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三月宜养心

 猴小妹小姐 2019-06-11

2017-09-26 19:00

夏三月 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显得非常旺盛。这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了。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时节。在夏天,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要重点养护。 

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心理养生不可忽视,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郁闷烦躁时,不妨听听舒缓音乐、看看优美画册,室内的窗帘和装饰也宜采用冷色系,以更好地保持心情愉悦。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即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 另一方面,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进入夏季,养"心"为上,养"心"为先。马克思说过:"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其次,平时注意多吃护心食物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以下四种夏日常见护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 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症。 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 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每日午、晚饭后食用两个。 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渐变黄红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最后,坚持夏季运动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这三个月。一般来说,五月的四号、五号就立夏了。接着,小满、芒种、夏至,然后小暑、大暑,共六个节气,一气是十五天。有两个节,一个是立夏,一个是夏至。一年中有四个立,就是四个节。有两个至:夏至、冬至,还有两个分:春分、秋分,一共是八节。所以一年下来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夏三月,我们生长的环境变成什么样了?“夏三月,此谓蕃秀”。“蕃”就是“此谓发陈”后,层层叠叠的新枝叶从老树上长出的茂盛样子。“秀”是指植物在开花、受精后,开始孕育果实的那个状态,春天开完花了,到夏天,树上结满了青色果实的那个状态叫“秀”。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夸一个女孩子长得“秀气”。而具体到人,女人怀孕后挺着个大肚子叫“孕”。这就叫“夏三月,此谓蕃秀”。

作者:庞小燕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1e986cba271来源:简书

夏天最容易受寒。中医五行里面讲到了,我们人体有两套系统:一套制热,一套制冷。制热系统对应的是肝和心,而制冷系统对应的是肺和肾。所以到夏天,你感觉特别热的时候,肾水就会开始“工作”,然后你身上会出点毛毛汗,不是那种大汗,接着没过多久,你的心情也不那么焦躁了。现在不少人得病的原因是丧失了“知觉”。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喝那些冰镇饮料、碳酸饮料,结果把自己的感官给麻痹掉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被病邪侵害了。

天气越热,越要吃热性的东西。在夏天,如果你“无厌于日”,那会出很多汗,流失掉很多盐分。怎么办?多喝汤、热水,另外,加点盐,这样可以补充自己体内的盐分。在我小时候,大人们夏天都泡热茶喝,喝的是发酵的茶。夏天,人体内的阳气和能量是往体表走的,是要出汗的。这时身体的哪一块儿是凉的呢?肚子。睡觉的时候,冬天要盖后背,夏天要盖肚子。在夏天,肚子是凉的,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夏天我们叫疰夏或苦夏,这是身体自然的表现。越到这个时候,你就越要吃热性的东西。我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要吃姜?为了温暖肠胃。可是很多人在夏天喝冷饮,吃海鲜,这些寒性的东西吃多了就容易闹肚子。当然,你上吐下泻拉出去了还不错。如果没拉出去,就相当于把阴寒的东西吸收进体内了,就为往后出现荨麻疹等一系列(过敏性)疾病埋下了祸根。

如果实在要吃海鲜,一定要加一些热性的配料,比如紫苏叶、芥末、生姜、黄酒、白酒等去平衡它的寒性,或者是碳烤着吃。现在流行吃海鲜喝凉啤酒,很多人得痛风就是这原因。这也是人在夏天“做”下的疾病之一。

我们经常说“养生之道”,什么是“养生之道”?春天要生,夏天要长,让万事万物拔节儿,使它“华英成秀”,让它热烈地“秀”出来,而不是被“冰镇”住,要是不这样做的话——“逆之,则伤心”,结果是“冬至重病”。病根是你在夏天种下的,但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还比较热,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来。到了冬至那天,阴气最重,阳气最弱,你就可能会发一场重病。

总结一下:夏天由于阳气外泄,肚子里反而会比较寒,如果要喝水,也要尽量喝点热水。

【孟夏:立夏和小满】

孟夏天气变化大,注意保暖。夏季始于农历四月,公历5月,谓之孟夏。包括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些改变。

立夏——养心补血,多吃点“苦”

立夏以后要养心补血。心血不足,会有很多表现:比如嘴巴干、便秘、唇甲色淡、面色少华;有些人还会出现口舌生疮、入睡困难的反应。熬夜、睡眠不足,反过来又会伤阴血。养心血首先要把握好睡眠,睡眠长度和质量都要有保证;饮食上,要把握“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还可选择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以去除身体内湿气。

