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解读《帛书老子》 第三章 忍辱

 三月三解老子 2019-06-17

第三章  忍辱 

原文: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直译:

境界高的为上士,闻“道”以后欣然接受,会按照去做;境界中等的为中士,闻“道”之后半信半疑,过段时间可能会忘记,也不懂怎么去做;境界低的为下士,听了“道”之后,会猛烈嘲笑。这类人不笑,就不是真的大道了。

解读:

老子把有文化的士阶层分高、中、下三等,选拔接班人,在上士层面,也只能有少数可以培养提拔为领导者;中士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虽然不抵触道,但是接受和学习较慢,层次跃升的几率小,在政府和企业中只能做到中层,或者一般管理人员;下士和以下的多数人难以懂得道,千万别试图用讲道的方式进行教化和约束,会被嘲笑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一般普通群众,属于社会底层,要用“仁、义”去善待,用“礼”治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感悟: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的层次不同,思想境界就有很大差别,说话语境不同,就没办法达到共识,现实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对于领导者必须分清楚人的层次,这是社会自古以来都无法改变的现实。老子这里虽然只针对士阶层进行分类,主要来厘清对谁讲道和德,对谁用仁义礼。其实古代社会占大多数的,是比士阶层更低的广大民众。现代社会,人们都有了文化,大部分都进入下士阶层了,中士阶层也逐步壮大了很多。

治国安邦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道德仁义礼”贯穿始终,同样经营企业也是适用的。在企业中,用广施“仁”,来吸引留住人才,用宣扬“义”,来提高员工的责任和担当,用各种“礼”来训练凝成工作习惯,最终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企业领导者依然要始终坚守道,高调宣扬德。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带有强制性,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文化,不是来源于企业创立者、领导者。良好的企业文化,依然蕴含着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

治国、治企道理一样,格局、境界却大不相同。其根本差别在于:治国,人无所弃,全体一锅端,高低贵贱都融于其中,和谐是根本;治企不能这样,必然要抛弃不适合的人。企业的领导者,跃升到政府做领导,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如何对待人的问题,必须扩大格局才能胜任。

道、德、仁、义、礼的层次格局目前依然是社会存在的现实,从老子讲出这个道理,经历两千多年的沧桑洗礼,至今都没有根本改变。

领导者修炼:“心底藏道,眼中含德,手里施仁,肩上扛义,步步为礼”的巨大意义就在于此。领导者的修为,必须站在道的顶层,才能保证超强的政治生命力。

原文: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孛,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直译:

所以有高人讲过:“光明的大道,看起来杂草丛生没有边际,根本看不清路在哪儿;在大道上前进,看起来好像在后退;平坦的大道,看上去好像凹凸不平,坑坑洼洼。”

解读:

治理国家必须坚守大道,当领导者按照大道行进的时候,由于大多数底层民众属于下士之下的阶层,远不能理解大道,所以,对大道的看法经常会是反面的感觉。他们看不清楚大道的框架结构、内涵规律等,领导者要学会容忍和接受大众的反面看法,以最大的包容之心来对待。 

小段子一:

老父健在的时候,经常跟老友们下棋。一次我在旁边观棋,听他们边下棋边议论,对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看不惯:“现在世风日下,跟我们那个时候比简直天壤之别,我真怀念咱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啊……”斜眼问我,“对不?”

我反问:你想吃当年树叶掺着麸糠煮的饭吗?你想穿当年的破衣烂衫吗?你想住当年四处漏风、顶棚漏雨的房子吗?那时你家有汽车吗?……一连串的反问让几个老头哑口无言,是啊,大道如果是错的,您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啊?牢骚发了,若要返回到过去的生活,一个都不乐意。

原文: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直译:

领导者崇尚的大德经常会被民众误解,宣扬高洁的愿景可能会被民众鄙视,虽然广施仁爱,民众总觉得你做的还不够。树立大德的过程像是苟且偷生,至贞不变的品质民众总认为你在变质。巨大的方形看不到四个角,是因为大众的视角受限、站的高度不够;顶级人才需要长期成长磨砺,大业需要更长时间、更多的条件积累才能成就;巨大的声音听不见,是因为大众的耳朵没有道的加持,听而不闻;特别大的东西就看不清是什么形状,就如同道的广袤无边,存在于所有事物的背后,看不见、摸不着。

只有道,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并且形成了世界本身,同理,道也是每一个事物里面从始至终的背后主宰力量。

解读:

在漫长的施政过程中,要求领导者:忍的了误解,耐得住寂寞,受得了侮辱,经得起鄙视,在民众的鞭挞下,在周边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下,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筚路蓝缕、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惜忍辱负重,即使苟且偷生也得建立大德体系,只要内心坚贞不渝,让外在的表象变来变去也无妨,即使民众鄙视也在所不惜,要始终不渝地坚守大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变化一定会按照领导者坚守的大道方向行进,终究会在一个时段露出光芒,给大众带来持续不断的福祉,那个时候一切误解、一切责难,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灰飞烟灭,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而烟消云散。

感悟:

老子,把上一段的内容进一步展开,通过更为详细的讲解,把为政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展现出来,然后对领导者进行心理疏导。

在攻城拔寨、重整山河、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很少遇到此类问题,虽然无比艰难,但是人民的拥护是直接的,没有时间差的,领导者心情是舒畅的,干劲是十足的。

在和平建设年代,缺少、减弱了外在敌对势力的直接对抗,反而会出现大面积的民众误解。尤其是和平的时间久了,领导者坚守的大道,对民众有了非常大的时间差。此间,领导者要善于化解跟民众之间的矛盾,不让这种矛盾产生激化,将成为领导者从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段子二:

有人看了这一章质问我:你站在当权者角度看问题,贬低了广大人民的智商啊。“劳动人民最聪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又该怎么解释呢?有兴趣向后翻,看我怎么把这个道理圆回来。

第三章的内容,比较难懂,主要是针对领导者的心理疏导。始终坚守大道的代价非常大,过程很长,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忍辱能力,将变成领导者一种极为关键的政治素质,也是作为政治家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当你学会了忍辱,下一步最当紧的该学什么呢?请看第四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