客观的风险获益评估。值得一提的是,指南提供的仅是治疗原则,临床医生在面对具体患者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恰当的诊疗策略。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衰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居高不下,尚存在漏诊、误诊率高,治疗欠规范,缺乏有效的长期管理,不同级别的医院心衰诊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我相信,新指南的发布将促进对心衰患者实施适合的医疗干预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