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肉类,可以多吃豆类,选择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要少吃生食,少喝清凉饮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凉伤阳气,同时用甜食养脾气,达到祛湿养脾的目的。夏季可以适当补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叶等,用带苦味的食物养心清热。

小满——防暑湿是养生第一招

常把苦菜端上桌    小满节气人体生理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会增多,应及时进补,且偏于清凉,切忌过于温热,损耗阴津,过于寒凉的食物也不要摄入过多。给大家推荐吃苦菜。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指出:“苦菜调十二经脉,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强力明目”。腌苦菜是夏日佐饭的美味佳肴,可以爽口开胃、消暑、清心除烦。

夜短更要早点睡   夏天昼长夜短,对很多人来说,按点睡觉是个难事儿,但休息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应从小满开始,及时调整作息,保证晚上10点到11点就寝,早上5点半到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做短时午睡。这样,等酷夏真正到来,我们就能养成合理的作息了。

【仲夏:芒种和夏至】

仲夏阳气盛,忌冷水浴。夏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夏,即农历五月,公历 6月,包括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

芒种——过好苦夏就得养成仨习惯

晚睡早起 午睡补眠    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人体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大自然阳气充盛的特点,从而利于人体气血运行。但是夏季阳光照射强烈,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从而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

夏天白昼较长,睡眠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候适当的午睡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对于上班族而言,若不能午睡,也可以闭目养神30~50分钟。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正是心经当令之时,心要静养,夏季在五行中对应于心,因此夏季午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食宜清补 苦夏不苦    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时珍认为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

夏季在“五味”中对应于苦味,主入心经,因此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坚阴的作用,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适量运动 早晚为宜   芒种到夏至,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是此时气温也已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汗为心之液”,因此午时运动流汗最易伤心。对爱运动的人,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可在公园、森林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

虽然有人认为出汗多就是运动到位了,但是这时运动不可大汗淋漓。本来这时气温就较高,若再剧烈运动,就会导致汗泄太多,轻则伤津,重则耗液,不但伤阴液,也会损阳气。

夏至——跟着运气来调补

”6月21日为丁酉年夏至日,《礼记》记载“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至此,时序已进入仲夏、盛夏,这一时段也属于运气理论的“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范畴。

按运气理论分析,主位太徵火,客气阳明金,结合丁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木运不及的运气特点,这一时间段可出现心胁暴痛、腹痛便溏、寒热往来、心系及肝胆脾胃疾病,易出现发热、口苦、口干、口腔溃疡、痤疮、血压不稳定等症情。《黄帝内经》给出了“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的治疗调摄原则。

果蔬顺时有窍门      夏至这一时段除多食丝瓜、瓠子等葫芦科的时令瓜类蔬菜,还建议可以吃点番茄、海带。番茄微寒,味甘、酸,归肝、肺、胃经,可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番茄可以做蛋汤或番茄肉丸汤、番茄滑肉汤。海带咸、寒,归肝、肺、肾、胃经,有“长寿菜” “海上之蔬”美称,也有祛暑等功效,可以做海带鸡蛋汤或海带排骨汤,海带虽好,也要注意不能过食,过量食用会出现剐胃、嘈杂等不适。

夏至时段,水果的选择也要注重“时令”性。橙子、桃子、杨梅味酸,符合“以酸补之”的原则,同时富含钾,有利于保持人体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协调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

避暑降温不贪凉    灵枢·本脏》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嵇康《养生论》也说过:“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季夏:小暑和大暑】

季夏气温高,避暑养阴。此阶段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公历7月,包括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因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口头语。

小暑——平心静气 少动多静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节至小暑,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三伏天”,连风也变得热浪滚滚。

平心静气:    中医讲究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心神受损则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子就是这个道理,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少动多静: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此时,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

切勿赤膊: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小暑节气,太阳距地面较近,晴天空气中紫外线含量在一年当中是比较高的,因此赤膊也容易造成晒伤。

大暑——讲究“清”“静”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易生疰夏、中暑等病。

调养心神安然度夏  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喜欢乱发脾气,心情不好,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调息静心,长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养生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在大暑之日,可敛息涵养心神,压抑心火,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果蔬蛋白同等重要  大暑时节,忌食过于生凉食物。早餐要吃热的食物,以提振胃气。早晨由于夜晚的阴气未散,人体内的肌肉、神经、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吃冷食会使各个系统收缩得更厉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