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漆之美:凝红锦素七彩芳华

 RK588 2019-06-05

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战国至汉代,以彩绘裝饰為工艺特征。第二个高峰則是在宋元明清,雕漆、螺鈿、描金等工艺,品种繁多,工艺精美,出現了「千文万华」的局面。

战国至汉代是中国漆器史上最灿烂的時期。這一时期的漆器以木、骨等材质为胎体,髹以天然大漆,并在其上彩绘裝饰各种繁複优美的花紋。由于天然大漆的覆盖,器物可防水防蛀,器物的使用价值与器皿的造型彩绘有机的結合起來,并在生活、礼仪、甚至喪葬用品中广泛使用。这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众所周知的曾侯乙墓、馬王堆汉墓等出土的漆器,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历經两千余年的漆器光亮如新,漆面完好无損,其精湛的艺术造詣令人叹为观止。

(明永乐 御制剔红云龙赶珠纹盖盒

局部)

漆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是宋、元、明、清时期,品种繁多,数量可观,并以艺术品居多,出現了「千文万华」的局面。

元代漆器之厚重及豪放美感经过宋代近三百年间漆器生产的兴盛时期,元代的漆器制作继往开来,可称之为中国漆工艺史上的一个繁华时期,日臻完善,以致盛极一时。元代漆器主要有四个品种,即一色漆器、螺钿漆器、戗金漆器和雕漆。其中的雕漆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较之宋代有了巨大的变化;一色漆器继承宋代特色,器形端庄、风格质朴;戗金作品划丝细密,填金之后灿然成片,华丽生辉;螺钿漆器虽发现不多,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已由镶嵌厚螺钿发展到镶嵌五光十色的薄螺钿,更富于装饰意趣。元代漆器极具个性,尤其是在成就最高的雕漆类作品上,可看到施漆丰腴厚重、入刀犀利畅快、纹饰相对简洁质朴而刚劲有力等特点。元代雕漆的装饰图案通常有花卉、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中花卉一般不刻锦地,以黄素漆为地,在其上直接雕刻红漆或黑漆花卉;山水、人物常用三种不同锦纹作地,用以表现自然界中不同的空间;花鸟题材也不用锦纹,多在黄地上展现雕工。在雕刻深峻的同时,对漆面的打磨则是精益求精,展现出光滑莹润的质感,充满着豪放大气的美感,为世间所推崇。

明清时期传统雕漆技艺在继承了宋、元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以明永乐、宣德两世的艺术价值最高。明成祖朱棣十分喜欢漆器,并在北京设立官营的雕漆作坊“果园厂”,专门为宫廷制作漆器,并以大量的雕漆工艺品作为礼品,馈赠宾客。永乐漆器之极致与秀美雕漆是数量最为庞大的明代宫廷漆器品种,据文献记载,永乐元年、四年、五年,明朝曾三次赠送给日本雕漆器共二百余件,以雕漆制作周期之长、所赠数量之大,以及国内外传世品数量之多来分析,当时宫内漆作已集中了众多的雕漆艺人,漆器生产颇具规模。这个时期的宫廷雕漆继承并发展了元代雕漆的特点,造型端庄规矩,勇气精良润美,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而相对于风格偏向质朴干练、大气豪放的元代雕漆,永乐漆器的纹饰更加丰富,远胜前朝,大致可分为花卉、花鸟、山水人物、龙凤等几个大类,俱以精细雕琢至极致的构图和画面表现为特色,精湛刀工下刻画出来的图案极具秀美精致的美感,不输给名画家的笔触。

「百里千刀一斤器」,天然大漆原材料的珍貴不言而喻。发展到這一时期的中国漆器不再局限于彩绘髹饰,更发展出雕漆、螺鈿、描金等工艺。其中雕漆就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胎体上髹漆十道甚至数百道,在其半干不干时,再用刀雕刻出紋饰。天然大漆不像工业漆一样易干,数百道大漆疊至胎体,若非经验十足的老匠人,一不小心就会太湿、太干、或有的干有的湿,导致无法雕刻成型。雕漆工艺的珍貴就在于原材料的珍貴、时间成本的珍贵,以及雕刻手艺的珍贵,甚至需要上天的庇护,是为传世漆器之大宗。

世界中,保存中国古漆器最多是日本。国内很多美术馆的宋代漆器精品,大多也是源自日本,或由日本藏家所赠,故宫博物院亦有很多来自日本藏家所赠之品。日本一些茶道古董商对漆器更是情有独钟,在日本很多大型茶会上,他们都会使用各种漆器制品,每一件都是精美华贵,很多都是家传至今之宝物,让很多茶席之人,在享受和敬清寂茶道文化的同时,通过精美漆器的布置,与君共赏漆彩芳华。

战国 彩漆凤凰纹带银盖酒杯 高18cm

此件酒杯造型大气,周身上雕刻以对称的凤凰纹,以彩漆绘以环绕杯身的凤凰纹饰,上下翻飞,气势威严不凡,身姿矫健灵动。凤凰配以周边优美的纹饰,更显得繁美华丽,相连缠绕,繁美华丽。盖部为银制上漆以彩漆,此工艺十分难得,至今保存良好,甚是难得。

整件酒杯以朱、黑、黄三色漆相饰相衬,对比鲜明亮丽,且造型精美大气,黄漆与朱漆所描绘凤凰纹,刻画清晰,姿态优美大方,彩漆模版,制作精良,甚为难得少见,堪称极美品。

汉 黒漆夹纻盘 高4.5cm;直径21.5cm

汉代精美漆盘,夹胎,轻盈规整,保存完美。盘内为褐色相间底色,褶皱纹之间,突出层次。此盘采用了特别的工艺制成。 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南宋-元 漆素面葵式盖盒 高9.5cm;直径16cm

