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届小孩学数学真是辛苦,每天考验着父母的智商程度

 我的书海601 2019-06-12

  前几天的高考数学题着实吸引了一把眼球,尤其是那个计算维纳斯的身高,惹得无数学子竞折腰。

  Part.1 高考题解析

  原题是这样的:

  题目虽然很新颖,但本质上不难,我写了一个解题步骤:

  因为都是估算,所以选答案中最靠近178的那个数字,那就是B,175cm!

  Part.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看起来不就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嘛,为什么“维纳斯”题目能掀起轩然大波呢?这其实就代表了未来数学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

  这次数学高考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还特别针对这次的出题做了一个官方的申明: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数学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应用性,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有两句话一定要注意:一句是“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句是“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这两点信息量很大,都是我们以前教学中比较欠缺的!

  它们说起来容易,但其实真正应用起来很难,原因有下面几点。

  1.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平时做的题目是经过提炼的,基本上没什么废话。就比如维纳斯这个题目,孩子肯定做过类似的题型,但传统的题型一般就是诸如下面这样的文字:

  “A是B的2倍,A是1米,那B是多少米?”

  这样的文字言简意赅,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可是“维纳斯”这类题目却完全不是这个风格。最明显的是,它里面有很多“废话”,比如开头介绍什么是“黄金比例”,然后讲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这些杂乱的信息会非常干扰孩子的阅读理解,一旦信息多了,孩子就不太容易能把握住题目的核心思想,做题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传统题目中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如果哪个数据没用到,这说明这解题肯定有问题。但是实际应用就不一样,比如“维纳斯”题目里那个“腿长”的数据我在解题的时候就没用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得到正确答案。

  总而言之,当数学应用于实际应用的时候,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抓住核心思想、关键词,过滤那些没用的杂乱信息,所以你看,学好数学的前提就是练好阅读!

  2. 学会建模

  “建模”这个词来源于新加坡数学,这是一种用图形化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看我解答“维纳斯”题目的过程,我就是通过画图来一步步地给出了答案。

  当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建模能力就更重要了,因为通过画图这种方式,能帮助孩子缕清思绪,找出关键节点。你看“维纳斯”题目里,一会儿是头顶、一会儿是脖子、一会儿又是肚脐,光是看这些文字头都有点晕,但是如果用图一画,是不是瞬间简单很多很多!

  3. 学会估算

  “估算”这个概念我以前很少提,但是这个技能非常重要,美国小学里专门就有一个章节训练孩子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基于孩子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就拿“维纳斯”题目来说,答案里有“185cm和190cm”两个选项,那么孩子基于生活中的认知就能知道,185和190这两个身高对于一般女性而言实在是太高太高了,孩子基本上可以排除。所以你看,就算孩子不会解题,但是如果学会估算,那么至少他们“蒙对”的几率也会大很多!

  Part.3 怎么训练这种实际应用的能力?

  说实话,传统数学教学多偏重于死读书和刷题,和实际应用结合的很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写《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数学思维课》这套书的原因,我平时就会用项目的方式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举一个我书中用到的例子给你们参考。

  我们在教科书、练习册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题目:

  这种题目有一个专门的数学名词,叫做“等量代换”。可是这种题目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串符号而已,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如果辅导孩子“等量代换”的话,完全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入手。

  比如我们可以教孩子设计一把等臂秤,通过秤来认识轻重的概念。

  这样孩子就能通过秤的平衡关系知道“等量代换”的真实意义。

  这还不够,我们之前用的是等臂秤,那如果用不等臂秤会怎样呢?我们接下来再引入不等臂秤的设计,孩子先思考,它解决了等臂秤存在的什么问题?

  那么进而分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如何解决不等臂秤遇到的问题呢?

  你看,通过这样实际应用的方式,孩子就会对“等量代换”、“轻重”的含义理解深入很多,他们也就知道如何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比只是死做题有意义的多!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卖我的书,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来告诉你们,生活中有很多场景是可以用数学升华的。比如遇到某个生活中的问题,就可以问问孩子,如何用数学去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孩子多想、多思考,这样他们对数学也会越来越有兴趣,而数学智商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这对父母的智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一年前决定写《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数学思维课》时,其实也是源于我发现很多孩子数学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我才想到引入很多实际应用案例来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结果等新书刚上线,就看到高考数学题这样的改革,估计我也算是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了!

  我很欣喜看到国内这种教学的变化,这样和国际越来越接轨,而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也会更有竞争力。

  “将数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这是数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再是死读书,而是会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学习才会更扎实也更有趣!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公号ID:hanhanusa

  微博:@憨爸在美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