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服务失独老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健康慢走 2019-06-04

这世上除了我,只有千万个你。

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有一天,看到一个歌手反问大家如何同感他的害怕、脆弱与孤单?想来也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心?”

这些歌词一下子让我产生了共鸣,想到了人们有时无谓的安慰、无用的劝解和无解的答案。社会工作者要求有一个能力——同理心,就是要同理共情服务对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贴合最真实的服务对象。

然而我今天想描述的是一群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人——失独老人。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失独老人,后来工作后对于要接触的他们感到很忐忑,深怕一句话就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一开始去开展活动的时候,我很少说话,因为不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所以多是观察这些老人。通过近半年的失独老人服务,撰写一篇观察日志,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多多交流。

群体介绍

失独老人的群体属性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在大家欢天喜地的庆祝母亲节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孤独的生活着,坚强的过着每一天,似乎快乐从此与他们再无交集……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专家的预测,我国每年的失独老人数量在不断上升,这样的群体他们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问题,那么,他们面临的有哪些问题呢?

群体问题

1、精神与心理:当这些老人突然在遭遇痛失爱子的情况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精神创伤与心理失衡是他们遭遇的最致命的难题。很多老人表示心理折磨是最为残忍的,很多老人也因此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健康与医疗:在服务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老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或其他疾病,他们每月的医药费成为生活的重担,子女无法为他们分担,大多老人对于医疗问题有较大的需求,以及自我的健康管理缺乏科学指导,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健康医疗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3、生活与社会交往:我们服务的老人多为60岁左右,他们的自我生活照顾已然成为问题,例如做饭、洗衣、家务等基本的生活照料已经成为吃力的事项,社会交往方面也是困境之中,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本身就会随着社会活动理论而减少。

本身已经自带焦虑,很多失独老人自我正面认知感弱于普通的老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的社会交往会不断收缩,很多老人会非常依恋老伴,夫妇抱团取暖而不能融入更大的人际圈,自我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的支持力度,并不利于老人们长久发展。

4、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很多老人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例如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子女或者无法支撑一个家庭……他们会把发生的意外归咎于自身,陷入自我贬低、自我惩罚的不良循环

还有一种对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原因,有些老人在社会风险之下成为失独者,他们认为是政策偏差使得他们面临这种遭遇,所以会对政府有一些误解。

项目服务类型

我目前所接触的服务失独老人项目是政府采购的民生类服务项目,连续两年的服务已经让老人们对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他们也能够走出家门与更多的老人沟通互动,可是他面临的一个困境是,项目是每年一申请,它存在服务断裂风险。

20172018的服务后,2019年我们并没有申请成功该项目,意味着我们没有资金继续支持我们的服务,所以我们被迫停止服务,这让我有所思考的是,我们提倡社会组织参与到失独老人的社会帮扶中来,但是社会组织缺乏资金去保证服务的延续性,所以存在着服务终止的困境,老人们在刚刚开始转变时加深转变,甚至会产生反弹。

所以对于失独老人的引入社工服务应保持谨慎,这是一件长久投入的事业,这是对服务对象的负责。

注意事项

1、服务能力已有一些省份明文规定:服务失独老人的社工应有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两年经验并对于失独老人服务有系统学习,这应该是一个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工作规范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对于服务提供者有能力要求,这种要求不能局限于社工证和寥寥数天的培训,而是要知行合一,经验积累可从不同的层次递进,当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也应该分层培养,阶梯式递进。

2、服务理念失独老人属于弱势群体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将同理心衍生成为同情心甚至上帝视角,作为社工,我们应该警惕移情与反移情,警惕价值理念的隐形扭曲如何把握与失独老人的关系建立的度,如何恰如其分都需要我们提前思量,生命影响生命不是三言两语也不是敷衍了事,还是需要将专业理念贯穿整个服务过程。

3、服务成效:社会工作的功能有预防与发展,说明他的功能是隐性大于显性,潜移默化的作用常常是在社会工作评估中不可量化的,甚至是缺乏持续性追踪的,所以失独老人的服务成效常常是活动载体的量化指标,对于深层次作用的测评是一个长期工作,社工应该有耐心有信心去从事此类服务。

反思失独老人服务要求我们对症下药,老人面临的常常是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的服务,当社会工作服务忙于应付这类需求时,实际上助长了一部分老人的依赖性,出现“社工”变“保姆”的窘况。

社会工作想要在失独老人服务上有所成效,一定要将老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老人们才能参与自我生活建构中,这绝非是社工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每一个地方都有失独老人,那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这样一群人为他们去服务,基本服务与延展性服务应该并驾齐驱,决不能越俎代庖,你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