此盖盒为子母口,葵花式,子母口,盖面及盒身周边髹褐漆,盖内及盒底髹黑漆。髹漆醇厚,匀实细腻,光素无纹,平齐顺滑,尽显髹漆工艺之精良。此漆盒制作工谨,宛如盛开的花朵,简约高雅,品格不烦。从收藏贴可知此件拍品为日本著名收藏家富田雅孝(Masataka Tomita)之藏品。

宋朝正值文人士大夫文化兴盛时期,书画、瓷器都有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期工艺美术的的审美,偏爱以造型简约为上,漆器工艺亦受此影响。

南宋 黑漆菊花盘 高3cm;直径28cm

此件漆盘,轮廓优美,盘边缘为菊花形,形制均匀,整体透漏出高雅之气息。漆盘通体髹黑漆,极具光色,内敛中透漏着奢华。盘内虽然没有任何的装饰纹路,却流露出宋人喜欢素色之器。

追溯史记,《后汉书·礼仪志下》:“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周礼·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 唐贾公彦疏:“既是黑漆为尊,以朱带落腹,故名概。”凸显黑漆之重要价值。宋朝受到文化传播的影响,在对艺术上的审美达到了另一个境界。同时期工艺美术的审美,偏爱以造型简约为上。强调将器物线条提炼到极为和谐的比例,成为后世竞相模仿的经典,漆器工艺亦受此影响。此盘凝练的体线令人赞叹,虽没有任何纹饰的修饰,但却给人以宁静之感,体现了宋代漆器之美。

宋 素黑漆梅花盘 直径17cm

宋代漆工艺以质朴的造型取胜,最能体现宋时代特点的是一色漆器,多边花瓣形口沿是当时的流行样式,呈现出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表现的是标新与优雅的艺术形式,追求一种淡泊和严谨的创作思潮。此拍品呈五瓣梅花形,口沿外侈包铜,浅壁圆滑内收入足,胎薄体轻,素净清新。通体髹黑漆,漆质纯正润泽,色调古朴肃穆,简洁中透出一种深邃的雅致。漆面可见遍布的断片纹路,经过长年的岁月仍保持得很好,完全没有开裂的痕迹,显示出宋代漆工艺术的精华。宋朝与一衣带水的日本交流甚广,各式工艺品也随之大量来到东瀛,并以其特殊的气质影响了日本人对艺术品的审美。

宋 素漆菊瓣盘 直径18cm

胎底采用木胎制成,胎骨轻盈,圆形宽口,浅底圈足,外沿作菊瓣形,其轮廓线内凸外凹,整齐划分出四十朵菊花瓣,形成一种匀称而平衡的美感。器通体髹黑漆,漆质浓郁润滑,色泽深邃纯正,尽显高贵的气质。此盘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菊瓣的做工又不失精致,自然形成古拙质朴的氛围,完美体现素雅之深意。

宋 素漆填彩轮花口盘 直径32cm

圆形宽口,浅底弧壁,浅圈足,全器器形宽大,颇具质感。折沿外缘整齐划分出四十四朵花瓣造型,呈现出一种均匀平衡而又自然舒展的美感。这种多变花瓣状的口沿设计是当时的流行样式,具有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追求淡泊和严谨的创作思潮。盘通体髹黑漆,色调纯净幽深,历经长年而布满裂纹,反倒为原本光素简洁的盘面带来了一种自然天成的纹路,具有一种人工所不能为的美感。弧壁内侧以填彩漆的工艺点缀上几片绿叶和朵朵红花,丰富了全器的色彩,但并不繁缛纷华,反倒在深邃的黑色衬托下透出一种淡泊素雅的气质,与整器的风格融为一体。盘底足内有红漆书“吉”字款。

这件花口盘在形制和施漆工艺上展现出经典的宋代光素漆器的特点,突出素净典雅不求繁华的文人品味,漆面上自然形成的裂纹则是在丰富了器面装饰的同时带来寂寥质朴的风尚,与填彩花叶的宁静完美结合,在形意两方面都令人回味无穷

南宋 黒漆菱花口高足盘 高4.5cm;直径18.5cm

此件高足盘,盘口为菱花形,弧腹,高圈足,器形典雅秀丽。通体施黑漆。整盘给人一种奢华之感,漆层润泽。通体无纹,以器形和釉色取胜。此类菱花形盘为仿金银器造型, 整器给人一种高尚之感。

南宋 黒漆葵花式盘 高3cm;直径16.5cm

南宋 黑漆莲瓣式高足盘 高5.5cm;直径22cm

元 剔犀如意纹花形盘 直径38cm

关东茶道家元师匠旧藏

元 剔犀如意纹大香盒 直径8cm

圆盖面鼓起,子母口扣合,浅圈足,足内及盒内髹黑漆,足内针刻“杨茂造”三字款。器体表面遍施剔犀工艺,红黑相间的线条勾勒出数个硕大的如意头纹样,既具备了红色的富贵,也展现出黑色的稳重,这些如意图案环环相扣,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充满着韵动,刀锋游走之间显现出元代雕漆的风格特点。

元代雕漆技艺发展迅速,达到了制作的一个高峰期,形成了名家辈出的局面。南宋时期,北方战乱,许多能工巧匠纷纷南逃,令南方文化更加发达,这也是元代雕漆以浙江嘉兴地区最为闻名的原因之一。

本器的作者杨茂便是元代雕漆工匠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光绪《嘉兴府志》中有载:“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其作风刀法有力,构图严谨,花纹图案自然柔和,秀丽典雅而具有明显的浮雕效果,极具大家之风,与同乡名家张成并称“杨成”,在雕漆技艺传入东瀛后,甚至出现了以“堆朱杨成”为名的工匠名家,可见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雕漆史上的崇高地位。抛却了过度的繁缛纹饰,突出清新端丽、疏朗自然的入刀风格,纹样刻画自由跃动,形制经典大方,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杨茂作品

