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病鸡?怎么学中医?

 xxcc140 2019-05-30

今天聊聊啥是病鸡?不!病机!

病机,就是整个疾病各个阶段的运行机制。

疾病的发生与体质强弱(内在因素)和致病邪气强弱(外部因素)有关,内外互殴,外部赢了,就生病了!

总体来说,有三种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

一、正气与邪气

(一)什么是正气与邪气

正气

人体内部所有能抵抗邪气的物质叫正气。(可以简单理解为抵抗力)

邪气

外部所有能让人生病的物质都叫邪气。

(二)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1.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人正气的强弱,决定是否会生病,生病的部位和疾病程度,所以正气不足可不行啊!。

2.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邪气是生病的条件。这里要注意一切致病因素都叫邪气,如机械损伤、化学毒剂、疫疠邪气等

二、邪正盛衰病机

邪正盛衰的病机,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因此,邪正相争是中医病机学的基本病机之一。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一般来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必然会损耗正气。

即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虚,即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正胜则邪退,疾病好转

邪胜则正衰,疾病恶化

邪正盛衰会导致疾病转归,比如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1.由实转虚,指因治疗不当,长期受病邪侵袭,损伤了正气,导致疾病由实转化为虚。

2.因虚致实,指因正气不足,不能把邪气赶出,内部产生水湿、痰饮、瘀血等凝结阻滞,导致疾病由虚转化致实。

3. 虚实夹杂。

(1)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夹杂正气虚损。比如发烧,邪热消耗了津液造成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表现为高热、烦渴欲饮、尿少便干。

4. (2)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夹杂邪实。如脾阳不振,运化不好的水肿病。

另外有的疾病还会出现疾病和现象不一致的,如真实假虚证,称为“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证,称为“至虚有盛候”。这里不做细讲。

三、阴阳失调病机

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会打破自身的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

(一)阴阳盛衰

1.阴阳偏盛,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2.阴阳偏衰,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二)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一方虚损到一个程度也会使另一方虚损,造成阴阳两虚。阴虚继发阳虚,叫阴损及阳;阳虚激发阴虚,叫阳损及阴。

(三)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寒之邪在内,逼迫阳气浮在外,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相互格拒的状态。病变本质是阴寒内盛。

例如:病人四肢冰冷、但身热反不恶寒,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这种叫真寒假热之证

2.阳盛格阴

指邪热在内,使阳气被遏制在内,不能到肢体,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例如:身热、面红、气粗、烦躁,但又突然出现四肢冰冷(但身热不恶寒)等假寒之象,这叫真热假寒之证

(三)阴阳亡失

阴阳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危。阴精亏竭,可迅速导致阳脱,而阳气脱失,也会立即导致阴竭。

1.亡阳

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多见冷汗淋漓、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2.亡阴

是指机体由于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黏、手足温和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身体干瘪、皮肤皱褶、目眶深陷、脉疾躁无力等症

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还记得生命的基本物质是气、血、津液吗?)

1.气失调:主要指气不足和气行失常。

(1)气不足;(2)气行失常(气的活动不在正常范围)

2. 血失调:是指血不足和血行失常(出血和血瘀)

(1)血不足;(2)出血;(3)血瘀

3.津液失调:是指津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津液不足和输布排泄障碍的病理变化。

(1)津液不足;(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