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镂于金石,传之永久

 鸿雁书斋a 2019-06-18

“镂于金石,传之永久”。

面对着石刻、砖雕青铜器、陶器那样有着浅浮雕画面的古器物,古人发明了用拓印的方式来保留图像,促进了交流与收藏,并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金石学”。

北宋时期,为了证经补史、复原古礼,“金石学”开始形成。宋仁宗时的刘敞和欧阳修倾力搜集先秦鼎彝,并著录和考订《先秦古器记》,后虽《先秦古器记》失传,但可从欧阳修的《集古录》而知一斑。后欧阳修的《集古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吕大临撰《考古图》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古器物图录,其后的《宣和博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式法帖》、《集古录》,以及赵明诚的《金石录》《隶释》等都是重要的代表作。

直到清代,“金石之学”才正式提出,此时的中国“金石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相比较于中国,古埃及的石刻浮雕、柬埔寨的吴哥窟也有大量精美的石刻浮雕、很高的成就,但因都没有用传拓的方式来保存图像,没有给世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因此,与“金石学”相关的传拓,就成为支撑中国“金石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并形成了与“金石学”相关的传统。

中国古人崇古、嗜古、模古、访古,对于金石拓片的嗜好,表达方式也不同,或是考古、考据,或是鉴赏、题跋,不同时期的文人彼此对于同一件拓本的爱好,一题再题,成为文人之间的佳话,也成为后世考据的对象。

传拓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被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它以纸和墨为材料,使用一定的工具把刻铸在器物上的文字、图形、纹饰等拓印在纸上的一种技法。

传拓距今近1500年历史,是一门可以将古代碑刻等艺术1:1的转换为纸质媒介保存下来又不伤害文物的神奇技法。传拓拓制的拓片,是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及艺术成就的宝贵资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在现代,传拓技术成为了考古学获取金石文物原始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为现代考古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金石拓本既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文物图像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展现了文物在移动过程中另一种形态。

今天,青铜器、秦砖、汉瓦、石刻等的各种纹饰及字体书法的艺术,经传拓技术展现出来制作而成的拓品与拓本,易于推广和流传,为全世界人民欣赏与享用。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