元或更早 朱漆线雕戗金云海双凤藏经盒 长41cm;宽17cm;高19cm

来源:奈良藏家旧藏

线雕是一种以阴线阳线作为造型手段的雕刻技法,其由来可追溯至唐代。这种技法介乎雕刻与绘画之间,由于其工艺勾勒出的线条细如毛发,在日本又被称为“毛雕”,除了玉石、金属器以外,在许多漆器作品上也有广泛的运用。

此品形呈长方,上有掀盖,下置底座,整体线条硬朗大气。器通体髹朱漆,全身各处有一些部位露出黑地,古拙之感油然而生。盖面、盖边、盒壁、座缘各处均有施展线雕工艺,并填入戗金,红与金交相辉映,带来明艳的视觉效果,而游走的金线所勾勒出的图案,更是精美无比:只见盖面与外壁上满布的祥云之间,一双凤凰相对起舞,齐整的羽翼和修长的尾翎诠释着典雅秀美;盖沿与足边则是描绘无尽连绵的缠枝卷草和花卉,精致而不喧宾夺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衬托效果。宋元漆工艺以质朴的造型取胜,而最能体现这个时代特点的就是一色漆器了。线雕技艺和戗金工艺各放异彩,另朴素与豪华这对看似相反的风格在同一件器物上并存、发展,通过注重整体与局部、简洁与繁缛、纹饰与图案等多方面的统一,营造出独有的风格和气质。此器秉承了宋代线雕工艺的精华,素雅与明艳完美结合,展现出质朴而又不失精细的效果,极富时代的特征。

经书是古代学术思想及宗教传播的重要数据,既包括了中国传统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也有中原本土道教相关的道经,更有传承自异域而在中土扎根发扬光大的佛经典范。由于经书的这种特殊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僧侣,均视其为珍宝,往往将经书存放于特制的经盒之中,历代传承。可以说,藏经盒已成为中华文化流传的重要载体。

元 黑漆嵌螺钿仕友图方盘 长20cm;宽20cm

元-明 剔黑红地凤凰牡丹纹盒 长18cm;宽9cm;高10cm

盒为长方形,子母口,平底。通体底部髹黑漆,漆质精良,光泽纯正,盒盖正面图案为一只凤凰飞翔在牡丹丛中,花蕊层次丰富,极具有雍容华贵之态。四周饰有着挺拔饱满的牡丹花纹,雕刻细致,布局繁密,姿态生动,漆质润泽坚实,间隙处微露朱底漆。刀法利落,牡丹花花叶翻转自然,脉络流畅,漆面起伏婉转,大气之中不乏细腻,代表了元代剔黑工艺的制作水平。

元-明 剔犀如意纹香盒 高3.5cm;直径11.5cm

器呈圆形、子母口,圈足。此件剔犀如意云纹圆盒形制较大,在饱满的漆层上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盒外部剔犀,色调匀称,高贵典雅。通体以剔犀工艺装饰以对称雕如意云头纹组成的花簇,在朱红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红、黄、黑数道漆层;盒壁亦以如意云纹为饰;盒内及底髤黑漆,造型利落大方,触手圆滑,可鉴磨工上佳。通观此物,饱满之纹饰,自然流畅之线条,细腻而极富张力,规律中不失灵活之态。此盒相对于同期作品较大,推测为用作盛放点心或装饰之物。

元-明初 剔红花鸟纹菱口大盘 高6cm;直径47cm

此盘为菱花形,浅腹圈足。底部髹黑漆,内外壁为朱漆。盘外壁满雕花卉纹。盘内雕刻以盛开的花朵,枝繁叶茂,两只凤凰舞与其间,姿态优美,布满花卉的盘心,虽无锦地,但却表现出较明显的元代剔红制品之风格。特别是此件剔红盘采用了双层纹饰的工艺手法,留存至今的藏品则较为少见。漆质光亮,间隙处微露黄底漆,刀法圆润。此盘工艺讲究,纹饰精美,实为可遇不可求之作品。

本盘制作上乘,厚施多层漆料,如此硕大之漆盘,自宣德年后便鲜见。本器打磨细润,纹饰轮廓浑圆柔雅,属该时期特质,然而纹饰繁缛精美,活泼生动,则卓越于同期漆作。盘通体饰花卉植物,缀绽放花枝,丝丝互扣,枝叶花卉高低穿插,纹饰层层覆盖,布局精妙,丰富多姿,满饰全器。此盘构图精练,堆漆肥厚,用藏锋法刻出丰腴圆润花纹。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刀工大气,婉转流畅,纹理如流云般,灵动洒脱。淳朴浑成,细部精致细腻,盘珍罕瑰丽,制于中国雕漆工艺巅峰时期,并属该时期菁华臻例。盘身花卉刻划自然,细腻丰美,花叶蜿蜒交错,布局精巧谐和,堂皇华丽,而且雕工上乘,尺寸硕大,堪称一绝。

元末明初 堆朱双凤穿花大方盘

长35cm;宽35cm

此品形呈四方,撇口,浅壁,圈足,器体颇为稳重大方而不失精巧细腻。足内底面髹黑漆,漆质纯正光润,盘面盘壁堆朱剔红,漆层丰腴饱满,其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牡丹枝叶,既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竞相争艳的满开花朵,呈现出丰繁隆盛之景。

