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

 杏坛归客 2019-06-10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

董闻是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做到词性结构相融、语法结构相同,使语句更具韵味及词语的表现力。即同联内,出、对句间之句式结构相同,对应位置的词性相通(注意数目、颜色、方位字,自成一体单独相对;不及物动词可与形容词相对),词义相对、平仄相反。

规则:律诗的常规对仗为颔、颈两联必须对仗,并遵循“颔宽颈严”之原则。也有前三联、后三联或首、颈两联对仗者,而四联全部对仗者极少。排律除首、尾联两外,其余各联均要求工整对仗;绝句视其所用格式而定,“绝句”亦称“截句”,因按律诗标准格式,首句仄起格式所截的是颔、颈两联,故以对仗为宜。

类型:工对宽对、邻对、自对、借对、扇面对、错综对、流水对等多种。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便是宽对: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后三字未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我们现在的对仗,多属此类,只是按词性分类,而不是按名次的21小项分类。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舞蝶,岂知孤凤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对: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对: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如"残春药在,终日规啼",以红对子(紫),又如"住山今载,明日又居",以十对迁(千)。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而是邻联间的对仗。就而言,例如唐·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对仗,第二、四句对仗。* 诗中的扇面对,多出在首、颔两联,而不宜用在颔、颈两联。否则,便违背“颔宽颈严”之对仗原则了——颈联必须工对。(注意同颜色字)

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

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曲《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即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错综完全是为了适应平仄而产生的。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弊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其一是同联内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为“合掌”;其二是邻联间句式结构雷同亦视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对为易,对为难;反对,正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弊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其一是同联内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为“合掌”;其二是邻联间句式结构雷同亦视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对为易,对为难;反对,正对。”

邻联间结构合掌:

耆宿研磨挥玉笔,诗书付梓报春晖

万年真迹昭天地,一卷文明蕴德徽

再如:

造就文心开酷暑,铸成洁品恋清波

芙蓉出水羞仙女,笑靥藏娇愧靓娥

——两联同为“2212”结构,且尾三字均系动宾词组。

邻联合掌,头部合掌称之为“同头”,尾部合掌称之为“上尾”。

举例说明绝句、律诗、排律之对仗,及音步结构、词性结构、语法结构分析:

我们先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音步、词性结构及语法结构:

王之涣:登鹳雀楼(五言仄起“11尤”韵,两联均对仗,五绝

日/依/山尽,→音步212

形名动 名动——词性

定主 谓 宾附——词性

黄河/入/海流音步212

形名动 名动——词性

定主 谓 宾附——结构

欲穷/千里/目音步221

副动数量 名——词性

壮谓 定  宾——无主句

更上/层/楼

副动数量 名——词性

壮谓 定  宾——无主句

杜甫:早春抒怀(七言仄起“1先”韵,两联均对仗,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音步2212

数量形名 动 形名——词性结构

定  定主 谓 定宾——语法结构

行/鹭/上/青天。→音步2212

数量形名 动 形名——词性结构

 定 定主 谓 定宾——语法结构

窗含/西岭/千秋/雪,→音步2221

名动方名 数量 名——词性结构

主谓     定    宾——语法结构

/东吴/万里/船。→音步2221

名动方名 数量 名——词性结构

主谓     定    宾——语法结构

珊瑚婚庆忆当年(仄起“5微”韵,首韵借“10灰”,前三联对仗

红线牵情楚梦碧湖挽手锦鳞肥

弹野陌清幽曲 韵叩涩扉

悄指鸳鸯交颈宿激吟鹣翥云飞

艳诗百首迎新庆,已是秋芳掩翠微。

梦游天庭(16韵)(仄起11真韵,首韵借13元,中间14联全对仗)

青鸟依稀夜叩门,真玄邀我逛星辰。

两排仪仗分厢列八骏宫舆并驾臻

呼啸声平地起扶摇九转太空巡

凌霄宝殿闻佳讯折屐贵宾

阆苑奇葩香沁腑瑶池倩女媚撩人

仙肴百道初尝味御酒三杯已忘神

碧海纵怀形放浪银河索句韵清纯

虎听宵寂朝驭青龙赏日新

遥宇惠临潇洒客广寒喜迓睦雍邻

金蟾色舞鸣天籁玉兔眉飞咧

舒袖嫦娥泪止动情月桂老腰伸

愁云顿散生黛笑靥深凹绽春

叵奈彩铃惊晓梦堪怜幽愿化浮尘

天庭虽好终为幻凡念无华才是真

扶桑璀璨雾开喧邑散氲氤

槐安缥缈难寻觅,且令殊缘心底珍。

注:浅藕荷色——入声,红色——拗字,蓝色——拗救。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八)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七)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六)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五)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四)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三)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二)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一)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二十)

 知音诗友教学董老师(十九)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十八)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十七)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13-16)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9-12)

知音诗友教学(5-8)

知音诗友教学(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