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昵称32901809 2019-06-08

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遇到探索规律或者方案确定问题。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在平时考试中还是在数学竞赛中,都是一个重点内容。它涉及到统筹法的应用、容斥原理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本篇文章就分类来讲解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核心知识

1.统筹法的应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完成一件事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所用的时间最少;把一批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去,选择什么样的运输方案,才能运费最省;车站设在什么地方,才最方便附近工作的乘客等.此类问题都涉及到如何统筹,目标是选择最佳.

2.容斥原理的应用:

(1)数集:把若干个数聚在一起叫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例如0,1,2三个数,可写成集合{0,1,2},其中0,1,2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集合用A、B、C等表示,用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用|A|、|B|分别表示集合A、B元素的个数,用A∩B表示A和B的公共部分(即交集),用A∪B表示A或B的部分(即并集).

如设集合A={0,1,2,3,4},B={2,3,4,5},则|A|=5,|B|=4,A∩B={2,3,4},A∪B={0,1,2,3,4,5}.

(2)容斥原理公式:

|A∪B|=|A|+|B|-|A∩B|;

|A∪B∪C|=|A|+|B|+|C|-|A∩B|-|A∩C|-|B∩C|+|A∩B∩C|;

解决原理公式有关问题的图形,通常使用“韦恩图”的方法.

如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具有A、B、C三种性质的集合,而A、B的公共部分

表示具有A、B两种性质的集合,A、B、C的公共部分具有A、B、C性质的集合.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3.归纳思维——通过特例的观察、实验、抽象概括,引起直觉上的共鸣,发现事物的共性,这种规律性的思维过程称为归纳思维(即不完全归纳法).

二、例题讲解

(一)统筹法的初步应用

  • 【例1】车间里有5台机床同时出了故障,从第1台到第5台的修复时间依次为15、8、29、7、10分钟,每台机床停产一分钟造成经济损失5元,问:应怎样安排修复顺序使经济损失最少?最少损失是多少元?

【点拔】关注分析等待修理时间长的机床数的多少,哪一种更有利?

【解答】7x5+8x4+10x3+15x2+29x1=156(分钟)

156x5=780(元)

【反思与小结】一般地,哪一个修理的时间最短,下修理哪一个.从整体上来说,先修理用时最短的,其他等待的总时间最短,从整体的经济效益来说,损失最小。

  • 【例2】(1)妈妈让小明给客人沏茶,清洗水壶需要2分钟,清洗热水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3分钟,拿茶叶要2分钟,烧开水要15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统筹法安排,至少多少分钟才能喝上茶?

【点拔】思考哪些事情是必须的,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从整体上统筹.

【解答】解:开水壶2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热水瓶1分钟,洗茶杯3分钟,拿茶叶2分钟)→沏茶,所以最少需要17分钟.

【反思与小结】要从整体统筹,清洗水壶、烧水是必须的,而其他的事情可以在烧水的时间去做,因此要从整体上思考才能做到所用的时间最短。

  • 【举一反三】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子上只能同时放2块饼,现在需要烤3块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点拔】要使时间最短,必须每次同时烤两面,怎样做到每次同时烤两面呢?

【解答】最少需要9分钟

(二)容斥原理的应用

  • 【例3】某研究所共有研究人员91人,在英、日、德三种外语中,每人至少懂得一种,其中懂英语的47人,懂日语的有50人,懂德语的有50人,懂英、日两种外语的22人,懂英、德两种外语的21人,懂日、德两种外语的23人,问英、日、德三种外语都懂的有几人?

【点拔】注意弄清题意,搞清此题是求哪些集合的公共部分,然后根据容斥原理解决.

【解答】设三种外语都懂的为x人,则91=47+50+50-22-21-23+x, 所以x=10

既三种外语都懂的有10人

【反思与小结】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利用“韦恩图”的方法来解决。如左图。

其中A、B、C分别表示具有A、B、C三种性质的集合,而A、B的公共部分表示

具有A、B两种性质的集合,A、B、C的公共部分具有A、B、C三种性质的集合。

  • 【例4】在1000—2000之间,包括1000和2000,能被4或6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点拔】关注找到能被4整除的数、被6整除的数分别有几个,既能被4整除的数又能被6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解答】解:设A={1000-2000能被4整除的数},B={1000-2000能被6整除的数}

则需要计算的是|A∪B|

能被4整除的数第一个是1000,最后一个是2000,则|A|=(2000-1000)/4+1=251

能被6整除的数第一个是1002,最后一个是1998,则|B|=(1998-1002)/6+1=167

A∪B={1000—2000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6整除的数}={1000—2000能被12整除的数}

因为能被12整除的数第一个是1008,最后一个是1992,则

| A∩B |=(1992-1008)/12+1=83

所以| A∪B |=|A|+|B|-|A∩B|=251+167-83=335

即在1000—2000之间,包括1000和2000,能被4或6整除的数有335个

【反思与小结】运用容斥原理解决有关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每个集合的对象,以及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尤其关注相关集合之间的公共部分、并集部分的元素以及数目不要搞错。

(三)归纳思维

  • 【例5】探究问题:

问题一:a、b为两个正整数,且满足a+b=10,探究ab的值?