元明以花卉为题材的雕漆作品一般都是花叶密布而不设锦地,此器正是应了这种风格,从花叶间的空隙可见朱漆层下的素漆地,由此也可推出制作的年代。盘心处的花丛中暗藏一双神鸟凤凰,丰翼长翎,轻盈地舞动于繁茂的枝叶之间,灵动自如,彰显高贵典雅、优美和谐的崇高气质。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花中之王,象征圆满、浓情、富贵、雍容等美好意象,而凤凰也是自古就有吉祥和谐、百年好合的祥瑞寓意,二者完美融入同一幅画面,更是将这些寄a托和祈愿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件方盘做工精巧典雅,构图层次分明,纹饰细致美观,融汇贯通了牡丹与凤凰的吉祥寓意,堪称元代雕漆艺术的一件经典之作。

明初 红花绿叶松下观音纹香盒 长8cm;宽5cm;高4cm

明初 红花绿叶牡丹纹香盒 高2.8cm;直径5.5cm

明初 剔红荔枝花卉纹盘 高2cm;直径16.5cm

“张成造”款

此盘朱漆肥厚,盘心雕大小荔枝九颗,中间三颗硕大,其余六颗大小各异,荔枝有硕果累累,大吉大利之意。盘内壁雕缠枝花卉纹六朵,外壁为卷草纹。

盘底髹赭色漆,底部左侧隐约可见“张成造”三字楷书款。张成的作品被选入宫廷,其子受到皇帝重视而入宫奉职,亦有赖日本、琉球二国的朝贡和推崇。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张德刚,嘉兴人,父成,善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之,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成以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受营缮所副,赐宅复其家。”张德刚进入北京廷果园厂后,将张成家法技艺传入宫廷,奠定明早期宫廷剔红漆艺的风格,并称为后世北京漆艺的楷模。张成作品在其去世后,颇受宫廷重视,加之漆器传承不易的特性,故传世作品极为稀少。此盘雕刻,磨制精美,刀工圆熟,漆质温润光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漆器精品。

明初 剔红松萌访友图圆盘 直径16cm

明早期 剔红绶鸟穿花菱花形宝物盒 直径28cm;高20cm

此盒为明代永乐时期所制,形制颇具特色,为葵瓣式,从盖面看去分八瓣,每瓣皆呈现略微内收的弧线,瓣与瓣之间则有萎角分隔开来,显得十分优柔娟美。器腹微鼓,饱满丰润,腹壁随着盖面延续下来的葵瓣萎角连绵起伏,圈足较高,整体器形别致而充满意趣。通体堆朱漆,漆层肥厚丰腴,漆质光润细腻,为雕漆匠人提供了绝好的施展空间:只见全器以花棱锦纹作地,盖面开光内交错成长着茂密的枝干,其上可见梅花、玉兰、芙蓉这三种最能代表着春意盎然的花卉尽情绽放,秀美清新,繁华大方,体现出“喜占春魁”的美好寓意;枝头又有一对绶鸟立亭亭而立,羽冠翎尾,修长俊俏,带来了非凡的层次感和跃动感,同时也具有象征健康岁久、齐眉祝寿的美好寓意,自古便是受到人们喜爱与推崇的吉祥图样。漆盒侧壁同样在锦地上表现繁盛的花景,且有牡丹、墨兰、雏菊等各式花卉点缀枝头,丰繁绚丽的氛围被烘托到了极致。细细看去,花丛中亦有数羽长尾绶鸟藏身其中,有的昂首鸣啭,有的俯身憩息,身形姿态各不相同,动静之间张弛有度,极具风韵。

明 剔红树下人物雕香盒 高3cm;直径7.5cm

明初 剔红莲鸟纹香盒 高4cm;直径9cm

箱款:松平备前守正信箱盖书付 莲鹭香盒 古笔

此件剔红香盒圆型,呈子母口,小巧可爱。盖面及底部外侧刻花鸟莲纹,莲叶随意向四方伸展,排列层次有序,一只仙鹤立于湖面之上,矫首昂视,刻画细腻,将鹤之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漆层凹凸有致,剔面层次均匀,工艺精湛,纹饰细致,刀法犀利流畅,为明代早期雕漆风格。整器朱色深红沉蕴,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剔红是雕漆品种之一,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整器刀法圆润,精巧异常,光洁滋润,包浆浑厚,气息沉静稳妥,不愧为典型明代制器,值得珍藏品鉴。

明永乐 剔红雕牡丹纹盖盒 高8cm;直径26.5cm

“大明永乐年制”款

此盒作蔗段式,子母口,盒内及底髹黑漆。盖部雕刻以牡丹花纹,中间为一枝盛开绽放的牡丹,娇美欲滴。旁边伴有花蕾及盛开的牡丹花,生动优美。漆层厚重,花朵雕刻错落有致,高低不平,层次鲜明,花叶团簇,舒展自如,风情万种。

纹饰在浑厚的漆层上,雕刻的饱满,规章有秩,将牡丹怒放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古诗有云“惟有牡丹真国色”,此盒上之牡丹,即使与真花相较,亦难见高下,可谓“真国色”也。

永乐时期以花卉为主题的雕漆较常见,其图纹处理手法是,花朵以奇数布局,有三朵、五朵、七朵之分。三朵者均匀分布,五朵者、七朵者,正中为一朵稍大型的花卉,四周均匀分布四朵或六朵稍小的花卉,似众星捧月,突出主题。盖盒底部刻有:大明永乐年制款,此时代的款一般都刻在盒的底部左边,由此可判断为明永乐时期之漆器。

此件盖盒,堆漆与器胎如若一体,浑然天成。雕工细腻纯熟,方寸之间,花瓣叶脉清晰可辨,诚如明《髹饰录》所记“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可谓极尽剔红之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永乐、宣德的御制雕漆工艺品以盒为多,但大多造型较小,现存硕大如此件者,实为珍稀罕见。明永乐朝御制漆器,向以其精湛技艺而闻名,此盒层次丰富,构图繁缛,花朵褶瓣细腻入微,枝叶活泼弯曲自如,纹饰设计出众,雕工华美精细。在诸多永乐御制精品中,亦属出类拔萃之品。《春明梦余录》亦称:“永乐果园厂之髹器……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后世更有乾隆皇帝对其推崇备至,翻阅档案文献,可见乾隆曾下令在雕漆新作上刻永乐款,更为永乐剔红御题诗文多首,钟爱之情溢于言表。

