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阮籍是个特立独行的狂人?

 泽霖文史 2019-06-07


【名士简历】  

阮籍(210~263),字嗣宗。别名:阮步兵。籍贯:陈留(今属河南)。汉族。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职业:诗人,作家,思想家,隐士。信仰:老庄哲学。著作:《大人先生传》、《咏怀八十二首》等。性洒脱,好饮酒。有“青白眼”之特长。为避政治迫害,赋闲在家,归隐竹林。后迫于形势,拧巴着上任了司马家族的参谋长、东平地方长官、步兵校尉等官职。后违心为司马昭作《劝进表》,两个月后郁郁而终。

  


【不谈国事】  

东汉末年那会儿,政局动荡。很多知识分子和学术名流为了免受其害,都纷纷转向玄学,清谈之风日盛。阮籍在这种崇尚老庄思想的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一种“无是非,任自然”的信仰,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庄子描述的逍遥境界。同时也日益反感与自然道法相悖的礼教条例,对于礼教中的俗人,他鄙夷到不屑于用黑眼珠视之,而是代之以怪异的白眼球。这就是所谓的阮氏“青白眼”。  



【越礼悼母】  

得知阮妈妈去世的消息时,阮籍正和朋友下围棋。当时他只是应了一声,却没有离开的意思。朋友大惊,央告他快回去奔丧,他却硬要分出个胜负,于是朋友只好心猿意马地陪他。等到分出胜负,阮籍迅速飞奔至家中,伏在母亲身上大声恸哭,呕血数升。  

阮籍悲恸至极,形销骨立,却不顾守孝三年的种种禁忌,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后继续恸哭。  

阮妈妈追悼会那天,有宾客来哭丧。当时阮籍正叉着腿坐在床上,又翻起来白眼珠对着宾客。宾客见他这模样,无不悻悻而返。这时,一位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帅哥走了进来,话没多说,抚琴而坐。顷刻,一曲悠扬的琴声如泉水般流淌开来。阮籍一怔,翻起来的大白眼珠立刻收起,才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美貌与才情并重的嵇康嵇老师。两个同道中人相见恨晚,于是一起归隐竹林。后来嵇康住的那片竹林子又住进来几个豪放的无政府主义者,于是结成了一个清谈和喝酒的社团——“竹林七贤”。  

司马昭领导班子内部联欢宴请大臣,阮籍趴在那里抡圆了筷子大啃大嚼,丝毫不管什么守孝期间不食酒肉的规矩。旁边一同事看着实在受不了了,就站起来大声训斥道:“你看你像什么样子,你妈丧期还没过,你又是酒又是肉的,成何体统。真是败坏了礼法!”阮籍像没听见一样,豪饮继续。这哥们儿被无视了,觉着倍儿没面子,立马站起身来挤眉弄眼地跟司马昭打小报告:“领导,您可都瞧见了,他这么目无法纪,破坏纲常,就该给他发配到荒蛮之地,以免脏了我们华夏的土地。”司马昭瞪了他一眼,道:“他因为他妈的去世,都瘦成什么样了,多吃点补补身体有什么不好。你就不能为我忍着点儿吗?”  



【归隐竹林】  

阮籍进了竹林以后,愈发狂放不羁,终日与其他“六贤”谈玄论道。听说孙登是一世外高人,便去拜访。不料寻访N次未果。直到有一天,他费尽了周折,见到了孙登。当阮籍向这位老者咨询心中的困惑之时,孙老师却一直沉默不语。阮籍败兴而返,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丹田气十足的啸声。这是孙登给他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阮籍听得如醉如痴,回去后便一气呵成《大人先生传》。  

【混迹宦海】  

本来想着躲到竹林子里面不问世事便可安度此生了,没成想司马氏集团的招聘启事都送到家来好几次了,再不上任唯恐惹急了他们自己掉脑袋。只好违背自己的意愿,拧巴着给司马氏家族当官。阮籍想好了,出山上任远非我本意,可我又不想为他们做事,所以只好做个姿态跑去尸位素餐,来个在其位不谋其职。  

他先后做了太傅、从事中郎等工作,却不谋政绩,巴不得领导马上把他辞退。在司马氏集团做幕僚,亲眼见识了司马氏的暴戾,深知自己所伴的是虎狼之徒,又恐搅入朝中的政治纷争,便向司马昭主动请缨:“我这人生性喜好山水,听说东平这个地方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您就让我过去当县长吧。”到东平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衙门里的多余围墙、照壁拆了个干净。后世人美其名曰“开了政府办公透明化”的先河。其实人家阮老师不是这么想的,人家纯粹是为了顺从清净无为简约自然的老庄思想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