猜想:当a=________,b=________时,ab的值最大,最大是______________;

问题二:a、b为两个正数,且满足a+b=10,

猜想:当a=________,b=________时,ab的值最大,最大是______________;

简要说明:设a=5+x,则b=________,则ab=________,

此时当x=________时,ab最大,最大是_____________;

图形说明:观察图形,分别用两种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关于a、b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下列发现当a、b接近时,阴影部分的会越来越_______________;

猜想:当ab、满足_________关系时,ab的值最大,最大是_______;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问题三:a、b为两个正数,且满足a+b=m,其中是固定的正数,

猜想:当a=________,b=________时,ab的值最大,最大是______________;

问题四:a、bc、为三个正数,且满足a+b+c=m,其中是固定的正数,

猜想:当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时,abc的值最大,最大是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利用归纳方法探究问题一般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规律。从特殊的数字、位置研究某一问题,归纳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再在特殊数字、位置中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正、误。本例利用归纳得出两个正数的和是一个定值,当两个正数相等时,乘积最大。

  • 【例6】在图1至图3中,已知△ABC的面积为a .

(1)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结DA.若△ACD的面积为S1,

则S1=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结DE.若△DEC的面积为S2,则S2=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结FD,FE,得到△DEF

(如图3).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3,则S3=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并运用上述(2)的结论写出理由.

发现:像上面那样,将△ABC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结所得端点,得到△DEF(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多少 倍.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应用:去年在面积为的△ABC空地上栽种了某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向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扩展成△DEF,第二次由△DEF扩展成△GHI(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面积共为多少?

【反思与小结】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底、比较它们的高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举一反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则第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证明第个等式?

【点拨】观察每个等式的结果与四个因数中哪些因数有关?能否归纳其规律?

对于等式的正确性需要利用多项式乘法进行证明,证明时,能否根据从等式右边的结果出发,思考左边利用乘法结合律与“整体”的数学思想进行证明?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 【例7】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3,9,8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点拨】能否通过第一次操作、第二次操作、第三次操作寻找规律,进行解答?

【反思与小结】本题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数学思想,首先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字问题,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在数学上称为一般化的方法;由一般化的方法所得到的规律,可以进行实际的应用,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渡,在数学上称为特殊化的方法.

  • 【例8】设y=f(n)=n^2+n+4,当n=0时,f(0)是质数;当n=1时,f(1)也是质数;当n=2时,f(2)也是质数;当n=3时,f(3)也是质数;于是猜想当n为自然数时,f(n)一定是质数,你认为这一猜想是否正确?

【点拔】能否找到使f(n)不是质数的的值?

【反思与小结】从特例中悟出规律,也就是从具体实例的个性悟出个性中所隐含的共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思维是一种不完全归纳,只能是合情推理,其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逻辑证明(以后还要学习),才能确立猜想的正确性.所以对归纳思维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既要大胆猜想发现的规律,又要小心求证。

  • 【例9】(1)在图1中,如果AB∥CD,探究∠ABP1、∠CDP1、∠BP1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2)在图2中,如果AB∥CD,探究∠ABP1、∠CDP1、∠BP1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3)在图3中,如果AB∥CD,探究∠ABP1、∠BP1P2、∠CDP2、∠P1P2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4)在图4中,如果AB∥CD,探究∠ABP1、∠BP1P2、∠CDP2、∠P1P2D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培优4:容斥原理于归纳思维 尖子生必掌握知识和能力

三、总结积累

容斥原理是数学竞赛的四大原理之一,在初中竞赛中多有涉及,是计数方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就是有重叠计数的就减去,有少计数的就加上,在平时习题中大家注意多加练习。而归纳思维在数学各个阶段、各个分支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题中还专门有探索规律的专题。他考察学生分析、比较、探索、归纳的能力。从变化中寻找不变,在不变中发现规律。这是同学们学习数学也是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