元-明 剔犀如意纹两面雕香盒 高6cm;直径17cm

「唐物」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桓武天皇时期(737年-806年),此时正是唐代的中期。那时「唐物」多指唐代传入的书籍、佛具,之后范围越来越大。漆器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宋元时期只为皇室贵族所专用,很多顶级奢侈品,存世并不是很多,故今所见宋元器亦属凤毛麟角。

香盒通体雕朱漆花卉纹。盖面为四朵花卉,枝叶四片一组,舒卷肥肉,花瓣层迭次第,开合有度。用刀快意流畅,而又不失细节,花叶筋脉以刀精刻,细若发丝,花肥叶茂之态得益于较厚的漆层。盒沿雕刻以回纹,刀法与盖面装饰相同,即“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黄成《髹饰录》)。盒内及底部髹深赭色漆,为同时期佳作。

剔红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胎骨(通常为木胎或金属胎)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此品呈花瓣形,分八面,萎角,开口外撇,下有圈足,器形线条曲折流畅,不拘一格,个性满溢。足内足底髹黑漆,漆质浓郁滑顺,色泽纯正光亮。通体于堆朱漆,雕刻出各式精美的纹样。盘壁外侧遍布如意卷草纹,取意吉祥;内壁的繁茂枝叶间点缀着牡丹、莲、菊、梅等四季花卉,代表荣华富贵、四季不息。

盘中心刻画本作的主题携鹤访友图:只见画面中以三种不同的锦地分别诠释天空、碧波与地面,远处天水交界处山峦连绵,上方则是白云缭绕、旭日当空,背景显得非常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图右下方设一近水凉亭,亭中贤士探出身子,正与水面船头的篙工侃侃而谈;连接凉亭的小桥上又有一人拄杖而行,应是正要前去拜访老友,而他身边还能见到一羽仙鹤与其同行,极具灵性,点出长寿、风雅的象征意义。

南宋诗人陆游曾作句道:“我爱湖山清绝地,抱琴携鹤住茆堂”,抒发出对静雅的向往,明代文征明也有作画《琴鹤图》,表达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高士与琴鹤一向都是淡泊、清雅的代名词,此漆盘通过层次分明的构图,犀利流畅的运刀刻画,以及对细节处考究的塑造,将这种文人雅士最为推崇的元素加入其中,无论从工艺上还是从意境上看都是一件不折不扣的精工之作。这种携鹤、携琴访友的画面主题在不少剔红作品上都能见到,而呈现于器体如此宽阔的八瓣花口盘中、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例子倒是较为稀少。

明 剔犀如意纹大香几 长50.5cm;宽39cm

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一般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多为红黑二色)在胎上先用一种颜色刷若干道,累积到一定厚度,再换另一种,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某个厚度,之后用刀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图案。这种工艺在中国元明时期盛极一时,形成极具特色的雕漆风格。

此香几呈长方形,几面下方牙板带弧,四足也呈现出圆弧状,表现为如意头的轮廓,足下托泥连接起来,整体造型简约大方而颇具柔美的韵味。通体施剔犀工艺,为红黑两色,巧妙结合几体的构造,剔出层层叠叠的如意纹,道道相连、环环相扣,刀工娴熟,曲线优雅,截面处红与黑的不断递进美不胜收,又带来如意吉祥的美好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并不过于繁杂华丽的构图因红黑相间的色彩搭配和流动性强的纹样设计而不会另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反倒是平添了一种连绵不绝的视觉冲击力,可谓“大巧不工”,是为剔犀技艺的完美体现。

明 剔红松石高士图长方盒 长23.5cm;宽14.5cm

此品长方形,平盖面,直壁。通体堆朱漆雕纹为饰,盖面铺设三种锦纹作地,细腻精致,其上表现庭院图景:一边为嶙峋的奇石假山,旁侧有蕉叶、劲松茁壮生长,两位老者正漫步于园中,似在吟诗作句、互通风雅;一边为工整秀丽的亭阁,其内亦有一老翁在侍童的陪伴下凭栏而坐,手中捧有书卷,应是正在等待园中两位老人的到来。

整幅画面的构图严谨而又层次分明,人物、建筑、花木、玩石的分布刻画恰到好处,展现出匠人杰出的艺术品味。盒侧面亦有锦纹铺地,再以精湛犀利的刀工勾勒出繁茂的枝叶和绽开于枝头的梅花,凸显出丰繁昌盛的吉祥意境,为盖面的主图起到了极好的衬托效果。这件剔红长方盒形制方正大方,雕漆工艺的运用出神入化,画面表现精彩自然,入刀如同下笔,是一件非常经典的明代剔红精品。

明嘉靖 雕填彩漆戗金龙纹菊瓣盘 直径18cm

此盘宽口外侈,浅底圈足,外沿作菊瓣形,其轮廓内凸外凹,整齐划分出四十八片菊花瓣,形成一种匀称而平衡的美感。通体髹朱漆为地,填彩漆细勾戗金花纹。盘心以渐敛的构图和精干的笔触表现一条巨龙在芙蓉花间穿行,简洁明快,疏而不漏。盘内壁作戗金花瓣纹。足内底面髹黑漆,色调安定深沉。此盘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菊瓣的做工又不失精致,完美体现素雅之深意,而盘壁盘心所施展的填彩戗金技艺展现高贵华美、富丽堂皇的皇家气质。

