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本质就两个字——道德。 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 道即是无,即是黑白阴阳中的白。“知其白,守其黑”,不知白,如何能守黑?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知黑白阴阳,如何知“道”?没有“道”,哪里还有德? 大道至简。阴阳,其实很简单,就是: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意识。老子朴素的称之为:有无。意识,古人称之为:神识,简称:神。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极其精微的物质,所以又叫“精神”。 “有生于无”,物质生于意识,是阴阳辩证法总的观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精神,即是精微的毫末。故曰:“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天地万物都处于阴阳的循环之中:阳(无、精神)聚为阴(有、物质),阴(物质)散则复归为阳(精神、意识)。就像水,凝而坠地,蒸而升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人要遵循这样的循环规律,自我约束、自强自律,从善不息! 古人将精神(意识)命名为:易(交替),道(循环),强调的就是它的运动和变化,有形和无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循环的。 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讲:道(无形)可以是无形,但不会永恒无形;有形可以是有形,但不会永恒有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