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阅读413 赵xx,女,4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内瘘处红肿1月余”。2017年5月底,内瘘穿刺后出现穿刺部位周围红、肿、热、痛,当时给予以局部穿刺引流脓液,并给予头孢克洛及局部使用百多邦,庆大霉素等治疗1周,无好转;随后在社区卫生所静脉点滴“头孢等派酮舒巴坦”抗炎治疗14天,效果不佳。于2017年6月30日入院,予以头孢唑啉钠抗炎1周,仍有红肿和疼痛。内瘘彩超:右前臂皮下可见混合型包块,考虑炎性。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包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其下方紧贴头静脉”。多坑爹的两句啊。术中证实包块下方是桡动脉,包块入口通畅,出口闭塞。视频在,回头看!看包块下面到底是头静脉还是桡动脉!总之,我最后在包块下方分离出来桡动脉,并将其转位到近心端的头静脉处,与其吻合,修复了内瘘。沿着包块纵行切开皮肤、皮下,小心翼翼地分离出包块,未见皮肤和皮下感染的征象。有18G留置针刺入包块探查,未见脓液和血液。于是将包块也纵行切开,由近心至原心方向清理包块,成功取出两大块已经机化的血栓。等到清理至包块的远心端,突然有大量血液从附近头静脉涌出,于是立即按压止血,并用“侧壁钳”夾闭此处头静脉,沿着侧壁钳外缘缝合后,出血停止。因此确信包块和头静脉远心端是沟通的,于是在包块的远心端检查头静脉的回路,即包块的出口,结果未发现明显的出路。检查瘘口波动明显,于已经切开的包块下方未触及血管;于瘘口和包块上方(近心端)未闻及杂音。很快发现远心端头静脉内有血栓形成。适当向瘘口方向分离出一段头静脉,用血管夹夾闭后,切开头静脉,取栓,并进一步探查头静脉是否真的经包块下方上行至肘部,结果再一次否定了术前的超声检查结果。 取出的血栓。术中邀请彩超再次检查,结果在包块侧下方仅看到了桡动脉,根本就不存在静脉。肯嗲吧!于是在包块上方(近心端)向上适当分离,证实包块就是原头静脉的瘤样扩张,出口已经完全闭塞,断开远心端头静脉后,其管腔内径约1mm,且被血栓填塞。清理头静脉远心端血栓,机械扩开管口,其内径约4mm,喜出望外,立即决定分离桡动脉,将其转位,与此处的头静脉吻合,修复内瘘。桡动脉内也有血栓。外观上看比较匹配吧,其实头静脉管口由于弹性回缩,实际约4-5mm。成功吻合。![]() 缝合皮下间隙。![]() 开放血流,震颤和杂音很美。![]() 缝合伤口。![]() 术后一点点感悟:1.自己学会超声多好啊!2.内瘘血管附近的包块很少跟内瘘无关。3.血管通路瘤样扩张,往往合并血栓形成,堵塞内瘘,除需要切除瘤体外,尚需要血管成型。 4.传统的做法有大隐静脉等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搭桥等,此外桡动脉转位和瘤体近端的头静脉吻合,也可以救人于为难之间。 5.复杂的血管通路手术,侧壁钳的功劳不可小觑。 无损伤侧壁钳,我常备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