明 剔红菩提树纹香盒 高3cm;直径5.5cm

明 螺钿龙纹香箱 长11.5cm;宽11.5cm;高8cm

明 剔红降龙罗汉香盒 高2cm;直径6.5cm

此盒为扁圆形,规整小巧,包浆莹润,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香盒内髹黑色漆,细腻匀净。盒外通体髹朱漆,漆层敦厚,盒盖顶面高浮雕降龙罗汉,罗汉浓眉圆目,身着长袍,衣纹流畅清晰,衣褶飘逸自然,其左手握法杖,右手持钵,作降龙状,盒周侧刻方折回纹,线条遒劲有力,画面布局合理有序,疏密得当,人物刻画生动。工匠以高超精湛的刀法,饱满干练的线条,刻画入微,方寸间足见功力。

明嘉靖 剔彩双龙雕[福寿平安]轮花盘 高4.7cm;直径24cm

盘呈菱形,敞口,浅腹,底承矮圈足,器底髤黑漆。盘以菱形纹、锦纹为地,正中以人物故事为主题,堆塑五名老者在松树林下,烹茶小憩。五人或提壶倒茶,或煮茶烹茶,或大口饮茶,或手捧大罐,或手拎竹篮,各司其职,一派热闹和谐的景象。整器布局疏朗有致,人物神态各有巧妙不同,刻画生动自然,雕琢细致精美,层次丰富,色彩亮丽。

明代是剔红工艺的成熟期,作品构图平衡和谐,雕工圆润饱满,层次丰富,厚实并富于生活美感。而「剔红」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此件作品即体现了明代之手法,工艺精良。

明 雕填漆携琴访友图纹菱口盘 长51cm;宽32cm;高6cm

来源:大阪美术俱乐部

此盘木胎雕填漆工艺所制而成,盘呈菱形花口,主体以红漆为地,盘内壁绘刻缠枝花卉纹一周,盘心四周雕松树与假山洞石装饰, 亭台楼阁置于其中,下有小桥流水,桥上雕绘人物,作“携琴访友”样式。盘外壁亦绘刻缠枝花卉纹一周,底髹黑漆,有自然器裂纹。全器运用雕填漆工艺,将红漆,绿漆等彩漆巧妙搭配,作红花绿叶,青山翠柏,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虽不似剔红,剔彩工艺深浅不一,但从平面上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采用填漆和雕刻技法相结合的工艺制作的漆器名曰雕填漆,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填漆是在漆器表面刻出阴文花纹,再用彩漆填入并磨平,使得画面立体感强,色调突出,为明代晚期漆器工艺的突出代表。本漆盘器型周正雅致,漆面纹饰色彩艳丽,主次鲜明,传之五百余年仍品相完好,是难得的明代传世佳品,颇为珍贵。

明 剔犀如意纹三足台 高17.5cm;直径28.5cm

清中期 剔红婴戏纹四方盘 长37cm;宽25.5cm;高3cm

元 剔犀如意纹盏托 高4.5cm;直径16cm

明初 剔红人物纹盘 长23cm;宽16cm;高2cm

件盘为方形,锦地纹上雕刻以天、水、地三种锦纹,中间以老者与一侍者在画面中间,四周雕刻以松树,山石,桥围,老者神情淡定,与侍者对望。周围松树苍劲有力、挺立的山石相得益彰,十分生动。内外壁雕连枝四季花卉纹饰。此盘漆层坚实,刀法纯熟、流畅,整体做工精细。装饰手法和漆质皆承袭明初之典范。

明 剔红牡丹纹两面雕香盒 高3.5cm;直径8cm

此件香盒造型小巧可爱,漆层厚实,漆色深沉。此器髹漆肥厚,漆色瑰丽,两面雕刻的牡丹花纹,中间花朵饱满大气,周围为小型花朵,纹饰细腻,刀法流畅,层次分明,继承宋韵,整体意境优雅,工艺精湛,工致传神,乃不可多得之明代剔红精品之作。

明 堆黑牡丹雕香盒 高5.5cm;直径7.5cm

此件剔黑香盒,子母口,饱满厚实,雕刻以牡丹花卉纹,花叶硕大,刻工精细。蕊层次丰富,图案布局繁密,雕琢流畅,精湛细腻,适于把玩。剔黑,就是通体髹黑漆的雕漆,是“雕漆”技法的一种。即用黑漆堆积,然后剔刻花纹的做法,又称雕黑漆。《遵生八笺》有云;「墨匣有雕红,黑漆匣亦佳……以朱为地,刻锦;以黑为面,刻花」。是剔黑较早的文献记录。

明末-清初 剔红八宝吉祥八仙人雕盏托 盏托高9cm;直径16cm

此件盏托采用剔红工艺制成,盏托由圆形盏、圆形盘和外撇圈足三部分组成,承继宋代盏托而在比例上略有变化。圆形盏上雕刻以八宝纹饰,八宝为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又称八吉祥,乃佛教经典装饰,是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圆形盘为锦地纹,上浮雕有八仙纹饰,八仙姿态各异,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底部为锦地纹。整体造型优雅美观,曲线优雅,造型典美。满工剔红装饰,堆漆丰厚,生趣盎然,藏锋不露,婉转自然,具有流动感。整体观之,刀法大气却不失精致。此件剔红盏无论是色泽技法,还是构图纹样,都带有明代漆作品的典雅艺术的特征。

