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疗法治百病——眩晕

 温暖中医 2019-06-20

眩晕

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西医学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病,临床表现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做CT、MRI检查。

4、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鉴别要点1、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为主证。而眩晕无昏迷及半身不遂等症。

2、头痛与眩晕可同时互见,但以头痛为主证。

3、厥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证。而眩晕欲仆或晕旋仆倒后始终神志清醒。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位:眩晕病位在脑,但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肝阴不足,或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有头胀痛,面潮红等兼证。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可有眩晕头重,食欲不振,呕恶,耳鸣等症;气虚血少,则有面色无华,纳差,肢体乏力等症。肾精不足,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状。

(2)辨病性:眩晕以本虚标实为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2、治疗原则治疗大法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气血。本病的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应注意滋阴潜阳。

3、分证论治

(1)风邪上扰

【证候】眩晕,可伴有头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或伴咽喉红肿,口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或兼见咽干口燥,干咳少痰,脉浮细;或肢体困倦,头重如裹,胸脘闷满,苔薄腻,脉濡。

【治法】风寒表证治宜疏风散寒,辛温解表;风热表证治宜疏风清热,辛凉解表;风燥表证治宜轻宣解表,凉润清热;风湿表证治宜疏风散湿。

【方药】风寒表证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薄荷、羌活、白芷、川芎各10g,北细辛3g,生甘草6g。风热表证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15g,连翘15g,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竹叶、钩藤、白蒺藜各10g,生甘草6g。风燥表证用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豆豉、杏仁、贝母、栀子、玄参各10g,麦冬12g,沙参15g。风湿表证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药用羌活、独活、川芎、藁本、防风、蔓荆子、车前子各10g,甘草6g。

(2)肝阳上亢

【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12g,生决明20g,桑寄生10g,牛膝12g,益母草、杜仲、栀子、黄芩、夜交藤各10g,茯神15g。

(3)痰浊中阻

【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白术、天麻、大枣各10g,茯苓15g,陈皮、甘草、生姜各6g。

(4)瘀血阻窍

【证候】眩晕时作,反复不愈,头痛,唇甲紫黯,舌边及舌背有瘀点、瘀斑或瘀丝,伴有善忘,夜寐不安,心悸,精神不振,肌肤甲错,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桃仁、赤芍、川牛膝、柴胡、枳壳各10g,生地黄15g,桔梗、甘草、红花各6g。

(5)气血亏虚

【证候】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茯神各15g,白术、当归、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大枣各10g,木香、生姜各6g。

【6】肾精不足

【证候】头晕而空,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耳鸣,腰酸遗精,齿摇发脱。偏于阴虚者,颧红咽干,烦躁形瘦,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发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养精,充养脑髓。

【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0g,山药15g,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各10g,知母、黄柏各6g。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0g,山药15g,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各10g,鹿角胶6g,附子10g,肉桂6g,杜仲、巴戟天、肉苁蓉各10g。

4、针灸疗法眩晕肝阳上亢证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行间等穴,痰浊中阻证,取脾俞、中脘、章门、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毫针,行泻法;气虚亏虚证取膈俞、脾俞、中脘、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肾精不足证取命门、肾俞、志室、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用毫针,行补法,并配合灸法。

护理

注意环境安静,保证充分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测量血压,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防坏证、变证的发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烟酒、油腻、辛辣食品,少食海腥发物,适当食用粗粮。加强心理调护,避免不良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预防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节制房事,养精护肾;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劳作,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辛辣之品,病后或产后宜加强调理,防止气血亏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