剔黑人物香盒 高2.5cm;直径6cm

明 剔红海水江崖云龙纹圆盒 高25cm;直径69cm

“大明宣德年制”款

来源:京都藤井有邻馆

剔红盒呈圆形,盒盖平顶,子母口,圈足。盒身整体髹剔红纹饰,内髹黑漆。盖面于菱形锦地上雕云龙戏珠纹。龙呈正面立姿,曲身张五爪,飞腾于海水江崖之上,四周云涛汹涌,气势磅礴。龙角锐挺,须发飞扬,双目突出,以黑漆点睛,神态鲜活,呼之欲出;盒壁上下各雕六组开光云龙纹,其间以六角花纹为锦地,富丽堂皇,充满浓郁的宫廷特色。盒胎体厚重,漆质细腻,朱色纯正,运刀娴熟,磨工精细。诚如明代《髹饰录》所赞“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可谓极尽剔红工艺之精妙,教人叹为观止。盒底髹黄漆,历经岁月百载,可见断纹密布,状若龙鳞,古意盎然。

本品有别于一般明朝漆器,体量硕大,雕饰精致,当属宫廷御用之器。盒上所呈现的明代匠人精湛艺技,冠绝群伦,应属孤例。器底中央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款,其字体规范,填金光亮,应为后世所刻。考之本品龙纹样式,较多见于明后期青花瓷器,而鲜见于漆盒。

本品原为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旧藏,见载于其昭和十七年(1942)出版的馆藏图录《有邻大观?玄》一书。有邻馆的创始人藤井善助(1873-1943)乃东瀛著名实业家、政治家,经其师犬养毅介绍,又得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相助,收藏甚丰,其中不乏许多清宫遗珍,为藏界所称道。本品作为有邻馆宝藏之一,格调之高可见一斑。

明 剔红松林人物纹方盒 长25cm;宽15cm;高8cm

明 黑漆螺钿凤来朝香盘 长41.5cm;宽30cm;高3cm

清康熙 黑漆螺钿点金王母做寿香盘 长35cm;宽20cm;高1.5cm

西王母瑶池庆寿之典故脍炙人口。相传王母娘娘掌管蟠桃仙树,每三千年结果,闻说仙树共三千六百棵,食三千年仙桃,可得道登仙;食六千年仙桃,可长生不老;而食九千年仙桃,则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每逢仙桃结果,王母娘娘大设蟠桃盛宴,邀天界众仙,共享寿果,合庆同欢。西王母一直被视为长寿之象征,世人以王母尊相入画,表达贺寿之美意。

此香盘长方形,敞口,周身髹黑漆,盘心点金嵌七彩螺钿,组成王母庆寿之经典画面。螺钿五光十色,斑斓夺目,泛着珍珠般光泽。图中亭台水榭,苍松蔽日,祥云瑞霭,鸾凤飞临,宛如仙境。王母雍容华贵,身后桃花盛开朵朵,两仙女侍奉其侧,众仙女捧寿桃寿礼迎庆,意境祥瑞非凡。盘壁内外饰开光折枝花卉纹,间以皮球花锦地,更添绚丽之感。整体装饰细致传神,人物惟妙惟肖,构图疏朗,美观精致,极尽匠心巧思。

漆器嵌螺钿工艺始于西周时期,明清之际常进贡于宫廷,成为皇家用品及收藏,备受推崇。至清代,嵌螺钿器由宫廷“造办处漆作”承办,工艺已炉火纯青。漆器嵌螺钿极易脱落,制作难度之大、花费之高可见一般。且保存不易,流传至今而螺钿完整者甚是稀少。此香盘仍然螺钿完整,光彩熠熠,殊为难得。

宋 剔紅穿芝螭龍纏枝菊花盤 19.6 公分

北宋 烏面剔犀如意雲紋長方盤 37.5 公分

宋至元 剔黑茶花綬帶鳥梅花式盤 30 公分

元至明 朱面剔犀如意雲紋葵式盞托 19 公分

明永乐 御制剔红云龙赶珠纹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针刻款 16.5 cm

Hans Östrom 收藏,斯德哥尔摩 Emil Hultmark (1872-1943年) 旧藏

明初 剔犀如意纹大香盒 直径9.5cm

盖顶呈圆弧状,子母口扣合,圈足,足内及盒内髹黑漆。器表面通体施剔犀,漆色深褐带红,漆质柔润光泽,以锋利的入刀在漆面上深深留下层迭的沟堑,形成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如意纹样。漆层弯曲转折之处被打磨得圆润细腻,露出深褐色与红色漆层的反复层迭交汇,从褐到红,再由红至褐,带来一种不间断的视觉享受,堪称绝技。此香盒器形经典,质感极佳,施漆纯正光润,雕工精巧细腻,是为明代剔犀技艺最高水平的体现。

明初 剔红牡丹纹大香盒 直径9cm

此香盒呈扁圆形,盖面圆弧凸起,鼓腹,子母口扣合,圈足。器形工整丰润,气质古朴典雅而又不失隽秀精细。足底髹黑漆,漆质光滑柔润,色泽浓郁纯正。盒身通体在素漆地上堆朱漆雕纹,表面深雕牡丹花一朵,正自吐蕊绽放,花瓣轻柔舒展,娇羞妩媚。陪衬花朵与其上的是姿态万千,丰腴硕大的叶片,叶脉,纹理无不细致刻画,层次多样,给人展现出一幅无比生动的画面。

明永乐 牡丹鸾凤香瓶 高10.5cm

圆小口平沿,束颈,溜肩,直筒腹,近足处再度内收,平底,整体器形小巧轻盈,精细有致。足底与瓶内髹黑漆,其余部位遍体在素漆地上堆朱漆雕刻。口沿环绕回纹,颈部有一对鸾凤成双飞翔;腹部在上下莲瓣的衬托下绽开着硕大无朋的牡丹花卉,争奇斗艳,富贵无边;近足缠绕枝条藤蔓,足边则以拐子纹收尾。从上至下的构图张弛有度,表现自如,从间隙处露出无锦纹的黄色漆地,具有十分明显的明代初期红雕漆作品的特点。这件香瓶形巧而色艳,雕工技术巧夺天工,以精取胜。明代的剔红香具中多为香盒类,香瓶的形制颇为少见,十分珍贵。

明 剔彩仕女摘花图香盒 直径7cm

圆形盖面微弧,子母口扣合,小巧精致秀色可餐。盒表面施剔彩工艺,备红、黄、绿三色,铺两种锦纹作地,黄彩作波浪,绿彩为土地,画面四周堆朱漆雕出祥云、奇石与花卉,中央表现仕女摘花戏童的传统图案,将人物与背景完美融合,细节之处刻画到位、形象生动,尤其是三种色漆的搭配可谓恰到好处,营造出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这件香盒雕工锋芒毕露,华丽细密,愈发提升出了构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令人赏心悦目,如同置身画内。运刀圆熟,雕刻精细,纹饰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艺术价值极高,堪称精品。

明初 剔红开光贤士图椭圆香盒 长8.5cm

椭圆形口,上下子母口扣合,盖面略鼓,浅圈足,器体圆润典雅,富有文人气息。通体堆朱漆雕饰,盖面花瓣形开光,开光外于素地上点缀茂密的枝叶花卉,开光内铺锦纹作地,其上表现百草园中两位老者围炉而坐,一边品味着焚香的清幽,一边吟诗对句极尽风雅之情,一派世外桃源中清闲雅淡的高士风采,升华了整个画面的意境。此器形制别致特殊,颇为罕见,雕漆入刀清晰自由,勾勒出的图案优美如画,不仅是主题的贤士图,盒盖边缘的细节也被表现得细致到位,且从中可看出明早期作品的风格特色。

明 剔红弥勒戏婴双面香盒 直径8.5cm

明 剔黑达摩香盒 直径11cm

关东茶道家元师匠旧藏

明 红地剔黑团凤纹双面雕香盒 直径7.5cm

明 剔红凤凰果实纹香盒 直径7cm

清 螺钿宝珠形香盒 高3cm;直径7.5cm

清乾隆 剔彩仿嘉靖雙龍拱壽倭角方盤 21 公分

《大清乾隆年製》款

本盤雕刻工細,二龍雄健威武,雙雙躍向團壽一字。龍嘴張開,雙目圓睜,巧匠刀工俐落,雕刻出龍軀宛延盤桓、龍鱗甲片清晰,尤顯雙龍游弋自如。本盤以深漆為地,巧妙營造立體層次,層層紅雕漆更見鮮明。本品紋飾靈動細膩,可見乾隆年間剔紅雕漆工藝之純熟精湛。

本盤造型及紋飾,近似嘉靖朝款式,但在原型上巧妙融入乾隆時期之審美意趣。此盤雙龍之造型更雄武兇猛,龍軀刻畫更精細,漆色深淺對比細膩,而且構圖更平衡工整。

嘉靖時期剔紅漆器,雖多摻入道教元素,仍為乾隆時期漆匠所摹學。嘉靖帝篤信道教,而乾隆對道教態度矛盾,一方面禮待道教,另一方面驅逐曾為其父雍正於西苑煉丹的道士。本盤紋飾無處不見道教象徵。團壽紋猶如火珠及太極圖案,雲紋作長生靈芝樣;而龍不僅象徵天子,亦為陰陽五行變化之表。

清乾隆 雕填彩漆戗金龙凤元宝盒 长25cm;高12cm

清代的填漆戗金作品,多以朱漆或黄漆为地,先雕花纹,然后填以黄、 黑、紫等彩漆,再对图纹边缘勾划轮廓线,最后在轮廓线内戗金,色彩笔明代同类作品更为鲜艳明快、金碧辉煌。

此品呈银锭式盒状。平盖面,弧外壁,腹部突起,子母口扣合,随形高圈足。器形新颖别致,饱满富贵,较之实用性,观赏性大大增强,让人赏心悦目。通体施朱漆为地,雕填彩漆戗金花纹。盖面左右分别雕填黑龙,彩凤及彩云纹,中间为海水江崖。外壁开光内饰戗金八卦纹,开光外饰海水流云,上下口沿勾勒团花格锦纹,并包围“卍”字纹。底髹黑光漆,有刀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器漆色靓丽匀称,油润生辉,包浆古拙,稳重沉静。装饰华丽优美,隽秀典雅,复杂繁密,层层相扣。主题富贵美满,祥瑞昌荣,江山安宁,蒸蒸日上。皇家气韵,王者风范,大气凛然,磅礴浩荡,可谓明清时期盛行起来的戗金彩漆制品中非常经典的一品。

清乾隆 雕填彩漆戗金龙纹盖盒 直径14cm

填漆戗金是填漆与戗金工艺的结合,其工艺分类繁杂。清宫遗存以戗金细勾填漆居多,其纹饰边缘都勾画出轮廓线,线条内又戗金,单纯填漆者数量不多,单纯戗金的漆器亦较少见。

清代的的填漆戗金作品,多以朱漆或黄漆为地,先雕花纹,然后填以黄、黑、紫等彩漆,再对图纹边缘勾画轮廓线,最后在轮廓线内戗金,其色彩笔明代同类作品鲜艳明快,更显金碧辉煌。亦有以黑漆为地者,剔出花纹后,填入灰、白、黄等色漆,再对轮廓线戗金处理,颇为素雅细腻。

此盖盒呈圆鼓形,平盖面,圆弧壁,圈足,器身丰润饱满。除足底与盒内部髹黑漆外,通体施朱漆作地,盖面用金线勾勒出一条蜿蜒盘曲的巨龙,张牙舞爪,腾云驾雾,正在执着地追逐着一颗五彩宝珠,韵动感十足。外壁填勾金钱花纹作为锦地,上下各有三处开光,其内描绘大朵西番莲花,茂密的枝叶和绽放的花瓣呈现出无比繁盛丰茂的景象,更是将戗金技艺的精美面貌发挥得淋漓尽致。足底镌“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